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而创刊,是我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是新华社重点报刊,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深夜,重大宣布:下调! ·  4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养老投资,为何新增这类产品? ·  4 天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金句时刻丨唐杰:企业能够创新的秘密在于竞争机 ... ·  4 天前  
天风研究  ·  天风·固收 | 2025年,城投怎么看?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证券报

苦!上游涨价,下游压价!三元电池企业日子不好过!这些公司是如何做的?

上海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8-21 06:15

正文

权威资讯,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6月份以来,因供需不平衡,钴价展开了年内第二波上攻。部分上游原材料企业甚至修改长期供货规则,将中游客户的“锁量锁价”改为“锁量不锁价”,而下游整车企业则在向上压价。这导致中游的三元电池企业两头承压,毛利率水平明显下滑。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对于产业链中可以通过加大出货量对冲毛利率下滑影响的大型企业而言,其实是好事,不仅可淘汰靠低质低价生存的小企业,净化市场,而且也有利于加快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供需不平衡推高钴价

 

钴作为新能源车三元电池材料及数码产品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所必需的元素,近年来需求不断上升。据安泰科数据,2016年,我国钴消费量约为4.6万吨,其中电池领域消费3.52万吨,占比76.5%,消耗量同比增长8.47%。而在供应方面,全球钴矿资源主要集中于非洲刚果等地,且多与铜、镍等伴生。国内钴原料的供给不仅主要依赖进口,且供给量还受铜、镍价格等多方因素制约,由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供需不平衡。

 

正是受供需结构变化的影响,钴的相关产品价格在低位徘徊八年后,于去年下半年开始重拾涨势。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截至8月16日,伦敦MB钴(低级)报价已达28.25美元/磅,较年初的14.25美元/磅上涨近100%,较2016年年初的9.20美元/磅上涨超过200%。同时,国内电解钴均价已涨至41万元/吨,较年初的27万元/吨及去年8月中旬的21万元/吨,分别上涨52%及95%。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钴酸锂的主流成交价也已分别达347.50元/千克、101元/千克、390元/千克,涨势同样凌厉。

 

“这一波涨价主要是由钴的供需结构变化所致,但也不排除市场炒作可能。”国内某钴产品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指出,年初的一波涨价,可能是炒作因素占主导,但6月份至今这一波涨价主要还是因为供需不平衡。“在6月份重拾升势前,市场价格在3月份曾有一波小幅回调,可能就是社会炒作资金出货所致。”前述人士分析。

 

起点研究的研究总监郭斌则告诉记者,社会炒作资金的介入确实会加剧钴价格的波动。2008年初,钴价格曾飙升至87万元/吨,就是典型案例。但若供需结构不支持,其价格终将回归理性。对这一波涨价,他认为,目前供需缺口逐渐凸显,且明后两年有放大的趋势,显然将刺激钴价上涨。

 

电池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经多方采访,记者了解到,目前的钴价上涨利好原材料企业,对中游的电池企业构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对下游的整车企业则影响很小。

 

某钴产品上市企业高管告诉记者,公司一般会提前储备一定的钴精矿。因此,钴精矿涨价传导至钴成品生产商一般至少需要3个月。因为钴价上升,下游钴成品供不应求,公司议价能力反而有所提升,这实际上利好公司未来业绩。

 

该公司甚至因钴价上涨而修改了一贯的规则,如将以往与下游企业签订的供货采购协议原则由“锁量锁价”改为“锁量不锁价”,3个月以上长单的价格每月会调整一次,采取月度均价。这样,在3个月内,价格会实时变动。

 

正极材料供应商的情形也与之类似。杉杉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年初已与一些钴成品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前锁定了部分量、价。公司在行业深耕多年,拿货成本较同行更低,只是钴涨价周期内的优惠力度更小而已。因此,钴涨价对公司成本影响很小。公司产品反而因钴涨价出货量大增。

 

其实,多数材料企业态度比较“强硬”。“上游涨价,公司产品也涨价。如果客户要公司承担这部分涨价成本,那就不做这笔生意了。”国内某知名材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中游电池企业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一方面,上游材料企业因钴涨价、产品供不应求等因素,在新谈判周期提价;另一方面,下游整车企业因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又不断向上游压价。

 

“去年,三元电池采购价格一般为1800元至2000元/kWh,今年协议价格一般为1600元至1800元/kWh。”国内某主流三元电池企业负责人透露,公司一年使用含钴三元前驱体约2400吨,受此波钴涨价以及整车企业压价影响,公司今年整体毛利率将下滑15个百分点,去年是35%。但同时,公司今年的电池出货量增长较快,因此全年利润还有保证。

 

对于再下游的整车企业,据郭斌测算,今年以来,钴价已上涨约20万元/吨,对于一辆带电量45kWh的乘用车,成本上升约1300元,压力并不明显。

 

如何应对原材料涨价

 

虽然这波钴涨价主要对电池生产商构成较大压力,但基于各界对钴的供需的预测,未来两三年内钴价格仍将高居不下。因此,整个产业链已开始未雨绸缪,想方设法降低原材料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中下游企业的普遍做法之一是,提前与上游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半年或一年的期限内,提前锁量、锁价,实在不行就先锁量。其二是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比如材料企业加快高密度三元材料的研发进程,提高产品单位重量所能够达到的电量,变相降低产品价格,也降低下游企业成本;或改善三元材料前驱体配方,尽量减少钴的使用量。其三是通过找矿、建钴矿加工厂等举措,减少中间环节。

 

在产业链多数企业的负责人看来,单纯从材料成本上下功夫空间有限,更多应从提升产品优良率、提升产能利用率、提升规模效应等实现成本摊薄。同时,这轮钴涨价对产业链中的大企业而言,其实是好事,不仅可淘汰掉那些靠低质、低价生存的小企业,净化市场环境,而且有利于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二季度以来,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以并购、自建、增资等方式“下注”锂电池(及新能源车)产业链,其中不乏大胆跨界的“新兵”,如黑芝麻、华自科技等。 


制作:王琦 ┃ 图编:尤其



       感谢关注,上海证券报为你每日发送最权威最具深度的财经新闻,欢迎订阅!(微信号:上海证券报)。如你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你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浏览更多财经资讯可登陆:

http://www.cnstock.com/


       本微信号内容均来自于上海证券报原创报道或版面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获取文章授权,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