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群年轻人啊,
他们评选出的“中国最美大学”“中国最丑大学”,曾经上过微博热搜,三观正得让人咬牙切齿。
平时上课时间,就用B站弹幕一样的热情,吐大学生活,怼大学教育。
一到周末,化身文艺毒舌,反鸡汤,反传统,坑同类,互相进行有毒的心理辅导,为大学生提供寝室夜话的谈资,带毕业生重返“今夜不设防”的大学时代。
扫码加入有间大学,入学有真相!
这里有:好玩的榜单,好听的故事,好毒的吐槽
这一个非三好学生联盟,今天评选出了
中国最有魅力的10所大学
图/Pexels
文/子非
大学里有两种风景。抽象而言,是物质与精神;具象而言,是大楼与大师。
建筑是静止的风物。它就在校园里,从历史中传承,在现世里再造。是一方水土的沉淀,也渗透着城市的气质。
人文是流动的景致。走出去的是国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院院士、领导人,留下来的是大学的思想与精神。
颜值即正义,气质也不能没有。内外兼修、文理并蓄的大学,才有魅力。
这次,我们评选出中国最有魅力的10所大学,并按首字拼音字母顺序列出。在遍地都是大学生的今天,大学生的身份已经不是光环;如果你出身其中,为学校的魅力所折服、熏染,才真正有了半个光环。
西门牌匾微微向前倾斜,北大给国人的感觉是,不得不仰视。物理高度难以企及,精神偶像气质超群。北大的实验室、图书馆、学术论著稳居中国高校前列自不必提,作为中国新思想文化策源地,延绵百年的“五四”精神方乃北大最引以为豪的历史传统。
在近代以来中国的每一次重要社会思潮中,北大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北大就是社会精神策源地的代名词。这里集中了影响时代的文史哲名师,从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鲁迅、沈尹默、高一涵,到张岱年、汤一介、王瑶、钱理群、谢冕、陈平原、洪子诚、戴锦华、张颐武……只要是他们的课,教室多半人满为患。人人以能进入北大蹭课为荣,北大就是中国高校界乃至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意见领袖。
从老弄堂里长大的上海人,说话都很有“腔调”。作为上海高校的腔调代表,复旦大学校门谈不上气派,但总有一种有腔调的感觉。只有这样的复旦,才敢培养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来。
复旦人看复旦,会自嘲其小资又浪漫。一如当年地居华洋杂处,商业味道浓郁的上海小资产阶级家的少爷小姐,再有能力也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当然,复旦学子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当年在校园里看似平常的一介书生蒋昌建,在1993年的狮城舌战中一役成名,其铿锵论调和翩翩风度至今让人难忘。
“兰州,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兰州乐队低苦艾,唱尽了兰州的孤独和悲怆。明明是省会城市,无奈地处西北一隅,皋兰山边上东流的黄河一点也不怒吼,兰大多年来饱受人才流失、经费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等诸多窘迫,在高校抢人大战中颇为委屈。
可兰大的学科优势,偏偏就源于特殊的地缘位置,冰川冻土、沙漠治理、核物理及凝聚态物理等专业,是兰大始终位于中国顶尖大学的行列的重要基石。孔雀东南飞,是时代迁徙的主流,但摸摸自己的论文,又离不开这飞沙走石。仍然负隅一方的兰大人,看着清晨出走的黄河东流水,也只好在夜晚温一壶酒,轻啖一口,独孤求败。
尽管南大在各类排行榜上直逼清华北大,其不温不火的气质还是让人经常把它误读为中国高校中的“黑马”。南大的学术威望很高,曾在最能反映基础研究水平的SCI论文榜上发表论文数连续7年第一,并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和《Nature》发表的论文数全国第一,明明科研实力称霸,愣是没有一点名牌大学的傲气。
南大的师生一直是温文儒雅的。考究起来,这种气质可能与一度仄逼的生活空间有关。直到1999年,在李岚清视察南京高校教室住房前,还有从国外归来的年轻教师栖居在老式筒子楼里。南大中文系校友叶兆言曾说:“南大咄咄逼人是不可能的,它身上有南京人的传统,而南京人一直是谦和的。”
1925年之前的清华学堂,还不单纯是工程师的摇篮。拥有基于庚子赔款与预备留美的校史,清华大学比其他高校更有为国请命的士大夫情结。清华学子上学不为安身立命,而为怀抱利器,以济天下。
读书不为稻粱谋,但开风气不为师。清华讲求的是“经世致用”,以理工学科为国家贡献工程人才,同时以“人民的名义”培养众多官员。高知高干爱清华,清华学子也胸怀天下,以“国家重器”自居。在功利主义大面积消解精神品质的时代,清华的骄傲,倒有一种精神贵族的做派。
川大前身为1896年时任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百余年来,先后走出了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历史学家顾颉刚等著名大师。地处巴蜀之地的四川大学,自带有首府成都的安逸气质,到川大求学,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巴适”得很。
天府之国,人热情,食好吃,妹子辣。最重要的是,生活休闲。川大流传有一个段子,飞机快降落到成都双流机场的时候,乘客能听到位于双流县新校区川大宿舍里的搓麻将声。市中心老校区更是吃喝玩乐都方便,春熙路的馆子、九眼桥的夜店让川大学子自己都感叹:“真是太安逸太舒服了。”那些本着“少不入川”念头离开,远赴异地深造的毕业生,一旦有空,一个两个都在刷飞成都的机票。
武大盛名,以春樱尤盛。一到烟花三月,珞珈山一带漫山遍野。在进入落英缤纷的唯美乌托邦之前,你首先要穿过雄壮浑厚的“学大汉武立国”牌坊,并且很有可能在校道上偶遇该校全国排名先进的法语系学生。他们伴着日系和风的樱粉花瓣,口中漫不经心蹦出的却是 “Comme la vie est belle”,直接突破次元壁,有误入魔幻童话世界之感。
武大最魔性的,还不是这些。珞珈山和漫山樱,红墙与绿瓦,这座优雅精致的校园,竟然坐落在大而无当、粗犷市井的城市。武汉的市井江湖气,甚至让武大学生没有名牌大学生的“样子”。你能想象吗?连梅操放电影的大爷,梅三的宿管,湖滨澡堂旁小卖部的老板娘,都是武大毕业生。
白城海滩的白浪,芙蓉湖和棕榈林荫道的风吟鸟唱,芙蓉隧道里随意任性的文艺涂鸦,情人谷漫步的校园恋人,共同组成了小清新的厦门大学,与相隔10分钟渡轮的文艺胜地鼓浪屿一起,定义了大半个厦门。
厦大的小清新,去年该校新传院教授邹振东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可以作证。他不谈理想,谈梦想,并写了一首情诗送给毕业生们,告诉他们图书馆带不走,但师妹可以,知识值得学,但45度角仰望星空的姿势更应该学。字里行间,均透露出这座海风吹拂的城市独有的文艺气质。如果说清华北大胸怀家国、经天纬地,那么厦大则出尘脱俗、情调别致。
“北清华、南浙大”,浙江大学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姑苏慕容”,名重东南,英才辈出。作为中国最富庶、素质教育最普及地区、自古以来的文脉之地,浙江仅此一家985大学,可谓得天独厚。在其长达103年的校史上明星璀璨,而遍布浙江省及下属诸市的领导、著名企业家校友更是不胜枚举。正如国学大师马一浮撰写的《浙大校歌》第一句,“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浙江大学最生猛的一举,要数当年聘请金庸先生为人文学院院长一事。外界议论纷纷,但浙大学子在金大侠的第一课上,于黑板手书“欢迎大师兄”,表现出了不拘一格的魄力。其实浙大不独爱大侠,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闭门限客之际,浙大的校门永远向市民开放。每至周末,紫金港校区简直就成了杭州人民公园。前几天,浙大更是一举打破了国内高校单笔捐款纪录,其校友创办的企业向母校捐赠11亿元人民币,这简直是绿叶对根最生猛的情意。
生活在远离政治及文化中心的康乐园,中大人一直秉承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南校区坐落在人气极旺的珠三角腹地——广州市中心,毗邻港澳,城市商业气氛浓厚。但中大人不唱高调,铭记孙中山先生教诲,做大事不做大官。也不贪小利,师生均淡泊名利,不屑于赚“多快好省”的金钱。近年来专注投入学术,发展迅猛。在2017亚洲大学榜单排名(Asia University Rankings)中位居大陆第8位。
从嘈杂的新港西路进入校门,世界顿时清静,中大就是一块常年青葱的精神家园。曾就读于中大中文系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认为,身处南国的中山大学,注重规则,也预留空间,管理介于“严格”与“自由”之间(或“不严格”与“不自由”之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中庸之道,恰恰成就了中大特有的魅力。
没看够的话,还有一拨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试毒
从985毕业这三年,鬼知道25岁的广漂青年经历了什么
论北京大学应当迁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