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ICMRA)于 1 月 17 日发布了
“ICMRA 联合审评总结报告”
,披露其历时 22 个月的“联合审评试点”项目成果。该试点通过多国监管机构联合审评药品生产变更申请,成功将审批周期标准化为 120 天,实现 88% 技术问题共识并削减 25% 的审评负担,推动关键药品供应链快速调整。参与机构包括美、欧、日等9国监管机构,覆盖单抗、小分子药物等 5 项申请,最终所有申请均同步获批。基于试点项目的成效,ICMRA 宣布自 2025 年起扩大试点范围,优先支持重大医疗创新与供应链强化项目,以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背景与试点启动
ICMRA 于 2021 年 7 月召开研讨会,总结新冠疫情中药品监管与生产的经验教训。面对全球对新冠疫苗及治疗药物的迫切需求,监管机构与生产企业需快速提升产能,但跨国供应链的复杂性,包括多区域监管要求差异及审批时间不统一,严重影响了药品的及时供应。为此,ICMRA 启动两项试点计划:联合审评试点(Collaborative Assessment Pilot)与联合混合检查试点(collaborative hybrid inspection pilot,CHIP),旨在通过加强全球监管合作,减少重复审评与检查,优化资源利用,加速重要药品的全球可及性。
联合审评试点聚焦于“批准后化学、生产与控制(CMC)变更”(Post-Approval Change,PAC)的联合审评,涉及与增加生产能力有关的批准后变更的各个关键方面,包括增加新的生产场地、增加新的质量控制 (QC) 检测地点、生产工艺的变更、QC 检测的变化以及容器密封系统的变更。
该试点于 2022 年 7 月至 2024 年 5 月运行,牵头机构包括欧盟 EMA、美国 FDA、日本 PMDA,另有英国 MHRA、瑞士 Swissmedic、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巴西 ANVISA、澳大利亚 TGA 以及新加坡 HSA 以完全参与者或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其中。牵头机构负责协调跨机构会议、整合审评意见并形成统一结论。试点原计划评估 3 项申请,但因成效显著且业界兴趣高涨,最终扩展至 5 项申请,覆盖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药及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产品类型。
统一时间表与联合审评
尽管各地区对 PAC 的审批周期差异较大,试点成功建立了 120 天标准化时间表。在此期间,监管机构通过科学和风险评估共识,向企业发送统一的信息请求(IR),并对企业回复进行联合审议。所有申请均在时限内完成,且参与机构在同日或数日内同步批准,显著缩短了传统单独提交所需的冗长流程。
高比例共识与效率优化
试点中,88% 的技术类 IR(涉及可比性研究、工艺验证、稳定性数据等)达成跨机构共识,且 IR 总量较单独提交减少 25%。这意味着企业无需应对重复提问,监管负担未增加,同时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对于少量地区性行政问题(如区域申请表格、GMP文件要求),60% 通过后续步骤解决,未影响整体时间表。试点的成功直接推动了关键药品生产变更的快速落地,例如新增生产基地与质控场地,增强了全球供应链的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
挑战与未来计划
尽管成效显著,联合审评也暴露出监管机构工作量增加的挑战,主要源于跨机构协调、共识达成及项目管理的时间成本。基于试点反馈,ICMRA 计划自 2025 年初将试点延长 12 个月,并扩大至更多高影响力变更类型(如重大医疗创新及供应链强化项目),优先支持对患者可及性有直接贡献的申请。
ICMRA 联合审评试点证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通过科学风险评估与深度协作,全球监管机构可显著提升审批效率,减少重复工作,为应对未来公共卫生危机及供应链挑战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