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两级法院坚决扛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和审判责任,以深化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完善审判执行工作体制机制、诉前到执行全流程推进司法提质增效为落脚点,推动硬指标快速提升、软机制全面有效,为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高效、快捷、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我们服务辖区企业近400家,产业工人达3万余人。近几年受理的案件以建筑、承揽、租赁、劳务、运输等合同类纠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居多,占比85%以上,其中涉企业类的纠纷占70%以上。”惠农区法院河滨法庭庭长魏光香说。
面对惠农区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增多、企业转型快速发展、辖区案件逐年增长且涉企案件占比较高的形势,石嘴山中院院领导深入工业园区开展调研,邀请辖区企业家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在涉法涉诉和生产经营等方面问题和司法需求,广泛征求工业园区、工商联及代表委员、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建议,指导河滨法庭联合石嘴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成立“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良性互动机制,主动参与辖区重大事项、重大涉法案件的协调会商,提供法律意见和司法支持。1-5月,河滨法庭诉讼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1.55%,商事纠纷解决时长同比缩减11天。先进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推动诉源治理”典型案例。
“开发区僵尸企业较多,部分企业通过法院进入破产程序予以解决,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进一步助推产业转型示范市的建设。”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占强向记者说道。
石嘴山市两级法院始终以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聚焦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和创建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两大任务,出台《关于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在立案诉讼服务、审判执行质效、智慧法院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49条具体措施和目标要求,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便利举措落实落细落地。不断完善破产审判内部机制,对符合优先适用条件的简单破产案件全面适用简易程序,对可以适用的常规破产案件尽量适用简易程序,中院先后仅用36天、56天高效审结两起破产清算案件,降低破产案件成本,切实提高办理破产的效率。创新破产审判外部协调协作模式,与市发改委共同制定《石嘴山市企业破产统一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协同联动能力,积极稳妥解决企业破产处置中的业务协调、风险隐患预警、信息共享及应急协调处置等工作。探索预重整到重整程序的衔接机制,惠农区法院成功审理宁夏首例预重整转重整案,向宁夏安能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93家债权人发放首批清偿款项1200万余元,塑造了多元解纷在市场化破产领域的成功样本。平罗县法院审理鑫昊缘公司破产重整案,管理人引入投资人、继续聘用公司原有员工开展经营,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最终重整成功。两起案件均入选宁夏高院破产审判工作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原本以为标的额巨大的案件,厚厚一沓案件材料繁冗的审查程序可能需要几天呢!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就办理好了,我当天来宁夏还可以当天回山西,真是太方便太好了!”某集团公司法务人员说到。
石嘴山市两级法院聚焦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三优三免”(优化诉讼服务理念、优化诉讼服务场所、优化诉讼服务流程,律师持证免检、法律咨询免费、诉前调解免费),拓宽立案渠道、提升诉讼便利度,实行“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诉讼新模式。开设“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建立导诉台,配备专业导诉人员、在立案环节对涉企案件标注,推动快立快审快执、优化完善诉讼服务大厅配套设施,畅通涉企案件诉讼通道。创新优化服务方式,在全市法院推出“欠薪绿色通道”“节假日”“午休”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等十余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让司法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便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
“感谢法官为我们节省时间和成本,让我们不用打官司,不用来回跑法院,就解决了实际问题。”一名职工握住法官的手,不停道谢。
2023年底,某企业部分职工起诉,要求支付停产期间生活费,400余名职工迫切等待。法官联合工会多次组织调解,积极引导企业与职工协商共事、互谅互让、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最终“一揽子”解决案外相同430余名职工即将起诉的隐性案件,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石嘴山中院积极探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实质性化解,联合司法局、总工会、人社局成立“劳动关系维权调处中心”,畅通裁审衔接,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多低成本、可选择、便利化的解纷渠道。与工商联、司法局、人社部门联合印发商会调解培育培优行动方案,促进民营经济领域高发性、类型化矛盾纠纷诉调、仲调实质化对接,提高涉企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质效。妥善审理涉工伤保险资格认定、基本养老保险资格认定等劳动者权益案件,找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最佳利益平衡点和结合点,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生产环境。狠抓民商事案件审判质效,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制定《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工作的暂行办法》,通过高效司法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避免因审执周期过长影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河滨法庭联合辖区司法所成立“塞上枫桥人民调解室”,由专职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并积极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调解协议,自3月以来,河滨法庭诉前委派调解案件186件,调解成功分流率39.25%。强化线下调解平台搭建,中院建成数智化调解中心,融合网上立案、调解指导、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五大功能,让矛盾纠纷化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最末端,为石嘴山诉源治理品牌注入工作发展新动能。
“涉民生、春雷行动、涉金融......”中院先后开展十余次集中执行行动,综合运用多种执行强制措施,加大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案件执行力度。
对民营企业涉案财产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及信用惩戒等强制执行措施,尽可能减少对企业被执行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坚持“走一步看三步”的理念统筹制定“一揽子”化解执行方案,为主动履行裁决的被执行人出具证明书,发布关于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的通告。平罗县法院向宁夏某银行交付价值1500万元的以物抵债资产,历时四年的涉金融不良资产清收“骨头案”顺利交付完毕。中院联合人民银行石嘴山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建成金融调解中心,形成定期会商机制,就金融市场主体反映集中的堵点、痛点问题进行商讨,提高审判执行效率。针对部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不良产生的金融纠纷,支持金融机构适当给予缓冲,为小微企业稳定现金流、实现可持续经营创造条件。
“因为人员流动较大,公司存在比较多的劳资纠纷,希望法院可以加强宣传,让职工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我们公司经历了六次改制,产生大量的劳动合同纠纷。近两年,经过法院多次的普法,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不仅要求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同时也要求之前的员工补交养老保险。面对工伤、工亡案件,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私下协商补偿金数额,劳资纠纷越来越少。”企业负责人说道。
石嘴山市两级法院持续开展“企业走访日”“法庭公众开放日”活动,常态化组织法官为企业、职工专题讲授法律法规讲座,发放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积极为民营企业在企业管理、劳动用工、生产经营、企业维权、合同交易、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法律咨询,保障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坚持问题导向,总结涉企案件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结合司法实务和典型法律问题,运用释法析理、司法建议等形式,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解决问题、完善制度,促进企业规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