一个价值百万美元的问题:如何规划你的一天?
完整的问题是,如何规划你的一天才能更高效?
这个问题价值高的原因是它发生数量巨大。每个人每隔24小时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没得到好的答案,大部分人选择直接忽略它,按照自己的习惯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指导员十八岁的时候也开始琢磨这个问题,琢磨了二十多年。现在稍微有点心得,不能算最佳实践,只能说是个人实践,你要想听的话我就略讲一下。
首先,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每日规划这种形式短期有效,中长期副作用明显,具体症状表现为自我否定,自我欺骗和负罪感。
但这里面还是有合理的部分,每天开始的时候进行展望还是很有必要的,关键在于展望的方式。
世界就是无边的汪洋,每个人都是一艘船,我们希望完成的项目就是散落在各处的藏宝小岛,由于暗礁丛生,天黑的时候大家只能抛锚休整。每当日出东方,船长们就要站立在船头,决定今天向哪里进发。
以上就是指导员要使用的一个譬喻,下面的陈述会夹杂这个譬喻。
船和船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没有海图,海图有多完整。海图上有什么呢?就是藏宝小岛的位置,以及船长认为应该如何到那里的路线。
那么问题来了,日出东方的时候,船长要怎样规划路线呢?一种策略是,选择最近最容易取得的藏宝岛路线;另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每天都选择向最大价值(比如可以升级你的船只动力)的藏宝岛直线进发。在生活中,就好比选择出去开一天Uber赚点外快,还是去复习备考交大高等金融学院的MBA。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组合策略,这里就不细说了。
比较高效的策略,很可能是“有准备的机会主义策略”。
什么叫做“有准备”?就是说你的海图要尽量完整,尽量接近最新的实际情况。学过GTD的就明白,海图就是你自己的系统,你的项目列表和下一步行动列表;更新海图就是做每周回顾。
“机会主义”指的是我们不拘泥于固定的规划,根据当前的情境判断最合适的路线和行动步骤。每个船长看海图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天规划一次,有的人一周规划一次。指导员因为有长期时间记录的训练,对时间的感知是以事件为单位的,基本上每件事做完的时候就是我下一次规划的时候,规划这个动作其实也很快,是以秒为单位的,规划的依据就是我的项目列表和下一步行动列表。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去查阅那个列表,常推进的那几个项目就在手边,短期记忆就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