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有关云南东川大牯牛山“放火烧山”的视频引起了全网关注,视频中的火焰火势熊熊,蔓延成片,似乎透过屏幕也能听到植物噼啪作响的焦裂声,现场核实受损植物总面积约165平方米。蜜植生境特别咨询了业内的杜鹃花专家们,据目前网络图片资料与周边资源考察资料结合来看,被烧毁的植物中,包含密枝杜鹃或粉紫杜鹃。
密枝杜鹃(
Rhododendron fastigiatum
)丨供图:宋鼎
密枝杜鹃与粉紫杜鹃,是高山杜鹃庞大家族中的一员,高山杜鹃在国外有“无鹃不成园”的美名,在国内却依然岌岌无名。随着一代代植物学家的科研保育引种得以开花的高山杜鹃,却可能在一束火中瞬息消亡……
粉紫杜鹃(
Rhododendron impeditum
)丨供图: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高山杜鹃主要分布在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及美洲落基山脉等地。从生境背景来看,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复杂,高山之上云雾缭绕,常年气温较低,有“无春之说”,但高山杜鹃却能因地制宜,肆意生长,“我自成春”,是对生命力最佳的诠释。
大树杜鹃(
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 giganteum
)丨蜜植生境摄于高黎贡山
目前,通过人工培育,高山杜鹃已成为许多国际植物园中的亮点。不仅如此,高山杜鹃还在花束制作、室内装饰等方面广泛应用。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对园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对高山杜鹃的低海拔引种还处于研究阶段,如何将高山杜鹃引入“凡间”,依然是无数专家学者夜以继日的攻克难题。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腺果杜鹃大道(龙池杜鹃园))蜜植生境摄于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高山杜鹃隶属于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是生长在高山地区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喜酸性土壤及冷凉之地,这些区域的气候条件特殊,多寒冷湿润,昼夜温差大,也正是这样的生长环境,塑造了高山杜鹃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高山杜鹃形态分析,2024蜜植生境都江堰学校高山杜鹃主题科普展
在形态上,高山杜鹃多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支繁密,伏地或挺直。叶子通常散生于枝条顶部,呈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的革质叶,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和储水能力。叶片顶端圆钝,有短凸尖头,长4~15毫米,宽2~5毫米,基部宽楔形,边缘稍反卷。叶面多深绿,光泽感强,有助于高山杜鹃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更充分的光合作用。叶子边缘往往具有细锯齿,增加了叶片的结构强度,使其能更有效地抵御风雪侵袭。
高山杜鹃的花朵引人注目,花朵硕大,花色丰富,花形似喇叭或漏斗状,五瓣合围,边缘略呈波浪形,集成伞形总状或短总状花序。这种排列方式有助于花朵的均匀展示。高山杜鹃的常见颜色有粉红、白色、紫色等。鲜艳的色彩不仅增加了高山杜鹃在自然环境中的观赏性,同时在繁殖季节能吸引更多的昆虫传粉,提高其繁殖的成功率。
乳黄杜鹃花朵特写
Rhododendron lacteum
丨供图: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除了叶和花,高山杜鹃的根系也十分发达,能在土壤贫瘠、岩石众多的高山环境中稳固生长。根系的强大吸收能力,保证了植株在恶劣条件下能获取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对高山杜鹃的定义,是研究与传播高山杜鹃的基础。高山杜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表现。它们不仅反映了高山杜鹃与其自然生境间的密切关系,也揭示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如何改变自身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
Rhododendron
”和“
Azalea
”
在园艺学上的区分
2011年,由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领导的联盟编制的《杜鹃花红色名录》,对杜鹃花属进行了全球评估。
在研究的1157种杜鹃花中,有317种符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临灭绝植物的标准,75种被列为濒危或极度濒危,这项数据在2017年已经变为123种。
然而,目前“高山杜鹃”在植物学中依然没有明确定义,只是泛指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杜鹃花属植物。
国际上,植物学家通常将杜鹃花分为“
Azalea
”和“
Rhododendron
”两类。这一分类最早由Carl Linnaeus在18世纪提出,并在随后的分类学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现代植物分类系统中,“
Azalea
”通常指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和马银花亚属的种类,而“
Rhododendron
”则包括杜鹃花亚属和常绿杜鹃花亚属的种类。二者虽同属杜鹃花科,但依然存在一些区别。
马银花
Rhododendron ovatum Azalea
属丨供图: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在形态上,
Azalea
属的花朵通常较小,多为单瓣,且花冠裂片较宽,呈喇叭形或漏斗形,只有5个雄蕊,呈线形或披针形,多秋季落叶,属于落叶性植物。而
Rhododendron
属的花朵较大,多重瓣,花冠裂片较窄,呈钟形或管状,一般有10个及以上的雄蕊。此外,大部分
Rhododendron
属的植物具有大而常绿的叶子,呈椭圆形或卵形,部分种类在冬季落叶。
羊踯躅
Rhododendron molle Azalea
属丨供图:宋鼎
Azalea
属通常为较小的落叶灌木,而
Rhododendron
属则多为较大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这一差异反映出两者对不同生长环境的适应性,Azalea属的植物通常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温和,植物可以通过落叶来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消耗,从而更好过冬。而
Rhododendron
属则多见于高山和寒带地区,气候条件严苛,常绿叶片可以帮助植物在全年保持光合作用,从而积累更多的养分。
美容杜鹃
Rhododendron calophytum Rhododendron
属
生长习性方面,
Azalea
属的植物通常适应性更强,能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而
Rhododendron
属的植物则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酸性、排水良好的土壤。两者的不同,也反应在相关园艺应用上,
Azalea
属通常用于花园中的地被植物或低矮的灌木丛装饰,而
Rhododendron
属则因更阔大的树形和丰富的花色,更适合用作园林景观的主景植物。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内的
Rhododendron montroseanum
丨供图:爱丁堡皇家植物园
“
Rhododendron
”和“
Azalea
”在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园艺应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是作为印证科学研究严谨性的佐证,同时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植物资源,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山杜鹃的生长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周期,时间长且速度慢。在自然条件下,从种子萌发到成为形态稳定的成年植株,一般需要5~10年,大王杜鹃、凸尖杜鹃等花种需要12~20年。大树杜鹃甚至需要50年之久。高山杜鹃的每个生长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环境影响,不同阶段的生长方式也各具优势和局限性。
在种子阶段,高山杜鹃的种子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生长。种子繁殖的优势在于种子来源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然而,种子繁殖的生长周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气温波动、水分不足都可能导致发芽失败。
幼苗期高山杜鹃的根系开始逐渐茁壮,叶片增多,这一阶段对阳光、水分和营养的需求尤为关键。幼苗对环境变化敏感,须通过缓慢发展强韧的根系和厚实的叶片来抵御低温和水分蒸发,因此,在园艺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幼苗期的高山杜鹃。
进入生长期后,高山杜鹃植株逐渐高大,分枝增多,形态更加丰满,使它们能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增强对恶劣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生长期的高山杜鹃需要定期修剪管理,以保持美观的形态并促进健康生长。
到了开花阶段,花芽开始分化,花朵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绽放,高山杜鹃进入其生命周期的高潮,短暂而壮丽的花期不仅是繁育的关键,也是长期生存斗争的绚烂回报,为高山之岭增添亮丽的色彩
随着高山杜鹃成为形态稳定的成年植株,无性繁殖方式如分株、扦插等变得更常见。无性繁殖的优势在于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然而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即繁殖数量有限,且长期无性繁殖可能导致遗传性单调。
腺果杜鹃
Rhododendron davidii
高山杜鹃还是高山生态系统中的指示物种,对高山杜鹃的监测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自身的生态习性,还能为评估和保护整个高山生态系统提供重要依据。
陇蜀杜鹃生境
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高山杜鹃不仅是高山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更是生物多样性的典范。其物种分类多样,广泛分布于我国高山地区。不同种类的高山杜鹃,在形态、花色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都展现出独有的特征。
雪山杜鹃
Rhododendron aganniphum
高山杜鹃主要隶属于杜鹃花科的杜鹃属。其下又可分为多个亚种和变种,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和生态位。从海拔500多米的河谷,到高达5500米的高寒冰雪线均有分布。身影从谷壑遍及山脊,令人无不钦佩其生命力之坚韧和物种多样性之丰富。
高山杜鹃海拔分布图 2024蜜植生境都江堰学校高山杜鹃主题科普展
例如,喇叭杜鹃(900~1900米)、黄花杜鹃(1700~2000米)、银叶杜鹃(1600~2300 米)等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区,而褐毛杜鹃 (2700~3000米)、绒毛杜鹃(1700~3500米)、苞叶杜鹃(2600~3500米)等分布在海拔2500米至3500米的高海拔地区。更有如烈香杜鹃、美容杜鹃者能在超过3500米海拔的地区盛开。
银叶杜鹃
Rhododendron argyrophyllum
褐毛杜鹃
Rhododendron wasonii
丨供图: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高山杜鹃的分布特征十分显著,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某些种类可能更倾向于生长在西南高山地区的针叶林中,而另一些种类则可能更适应西北高寒地带的草甸环境。
美容杜鹃
Rhododendron calophytum
烈香杜鹃
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丨 供图: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高山杜鹃的形态多样性同样令人瞩目,小灌木,乔木,灌木,附生等形态不一而足,其叶片形状从狭长的线形到卵形不等,叶片大小和厚度也有显著差异。这些形态特征的多样使高山杜鹃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微环境条件。
锈红杜鹃
Rhododendron bureavii
丨供图: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此外,高山杜鹃的花形和花序结构也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有的花朵单生,有的则聚集成伞形或总状花序,这种多样性同样助于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翘首杜鹃
Rhododendron protistum
Balf.F.et Forrest丨蜜植生境摄于高黎贡山
高山杜鹃的生物多样性还体现在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上。不同种类的高山杜鹃可能吸引着不同的授粉昆虫鸟类,从而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这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高山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的重要保障。
高山杜鹃的生长习性和形态丨2024蜜植生境都江堰学校高山杜鹃主题科普展
高山杜鹃的色彩同样具有多样性。色彩多样性直接关系到物种的生存策略,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紫外线辐射强烈,某些花色的高山杜鹃可能更加耐受,从而在这类区域占据优势。这种色彩与生态环境间的关联,揭示了色彩多样性在物种适应性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高山杜鹃的色彩多样性丨2024蜜植生境都江堰学校高山杜鹃主题科普展
红色系
的高山杜鹃则更加热烈奔放,往往在春季中后期盛开,山间已是一片绿意盎然,红色花朵点缀其间,形成强烈对比。红色花朵对于鸟类等视觉敏锐的授粉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黄色系
的高山杜鹃明亮如阳光,仿佛是落日余晖对高山的馈赠,黄色对光的反射率较高,如同蚜虫等飞虫会被黄色系的衣服强烈吸引,黄色系的高山杜鹃也更受传粉昆虫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