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峡工程博物馆以“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为主要依托,精心筹备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为观众呈现一场文化盛宴。从三峡木雕船模的制作方式,到鲁班桥搭建的趣味挑战,再到宜昌丝竹的喜庆表演、非遗拓印的独特体验,每一项都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来到博物馆,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深度领略长江水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三峡木雕微型船模作为峡江流域独有的传统技艺类项目,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1月18日开展的三峡木雕微型船模非遗体验活动中,邀请宜昌市非遗传承人陈昌石到场授课,30名观众现场参与。陈昌石向大家讲解了峡江木船的历史、功能、种类、造型以及雕刻工具的用法。在陈昌石的指导下,大家精心雕琢,完成了自己专属的“豌豆船”船模。此次活动展现了长江流域独特的舟楫文化,让观众在实践中感受三峡的非遗魅力。
1月19日,在鲁班桥搭建活动中,一群身着汉服的小朋友走进三峡工程博物馆,开启一段长江水文化研学之旅。在讲解员引导下,孩子们欣赏着展厅里的各类珍贵文物,切身感受长江流域先辈的智慧与创造力。经过专业老师的讲解,孩子们认识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连接工艺——榫卯结构,并对这项精妙的技艺赞叹不已。随后的搭建环节中,大家分组协作,根据所学知识将一块块木构件拼接成型,最终成功搭建出一座座精巧的鲁班桥。此次活动共有50人参与,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思维,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此外,2月1日,三峡工程博物馆特别邀请宜昌丝竹乐团,为观众现场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丝竹”,为新春佳节增添浓厚的节日氛围;1月29日至2月4日,三峡工程博物馆在二楼公共空间设置“传承非遗 祈愿新年”拓印体验角,每天免费提供宣纸和作品装裱相框服务,让观众亲手体验非遗拓印的乐趣。
本次“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是三峡工程博物馆传承弘扬长江水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在长江水文化展期间与博物馆观众的一次深度交流。未来,三峡工程博物馆将持续深挖长江水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内容,打造更多元、更具吸引力的文化活动,讲好三峡故事,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以实际行动守护长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本文作者:张静雯 李冬梅 秦明硕
本文摄影:张静雯 李冬梅 方正艳 郝智晓
编辑:任贤 高锦涛
美编:李敏
来源:中国三峡集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