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朋友A和我讲了一件小事。
四岁的豆豆和她家孩子皮皮是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周末的时候豆豆外婆会带他来A家做客。每次玩到傍晚时分,外婆要回去做晚饭,可豆豆却想继续玩,无论外婆怎么劝说,各种威逼利诱,豆豆都不愿意回家,最后总是在外婆强行的拖拽下哭着离开。
这一次豆豆又不愿意回家,开始哭闹,豆豆外婆再一次要硬拉豆豆走,A阻止了她,想试试和豆豆沟通看看。
她对豆豆说,“豆豆还想和皮皮玩,不想回家,是吗?”
豆豆开始有点平静下来,他点点头。
A继续说,“阿姨特别理解你的感受,想玩但没法玩就会很不开心。”
豆豆感受到朋友对他的理解,歪着脑袋认真地看着A。
“豆豆想继续玩并没有错,只是现在时间有点晚了,外婆要回去做饭了,你看你下次早一点来阿姨家,就可以玩的久一点了,阿姨到时候给你和皮皮做小饼干吃。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豆豆笑起来了,开心地说“好的”。然后乖乖和外婆一起回家了。
A说,小孩子其实并不像很多大人认为的那样不讲道理或者讲不通道理,我之所以可以让豆豆平静地接受自己的要求被大人拒绝,除了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主要的原因是我理解他,认可他的需求,不评判他的要求是错的。
是啊,你可以拒绝我提的要求,但你不可以说我提出的要求是错的。
被人评判自己提的要求是错的,进而遭到拒绝,我想这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害怕提要求,恐惧被人拒绝的原因。
举个例子:结婚五周年纪念日,妻子希望丈夫送自己一枚钻戒,如果丈夫说:“钻戒就是一块破石头,却贵的要死。真搞不懂戴个石头在手上有什么好看的。你这个女人就是太虚荣!”
相信这位妻子一定会非常生气。因为丈夫拒绝了自己提的要求,同时还对其进行了负面的评判。
这位丈夫并不是直接拒绝妻子而是列出一堆理由,以此说明自己的拒绝是合情合理的,妻子的要求不合情理,他的潜台词是“你不应该提这个要求,你是错的,所以我拒绝了你,我的拒绝是对的。”
被人拒绝固然令人痛苦和害怕,但我们更害怕和痛苦的是体验到“我是错的”这一感觉,这意味着对我们这个人的否定,而没有人会喜欢被人否定的感觉。
有个来访者曾对我说,“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我提的要求会被人答应,我是不会提要求的,因为被人拒绝的感觉实在太糟糕了。”
了解其成长经历后我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到感受。
小时候每当他向父母提个要求,比如买个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父母要么说他不懂事,不懂得体谅父母赚钱辛苦,养他不容易,要么说他想要的那个东西是多么多么不好,不值得花那么多钱。
这样的次数多了,他也就不再提要求了。
其实他的父母拒绝他本可以很简单,“爸妈没那么多钱,买不起你想要的东西。”再好一点的回应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才能买到你想要的东西?是和卖家砍砍价,还是我们做什么多赚点钱再来买?”
可惜很多父母做不到这样,
说实话的勇气并非人人都有。
好父母并不是那种总能做到百分百满足孩子需要的父母,而是能够做到当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拒绝孩子时,能够说实话,而不是用一堆理由来否定孩子的需要,甚至否定孩子。
如果我们提出要求,遭到他人不带评判的拒绝,我们会更容易接受;那如果我们要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我们怎么能做到敢于拒绝呢?
讲两个我自己经历的小事。
第一件是我拒绝别人的事。
生了孩子之后的那一两个月,特别令我心烦的是几乎每天我都会接到骚扰电话(中国个人泄漏信息真的非常严重,俨然已经形成产业链了),有推销产后瘦身的,有卖宝宝保险的,有上门给宝宝剃头的…
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说他们是社区医院赠送的上门拍照的服务,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上门,我以为社区医院真的有提供这样的免费服务,便约了一个时间。
月嫂知道这个事情后,告知我,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他们也不是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说是免费上门拍照,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会给宝宝拍很多照片,只有三五张免费,其他的都需要付费,大多数家长看了那么多自家宝宝的照片也舍不得不要(尤其是可爱造型的照片),再加上别人已经提供上门拍照服务了,很多人也不好意思拒绝,所以就会将拍好的照片做成相册,少则花几百,多则花几千。
其实,我挺想给宝宝拍照的,但是不喜欢这样带着被哄骗感觉的消费形式。
所以当那位摄影师到我家后,急着要给宝宝换拍照的衣服,我让他先等一下,问清楚是怎样的消费形式,发现真如月嫂所言,我便直接拒绝了他们的拍照,说我不想拍了,即便他们强调有五张照片免费送我,我也坚定地说不拍了。
随后,那个女摄影师和她的助理一脸不悦地离开了我家。
这种以免费拍照作为诱饵,进而贩卖相册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大量存在并持续生存肯定是有市场需求,但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不容忽略:
很多家长不好意思拒绝已经上门的摄影师,更不好意思拍了照片不要,于是为自己的不好意思买单消费。
为什么不好意思拒绝呢?其实是因为会对自己的拒绝行为有很多的评判,也担心对方对自己这个人有负面的评判。比如:“我这么做是不是不好啊。”“我这么做不近人情啊”“对方会认为我是小气的人吧。”“对方会觉得我没钱拍照吧,感觉很没有面子呢!”“对方会觉得我不愿意为孩子付出吧!”
经过两年多的个人体验(个人体验即咨询师把自己当成来访者,到另一个咨询师那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让自己获得个人成长),我基本上可以做到拒绝别人时不会产生那么多负面的自我评判,也可以做到不会那么在意别人对我的评判了,
我拒绝你,只是我尊重了自己当下的感受,我不想这么做而已,
所以我能够轻松而坚定地拒绝摄影师的拍照要求。
第二件是我被别人拒绝的事。
怀孕八个月的某一天,我去一家快餐店吃午饭,当时正值饭点,人很多,没有空的餐椅。我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和她的奶奶在一起,她站着,奶奶给她喂饭,看她身后的凳子空着,我便对她说,“小朋友,你的凳子不坐,可以给阿姨坐吗?”她摇摇头。我再次确认,“你不想给阿姨坐,是吗?”她点点头。
因知道自己有提要求的权利,别人也有拒绝我的权利,所以面对她的拒绝,当下我欣然接受了,心里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以前我可做不到这样,遭到别人拒绝后,我心里会很难受)
不过这个事情让我思考:这个孩子为什么可以这么干脆地拒绝我呢?
因为她的头脑中没有那么多的评判。她不会去想,我对她的拒绝行为以及对她这个人会有怎样的评判。
小孩子提要求和拒绝都很直接简单,“我想要这个!”“我不愿意就是不愿意!”
他们提要求时,不会找很多理由证明自己的要求多么合理;拒绝时,也不会找很多理由证明自己的拒绝多么合理。
而我们大人却正相反,很多人不敢提要求,也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当然,这里面有大人会考虑拒绝会有不好后果等社交性因素,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心理上不敢拒绝
)。
如果我们拒绝别人时,能够不担心别人对我们的评判,我们会更敢于拒绝;如果我们拒绝别人时,能够变得更简单些,而不是找各种理由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们的拒绝对别人的伤害就会少一些。
被人拒绝和拒绝别人是我们生活中常会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跳出
评判
“对与错”的这种习惯性思维,接受每个人都有提要求和拒绝的权利:你可以提要求,别人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同样,面对别人的要求你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这一切将变得简单快乐很多。
注:图片来自网络
近期热门文章:
你敢提要求吗?|不怕被拒绝,你就可以得到更多
现代婚姻中的女人到底要什么?|“我挣钱是老公的两倍,带娃做家务也比他多,心理不平衡,我想要离婚”
你之所以痛苦,也许是因为你缺乏这种思维方式
马伊琍的育儿经为什么有道理?|世界正在惩罚那些不重视与孩子早年亲密感培养的父母
父母离婚要怎么做对孩子更好?
人生很短,不要在执迷不悟中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是我,做出了一个选择
为什么你想爱又不敢,得到又假装不在乎?
你的内部动力被偷走了吗?
每一个婚姻中的女人都需要一张自我关怀清单
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减少至少50%以上的家庭矛盾
听说,你想离婚?
“等我准备好了就离婚”
查看我的更多文章可以
点击菜单栏中的文章目录
新浪微博:
meiya慢慢来
预约咨询&约稿&商务合作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我现在远程咨询收费是300元/小时,9月份会调整到400元/小时
或添加我的工作微信:
meiyang86
(添加时请注明理由)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新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