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恶魔奶爸
为谈笑风生的英语水平而努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4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6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102:American ... ·  6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5 天前  
BetterRead  ·  攻略:如何在两个月里自己搞定小托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恶魔奶爸

怎么看待《杜拉拉升职记》里的人力资源内容?

恶魔奶爸  · 公众号  · 英语  · 2016-10-16 12:09

正文


这是一篇书评,起源自一个问题:


我是人资专业,老师们强烈推荐这部电影,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讲述上位而非升职的电影,但是为什么我们老师却认为这部电影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很有借鉴意义呢?


我的回答:


《杜拉拉升职记》的书和电影还有电视剧不一样。

电影和电视剧的共同点就是里面都基本没有什么职场内容,HR相关就更是几乎为零

电影的逻辑是干一炮升职,干一炮升职,干一炮升职,除此以外没了,跟职场关系不大,跟职场潜规则关系很大。

电视剧的逻辑就是山炮,没有职场工作经验的编剧靠想象力意淫出来的山炮外企职场。

电影和电视剧讲述的是一个平行宇宙,在那里的外企人上班主要靠打炮来升职,靠嚼口香糖来完成业绩,靠谈恋爱来完成KPI.

那里的外企行政岗位人员,家里小县城背景(书中设定),刚毕业一个月薪水五六千不到也都能穿得起各种国际大牌,而且天天换不重样。

在本宇宙内的地球,我们一般不这样

你们老师这么推崇这部电影,并且是以专业和职场角度推崇,而不是从言情狗血的角度推崇,我怀疑他可能是从平行世界穿越来的,或者是外星人。

国内的职场影视剧,一言以蔽之,基本就是编剧傻逼,导演更傻逼,编剧和导演一起比赛傻逼程度以忽悠更傻逼的观众。美剧里的《硅谷》已经可以做到完全不讲任何爱情元素,只靠工作伙伴间的冲突和商业流程发展来架构有趣的剧情了,而中国的职场剧仍然只能写职场中人是TM怎么谈恋爱的,MLGB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整天谈恋爱不工作就能升职加薪创造GDP促进经济发展吗?都TM什么JB玩意儿。

至于《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还好,很正常,最起码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本宇宙内的地球人写的

作者的笔力不行,小说架构也差,感情线狗血,各种人物塑造失真和令人反感,包括主角杜拉拉在内没有一个角色讨人喜欢,书中代表的价值观令人大呼不可思议,而且看得出来作者对这类为人处世的模式和价值观还非常推崇,大学时候我看了感觉就一个,日狗。

而且看得出这部小说受编辑出版社的影响非常严重,毕竟那是小说成名的2010年前,职场尤其是外企职场对国内的大学生来说基本还是非常神秘+诱惑力十足的,哪像现在都是互联网公司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格子衬衣啥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作者做了很大妥协,所以整部书都在“小说”和“商业教科书”之间摇摆,第一部写的极为奇怪,几乎没什么情节,它不是写一个发生在外企里的故事,在故事讲述中顺应情节需要和人物塑造需要,加入职场的元素和职场百科。

恰恰相反,它更像是一个描述外企一切工作情况的说明书,而情节和人物反而成了道具,只是为了让人读这份说明书时候觉得不那么枯燥罢了。

所以职场元素不是为了情节和人物服务的
反而人物和情节是为了贩卖职场元素服务的


这点估计跟当时的风气有关,那个年代的职场小说,都是以外企,真实职场信息作为卖点和噱头,故事本身好看不好看无所谓,各种名牌和title是否拽的高大上才是重点。

作者本人显然也意识到这点,小说不能像这样瞎JB写,所以第三部的风格和第一第二部完全不一样,第三部显然是一本小说,而不是前两部的说明书

这点也构成了杜拉拉升职记最大的缺点,作为一本小说来说,它最多只有3分
但是这点也构成了杜拉拉升职记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作为职场说明书来说,它可以被打到7分以上。

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和当时同样大火的《浮沉》,《圈子圈套》之类的职场畅销书不同,本书的作者可能是那个年代的职场畅销书作家里,唯一一个真正在外企职场里待过的,而且是真正靠个人努力混到了HR经理的人,书里的DB公司也真实存在,至于其他人,写小说主要靠意淫,所以山炮气息非常重,很多情节跟故事的设定都令人哭笑不得,满满都是皇帝种地一定用金锄头的即视感。

这里我想顺便提一下《做单》,作者对于软件公司大客户销售工作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对于当年的联想和IBM等软件公司的恩仇风云历史反映的也极为真实,书里的市井气和社会气也非常严重,跟传统印象里的什么外企高大上性冷淡职业优雅等等偏见完全相反,因为这类外企的主要客户是大陆二三线城市局厅级干部,所以里面的人说话做事根本没有半点所谓的知乎优雅腔,反而浸满了社会的黑暗,这是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足够的真实,但书的情节太过龙傲天,加上作者口吻是推崇这种社会黑暗而不是带有批判性质,所以读起来可能会有相当程度的生理不适,谨慎阅读。

回归到杜拉拉升职记上来说,第一第二部是用人物和情节来为外企职场描写服务,所以你能看到非常非常多的case study,从行政采购,装潢预算,招聘,劳资关系,员工纠纷调节等等,都应有尽有,而且最好的一点在于,主人公杜拉拉不是一个龙傲天,而是从初入职场的一位小傻逼慢慢升职的,所以随着她的升职,读者的眼界和思路也被逐渐打开,从起始的实务性case,比如杜拉拉得亲自去和办公司供应商讨价还价,亲自去调节销售团队纠纷,到后期做整个公司整体的C&B流程规划,做人力资源的调配,从实务到战略,整套书的case是逐渐慢慢拉高视角和进阶的,从细节到整体,整套书看下来会对外企人力和外企的整体工作运营流程有一个相当直观的认识——当然,一般人可能只有能力理解实务case,对于高点的case就理解不了,大学生或者职场新人看,因为缺乏经验就更难感同身受,而且书里的战略性case写的太少,可能是为了追求销量,这样让人十分惋惜。


从中可以学到非常准确的business sense, 例如逻辑性、如何同老板打交道、做事的技巧、如何拒绝等等。对于刚刚大学毕业,初入社会的新生而言,是非常适合的。如果你肯认真的把书中不讨好的概念性及操作性的人力资源技能描述学习好,做外企hr专员乃至主管还是足够用的。


看完了这套书,再去看人力资源的教材和组织行为学之类的教材,可能会好很多,能够加深你的理解——亚马逊搜索商业职位名+英文或者影印之类的关键词,原版教材到处都是



说了职场描写方面的优点,再说说缺点

1,这套书最大的缺点是过度美化和神化了HR和行政职位

众所周知,HR这类岗位,属于商务运营岗,而不是业务岗,不能直接赚钱为公司创造财富,当然也不会像市场部那样烧钱烧的厉害,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如果运营部门流程运转无碍,它可以为公司省钱,省力

HR更像是一个管家,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它就类似蝙蝠侠身边的阿福,阿福虽然很重要,然而重要性不可能超过老爷,外出打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永远是老爷在做,阿福不可能出个人刊。

然而这套书的立足点和描写细节,往往会给人感觉,它在试图说服你:HR管家比销售老爷们更重要

书里有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DB公司实行了薪酬宽带制度,即各个大区所有职位一律按级别统一,每个级别的薪水都在HR系统里登陆在案,这是人事薪酬管理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同样是大区经理,新疆内蒙的可能只有7级,而上海江苏的可能就有6级甚至5级,按照不同级别给pay,而且升职升迁提拔肯定也是优先考虑级别而不是职位,这种管理方法在私企外企里已经很常见。

而当时杜拉拉在大中华的南区,按照基本的职场常识,南区的老大毫无疑问是南区的大区经理,实行薪酬宽带制后,南区的HR级别被大幅降低,之前在总部HR们的话语权很高,之后一落千丈,杜拉拉这时候觉得非常失落,书中用了整整一页说明HR的重要性,并且反复暗示读者,在地方区域办公室,HR和大区经理是平起平做应该是一个级别的,老大本来就应该是两个,一个销售主外,一个HR主内。

在现实里如果HR管家真心这么认为,销售老爷和总部高层大佬们会觉得这人是真的疯了。

哪怕是论管家的作用,HR的重要性能否超过财务经理和运营经理都很难说,毕竟大部分企业的总boss,几乎都是从两类背景上升上来的,一类是销售,一类就是财务。

2,杜拉拉的几次升职和危机解决办法,几乎都是靠越级沟通


书中对职场晋升的描写,这个堪称是个致命的缺陷。


也就是说每次有什么摆不平的事,都会越过自己的直属上司,去向更高层次的大佬诉苦。书中杜拉拉的若干重大职场机会,都是靠这种手段得来的。


这么做,说好听点,是越级沟通,说难听点,就是打小报告。


而不论是在任何企业里,越级沟通都是职场大忌,所有企业对此的容忍度都是绝对为零。


书里这么处事的解决办法,是为了增加戏剧性冲突,让情节好看,然而真实职场就不是这样,作为小卒,你得忍,甚至替上司背黑锅,升职也绝对没有杜拉拉那么快,一年一小升,三年一大升,一切都得慢慢积累资历和经验。


3,作者对HR和行政事务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进行了不必要的夸张描写,让人觉得这些小事也至关重要生死相关,如同火箭科学一般复杂,需要高度的专业化

比如第一部刚开头,杜拉拉是做行政助理,负责办公室的重新装潢,跑供应商,看报价,联络人,这类活难吗,对新人来说可能有点困难,但是只要心细,勤勉,努力做是肯定可以做好的,根本不需要什么高度专业,精密科学,但是作者把这件事写的非常艰难,充满了专业度,试图通过这一件小事烘托出主角的能力

老实说如果混职场只要处理好这类小事,就可被称为是独当一面和有potential,就能升职,那就真的太容易了


所以看这套书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HR没那么无足轻重,但也没书里写的那么神化,书中用故弄玄虚的口吻大篇幅渲染HR和行政的日常杂事,反而可能会对年轻人起到反作用,吓得他们觉得HR工作都极为简单充满艰难,但是脱开书想想,MD什么狗屁professional,不就是装潢跑个供应商嘛,不就是主持开个会嘛,不就是看看报表做做excel嘛,不就是写写ppt做做演讲稿嘛,本质上来说有什么难的?哪怕现在自己傻逼,多留意多学习,以后肯定可以慢慢变好的。

这是我希望青年朋友们在阅读此书时都能注意到的。

除此以外,互联网公司里的PM全称是产品经理,于是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真的是当“经理”了,而HR全称是人力资源管理,于是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就真的是做“管理”了,心态上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极大的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场人际关系。

对于这些人,我想善意的提醒一句:

喂,醒醒!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奶爸的英语教室」,id: lxg-milk,可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