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虎讯 1月29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因违反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相关规定,对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给予5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1万元罚款。金融虎注意到,此前被媒体曝出被免职的总经理邹新亮已退了管理人员名单,徐锴已正式接任履职。而2017年底就已启动的增资事宜,当前仍无新的进展。
资料显示,华融消费金融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册地位于安徽合肥,注册资本6亿。华融消费金融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02799,HK)、合肥百货、深圳华强弘嘉投资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深圳华强资产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55%、23%、12%、10%。
2017年12月11日,合肥百货公告称拟出资2.3亿元参与对华融消费金融的增资扩股。据称,当时成立一年半的华融消费金融净利润已实现扭亏为盈。同时,华融消费金融启动增资事宜,注册资本将由6亿元增至16亿元。如若增资成功,华融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将仅次于捷信消费金融的70亿元、马上消费金融的22.1亿元和招联消费金融的22亿元。不过,截至目前,合肥百货这一增资仍未实现。金融虎注意到,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华融消费金融当前的注册资本仍为6亿元。
据合肥百货证券事务代表此前向媒体透露,这是因为,华融消费金融内部还有一些程序需要走,需等到所有程序走完,合肥百货才会把资金给华融消费金融。至于增资何时能够落地?该代表称,预计会较快完成。
据中国经营报此前报道,华融消费金融董事长贾传宝、总经理邹新亮双双被免职。至于被免职原因,华融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表示拒绝透露。不过,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华融消费金融的法人和董事长仍然为贾传宝。金融虎注意到,邹新亮已不在该公司主要人员名单之中。2018年11月20日,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变更名目显示,邹新亮已完成退出,合肥百货大楼副董事长刘浩也已经退出华融消费金融董事行列。
管理人员名单显示,徐锴已成为华融消费金融董事兼总经理。安徽银保监局筹备组已于2018年11月5日批复同意,徐锴已正式履职。
据了解,2017年和2018年,华融消费金融均曾因涉嫌“征信违规”而被媒体质疑。2017年12月27日,据央广网报道,租客通过房屋中介机构租房,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网贷,原本待交纳的房租变成了消费贷款。而分付君方面业务负责人在回复时称:不存在不知情的情况。而记者在调查后发现,华融消费金融作为分期平台——分付君的“资金提供方”,将租客的“贷款”录入了央行征信。此外,该笔贷款也并未直接发放给租客个人,而是“受托支付”给了并未在住建部门备案登记的房屋中介机构。
2018年4月,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华融消费金融曾与房屋中介机构梦想大熊(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租房分期业务,多名租房者投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贷款,而且并未接到放款公司的核实信息,而投诉用户在央行征信系统的查询结果显示,消费贷款均由华融消费金融提供。华融消费金融人士拒绝回应“套路贷”问题,只是说“套路贷”存在于其他类型的金融企业中。当时的一位租房者获悉,经过与华融消费金融交涉,其不良征信记录已被撤销。
同年5月,中国经营报报道显示,安徽省金融办官网显示,4月22日有市民匿名投诉华融消费金融,主要涉及“被贷款”“恐吓催收”等问题。对于用户所投诉的“被贷款”一事,以及征信逾期记录的后续处理工作等问题,华融消费金融方面更未给予答复。不过有媒体报道,华融消费金融将“被贷款”一事解释为系统故障自动发放。
据悉,目前华融消费金融推出的“有借”系列信贷产品涵盖了车贷、房贷、保单贷、社保贷、学习贷等,“好借”系列信贷产品的发售对象为符合授信条件的支付宝实名注册个人用户,“闪借”系列信贷产品则是基于商品分期场景。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现金贷遭遇清理整顿后,具有场景优势的消费金融被广泛看好。但当前的消费金融领域存在诸多乱象,部分多头借贷、借新还旧的消费金融用户信用风险暴露,部分平台出于竞争,对年轻用户授信过高诱导其过度消费也存在隐患。在此背景下,对行业进一步严格规范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