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WW。
在六月高考结束后,我也和我的初中同学们相约回初中看望老师,看到他们满怀憧憬地一起讨论高考后的假期生活和未来的国内大学生活,我也在慢慢回忆我从
体制内“转轨”到体制外
的三年国际高中经历。
这段经历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一直是一条全新未知的冒险,我也在三年的过程中常常被学业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压得几乎想要放弃。不过现在回头看来,依旧是充实有意义且弥足珍贵的。
我的“转轨”速度其实非常快,前前后后差不多一周的时间。
我整个初三都在体制内认真准备着中考,期望自己至少能考上一个本区的“四校八大”。但是事与愿违,中考的失利让我内心非常受挫。我的家长们便和我提出了“转轨”体制外的建议。
当时我们的理由是在体制内学习的未来专业发展相比在体制外学习国际课程会更狭窄,并且我当时“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十分强烈,非常想换条路线试一试。因此,我们便一致通过这条建议,开始了体制外学习的筹备。
但这时候时间已经非常晚了,国际高中们都已经结束了招生,只有些许高中还在招收补录名额。我就报名了几乎所有还在招生的学校的
补录生考试或者面试
:比如IB课程方面的世外(也就是我最终入读的学校)以及A-level课程的领科等等。
时间非常紧急,我报名的那一周的周末就是这几所学校的补录招生。我便周六一早和我的家长们来到世外参加面试。刚开始我很紧张--
但是在面试的过程中,我还是很流畅地回答了面试官老师(事后我才知道原来是世外校长)的问题,并且得到回去等通知的回复。
完成世外的面试后,我又马上赶往领科参加领科的考试。领科和世外不同,笔试和面试都有。在考试中我第一次做到全英语出题的数学和物理化学题,但是难度对我来说还好。
下午的面试是全英文的,因为刚完成世外的面试,所以并没有很紧张,也是很淡定地度过了。
这时我刚出领科校门,
世外的老师就打来了电话,通知我录取了!!
我顿时如释重负,感谢自己最终还是抓住了这一次宝贵的机会。
(其实领科也录取了,但因为我个人更喜欢IB,所以直接在电话里就答应了世外的offer。对不起,领科!)
在择校的过程中,可以先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一般来说,最热门的有IB、A-level和AP。
IB是一门非常非常需要自学能力、规划能力和一些创新能力的课程。首先它除了六门主课还有一篇EE、一门TOK和CAS社团活动,并且六门课每一门都有IA。
△
IBDP
的3个核心和6个学科(截图来自IB官网)
学习IB,你可以体验一下一个周末写完三门科目的IA,一篇2000字TOK论文和学科课后作业的“速度与激情”。同时,你一定要兼顾好你的社团活动、科研项目和校内预估分考试,这些因素在申请过程中缺一不可。
当然,压力大的IB也一定能够带来足够高的收益,IB选修的部分HL学科可以在美国的大学里当学分,在高中里的学术写作经验也能够让大学的作业更加轻松。
如果你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和意志力,欢迎来学IB。
在这里给母校世外打一点小广告:
如果你对于校园硬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并且一心钻研学术的话,在世外的升学之路绝对能够满足你。
但是如果你对校园硬件、活动等其他因素十分在意的话,也许世外并不是最出色的选择。
我选择来世外学习的另一个原因是离家相对更近,并且不需要住宿。这一点因人而异,但其实住宿确实是一个很能锻炼自理能力的方式,毕竟自理能力对于未来出国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综合来说如何考察一所学校。我的考察方向和很多家长不一致,可以给出一些建议。
首先可以去查一查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如果有学生会,可以看一看学生会公众号。公众号发的推文大多数都是学校在跟进的科研项目、学术活动和举办的校内活动,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开始看。
其次可以上网搜一搜校内学生的分享,比如小红书、b站。我当时就是看到小红书上很多学长学姐发的分享和b站上发的vlog,提起了对世外的兴趣。这个方式能够直接了解到这所学校的学生的一天生活大概是怎样的,能从一个更主观也更清晰的角度去提前了解到最真实的学校情况。
除了这些,如果校内社团有公众号的话,也可以去考察一下。世外的大部分社团都有公众号并且一直保持更新,可以提前查看一下推文去深入了解学校的学生们都在研究什么类型、主题的项目和活动。
一开始在体制内学习多年的我确实不适应体制外IB学习。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关。
除了中文和二外(德语),其他学科都是全英语学习和考试。
我因为标化还没有考过,在刚开始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因为语言的问题很吃力,尤其是理科方面有很多专业名词看不懂或者不能够连贯地用英语解答论述解释题。因此在承受学科学习的压力同时,还有比较重的语言压力。
在学科学习上,世外开设的课程中我选择了
二外+社科
。这两门课我在高一之前毫无接触,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尽量跟上课程进度。
其次就是我刚刚提到的社团、科研和学习的平衡
,这一点也尤其重要,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重。
在这一点上,我在刚开始的IB学习上也没有做好,有过因为要考试而放弃去做活动的机会,也有过投入过多经历在活动上而疏忽了学习。
同时因为在体制内毫无社团活动的经验,在参与活动的初期我也因为社恐和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感到胆怯、退缩。
一定要越早准备标化越好
,英语能力在课内学科学习上非常重要。所以越能够尽早学习,越更能够跟上学习进度。
另外,在诸如世外这类周围同学都很优秀的学习环境里,英语能力的落后也容易让人自身产生自卑心理。(感同身受过)
学英语的最重要的还是背单词,多说虽然很啰嗦,但还是记住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对于高中生来说一天背两三百个单词没什么问题。
如果觉得刷标化太无聊,可以多听英语歌、看看美剧或者YouTube,主要是培养一个语感。
其次,在学科的学习上自学能力非常重要。
除了在课堂上的听讲和笔记,自身的梳理和复习理解也尤其重要。除了一些个别的天才,六门课的知识量很大,所以一定要有自己梳理笔记复习的习惯。
另外,可以多去和老师讨论问题。
世外的老师们都很nice,在复习的过程中多去向老师问问题一定能够带来很高的进步。
同时,除开学科的学习,
一定要尽早地开始未来申请的专业规划。
我个人在高一的下学期才开始有这种意识。在社团活动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带着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去做选择,尽量不要在自己不擅长或者不感兴趣的领域里花费太多时间。
另外,可以在自己的闲暇时刻去自学一点自己感兴趣的
专业知识
,充足的专业知识能够让个人去参加更加专业、含金量更高的活动和比赛。
可以上b站或者各种大平台去搜一搜大学课堂或者专业人士的分享,大部分都是免费资源,感兴趣的都可以先深入学习。
最后,可以自己给自己多灌灌鸡汤,让自己多放松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