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林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书林斋

地主拿走了你的一切,你却还在给他数钱

书林斋  · 公众号  ·  · 2018-09-01 08: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后台回复「 书林斋 」可查看文章集锦


中国历史几千年,能活到现在的人祖上起码都阔过,但是正巧不巧卡在建国前阔过的地主阶级,他们面对的就是土地改革了。


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指着邻居的屋子跟我说过,这户姓魏的人家住的,其实是我们老祖宗的房子,爷爷很少表现出抱怨和愤懑,但他直到现在还会念念不忘。这房子建于明嘉靖年,建国前后,被分配给了很多户, 08 年政府改建,将房子收购了去,挂上了某某故居的文保单位牌子。


又过了几年,当某一天我走过另一处挂有我某个祖辈故居的文保单位牌子的房子时,魏家小女儿看到了我,笑着跟我说,我又住你家房子了。


很明显,时间过去了六十多年,但有些观念其实还在,无论是被分配的还是分配到的,脑子里都有一个「 你家地 」「 我家房 」的概念,而这种观念也传给了下一代、下两代。尤其是当地主阶级离我们越来越远时,我们更多时候只能从课本上读到的关于地主阶级的表述就只剩下了地主阶级压迫了农民阶级几千年。 历史课本的表述是精炼的、抽象的,篇幅有限,无法具体。


所以前几天写文章时,就会有人跑来质问我,地主阶级哪里有问题了?


(见 少林寺升国旗,是在弥补它的过去 评论区


三言两句没法回答他,我翻开了韩丁这本八十年代以后就没有再出版过的《翻身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只有大量鲜活的例子,才能说服一个人。


——同样的,只有切身体会,才知道为什么农民会对地主那么大的仇恨,以至于一旦阀门开启,就难以收拾,非扒祖坟、毁祠堂不可。


韩丁,一个美国人, 1948 年曾经亲身体验过发生在山西张庄的土改,留下了大量的第一手记录,写成一书。从书名我们就能看出来,这本书讲述的是农民们的翻身历史。


翻身很好理解,只要看到过去的地主们是怎么压迫农民的,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张庄的首富申金河从不劳动,每天就盘算着怎么夺取农民的土地,韩生老汉有三亩上好的地,有一回有急难和申金河借钱,可是利滚利无论韩生如何还债都还不清,最后申金河成绩把韩生老汉的地和种好的庄稼全霸占过来了,韩生老汉却一无所有了。


有很多人说,有的地主是勤俭发家,并没有为祸他人,高利贷只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确实,以申金河为例,他把大量的银元都埋了起来,平日里自己不用,剩下的钱则以很高的利息借给急于用钱的农民。月息高达百分之五十,这样不出三个月就能收回一倍或两倍于本钱的利钱。那些还不起债的人就把土地典给他,没有土地的就得拿牲口、大车、农具来抵偿。


给申金河打了七年工的申发良说:「 只要我使坏一件工具,他就逼我赔高价。那年旱季长,地特别硬,他催着快些锄,我一发慌,将锄把折断了。他一见就恼了,把我的工钱扣掉了好几块,足足够买两根锄把的。其实坏的那根也不是不能使,我还一直使了好长时间嘛。到年底我拿的工钱还不够买条裤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资金没有用于流通,导致经济的停滞发展,另一方面农民会变得越来越穷,地主则会变得越来越富。然后地主的后代们一个个即便节俭,也有衣服穿、东西吃,甚至还会有书读,而农民们的日常打招呼却不是什么「 你好 」,而是「 你今天吃了吗 」?甚至对他们来说,死亡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了,王从来媳妇就轻描淡写地说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饿死的事情,仿佛这一切只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而不是骇人听闻的人间惨状。


那么地主们在做什么呢?在加租,在加入教会,在加入国民党。在想尽办法保护住自己已获得的土地,在想办法谋求更多的土地。


所以毫不奇怪,农民们很少会反抗地主。有个太行山的农民,因为地主强奸他老婆而动手打了那个地主,就被拴住头发吊起来毒打,直到头皮从脑顶上撕裂,人栽到地上,流血过多而死。反抗带来的结局,他们一清二楚。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想骂这些农民们都是愚民,都是鹅城的百姓,那还是闭嘴吧,你在让他们反抗,可是他们反抗后你就走了,他们面对的只会是一次又一次的屠戮。除非你会一直在这里,带着他们打土豪,分土地。


共产党来了。共产党带领着他们开始流血,起先他们不敢,但一个又一个例子表明,这一次能彻彻底底把地主们打得永不翻身,而自己终于可以翻身 ——从活都不敢指望到突然可以有尊严有希望地活下去,你会怎么做?


一旦开始流血,他们就会走向残忍和暴力,并且走入极致,因为常识和历史都告诉他们,如果不这样,他们的敌人早晚会卷土重来。单独看起来,是很不人道,但我们能够苛责他们吗?套用马克 ·吐温的话就是,历史上存在过两个屠杀,一个是短暂的在感情冲动下的,一个是持续千年的冷漠的,可是却有人要我们对前者的屠杀对象表示忏悔,谁会答应?


所以发生在那个时期的一切,你都可以理解。无论是过火的行为,还是激烈的批斗,这背后都是几千年的血债。「 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破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


从情感角度看,地主被打倒了,农民翻身了,得到了土地。但是从理性角度看,其实这事还没结束,还没有彻底翻身。


不人道的事情是一定会有的,一旦千年的矛盾被激发出来,那么必定会在短期内诱发一场又一场血雨腥风。一旦阀门开启,就难以收拾,非扒祖坟、毁祠堂不可。


当地主没了,农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先是地主们的反扑,由于全国还没有解放,国民党仍旧是地主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先将值钱的东西藏起来,再开始贿赂部分干部,甚至开始使用美人计。因为地主富农们会挑选乡下最漂亮的姑娘做老婆和小老婆,这些女人除了标致外,还很会梳妆打扮,与此同时,很多农妇却要成年累月地在地里和家里干活,澡都不能洗多少,相比之下地主家的女人自然很有姿色。当清算开始时,过去一眼都不看这些农民的女人们,突然开始暗送秋波了。


斗争手段多种多样,地主们也从没遇到过农民会翻了天的情况,可是农民真的就翻了天了。不仅农民翻了天,妇女也翻了天,一个又一个妇女从家庭中被解放出来。


但下一步该怎么走?


他们本质上是小生产者,主观浓烈、目光短浅、自私自利,这是小农阶级的局限性。


因为肉体上翻身了还不够,还需要思想上翻身,但这个比起肉体翻身更加困难。最一开始提及的我爷爷以及魏家人,其实都没有彻底地想明白。但总体来说,农民们的思想改造比知识分子容易得多,因为农民们是有体力劳动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要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当然知青的原因很复杂,这里不再展开。


他们没有受到过教育,压根不知道共产主义是什么,以为共产主义只是抗日、只是打地主。所以地主没了之后,会出现一小波的反复和混乱。


韩丁如是记下了农民们的形态和事例。


第一件事就是清查财产。农民们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会使用非常粗暴的手段,当地主们死活不肯透露财产去向时,他们开始翻箱倒柜,开始不顾体面(事实上本就没有)地摧毁屋子,甚至开始掘祖坟。地主们自然想不到祖宗的坟墓也会被如此凌辱,但我们有资格苛责他们吗?体面,本就是地主阶级掩盖自己剥削的遮羞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剥削的人占了上风,他们的世界是没有体面的,也不会再温和,只剩下了暴力。 ——而历史证明,只有暴力才会取得胜利。


第二件事是开始腐化。由于小农阶级的局限性,很多翻了身的农民尤其是率先检举揭发的人们,开始默认自己能够享有特权和红利。「阎王」王满喜开始觉得大伙儿多孝敬他一点是理所当然的,于是他开始随便拿人家东西,眼见大家没有反对后,开始变本加厉,他在新搬进的家后院强奸了一个从外村来探亲的地主闺女,渐渐地,他把手伸向普通农民,有天晚上,他诱奸了一个熟睡的单身贫农妇女。由于失去了体面,他们不会把事情办得看起来没那么「赤裸裸」。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农民们虽然看起来翻了身,但实际上很多都不了解革命究竟是什么。毛泽东曾经说过:「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马克思也说过:「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所以,从情感角度说,农民推翻了地主,是革命。但是如果只从情感角度看,地主岂不是反过来也被农民「压迫」了吗?


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人给地主翻案,也是因为这个,他们很容易看到某些具体的地主的暴行,却想不到地主阶级本身对历史发展的危害性:「 地主的土地如果是合法购置或祖上传下的,就应该收租。他不租给我们,我们就得饿死。 」到今天都有很多人这么想。


可是我们看到,地主们拿到银元,是把它们埋在地下,而不是投入建设,这是一种对经济的极大损害。与此同时,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看到,地租的存在意味着农民养活了一点活都不干的地主,而不是地主让农民们吃饱肚子,这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无论个别地主是否是好人,地主阶级都是需要被打倒的。留着地主阶级,就无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将农民都集中在一起组织生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


这才是地主阶级必须要被打倒的最深层次原因,而它是不以人道与否为标准的。


你打倒了地主,还不能翻身。你还需要真正改变生产关系,接受新的想法,发展生产力。任重道远。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 中国最好的战争片,仍是「大决战」三部曲


阅读原文处可查看文章集锦。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