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圣诞,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无趣的一个圣诞:加班加到吃芬必得;点了星爸爸的圣诞特饮,送到以后美丽的蓝色奶油化成油漂浮在咖啡表面;为了镇静,打开了应该都是成年上班狗的朋友圈,看到一棵棵圣诞树和公司自助餐桌上的cupcake以后,又吃了一颗芬必得……
不过,在我问完通讯录里的第
44
个可以问候的人:“
圣诞怎么过?
”得到了第
22
个相同的回复:“
XXXX不过洋节
”,以后,我领悟了。成年人的生活里哪有那么多节啊日啊的,踏踏实实过日子,平平安安奔小康就得了。
真的如此吗?节日(不问出处,不限国别)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吗?第二天早上一个哥们儿的求助微信点(吵)醒了我:怎么整,女朋友因为没给送圣诞礼物,说我的生活没有仪式感,要分手……
真相就是:
节日要过!仪式感要有!生活要继续!
所以,过节究竟过个什么劲儿?内谁要的仪式感到底是什么?(小王)子曾经曰过:
仪式感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确切的说是那只可爱的狐狸说的,仪式感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某个日子区别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与其他时刻。比如说,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不在固定的时候跳舞,所有的日子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仪式感对于一只狐狸的启发就在于,
它使得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生活突然有了点不同,而正是这么一点不同,给原本黑白灰的日子,加上了彩色的滤镜。
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仪式感的时刻绝不只限于各种节日,而所谓仪式当然也不仅仅是选择一份礼物那么简单……
你的仪式感是如何体现的?在怎样的场景、心情下,你会有怎样特定的“仪式”?
大至春节的家宴团圆饭,小到每天办公桌前越来越长的CD时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你的“仪式感”时刻
,欢迎来跟我们分享。
中读投稿专栏“WeWrite”与《三联生活周刊》
王牌栏目“生活圆桌”联手发起
主题征稿啦!
【
征稿主题】
“仪式感”时刻
【投稿要求】
1000字以上,畅所欲言;
署名必须为中读用户;
仅对文字进行征集。
标题请注明:生活圆桌投稿|XXXX
【投稿方式】
1、打开中读 App,点击页面右上角“+”,写长文,勾选“生活圆桌”专题进行投稿;
2、或打开中读 App,在首页 WeWrite 频道下找到本期征稿文,直接在征稿文下贴读感;
3、标题格式:【投稿】XXXXX;
【投稿福利】
入选稿件将发布在《三联生活周刊》中“生活圆桌”栏目下,
稿件一经采用将获得稿酬500元
▼
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
马上
点击文章标题
查看生活圆桌往期精彩稿件:
老爷子高兴得不得了,让徒弟表演摔跤助兴,最后自己也上台来了几个回合,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老人亮出真正的摔跤功夫。搭衣,拱手,蓄势待发,一个弓步蹿身上前,四条有力的臂膀钳在一起,角力,较量,盘旋试探,猛然发力,一招制敌……那一天老人红光满面,意犹未尽。我想在他心中,那个武林的江湖是永存的,那一刻,21世纪的车水马龙、喧嚣聒噪,仿佛都隐退了声音,属于他的江湖又回来了。
回头再看,我觉得跳槽需三思:一思跳槽跳跃的是自己的人生,可能跳到海阔天空,也可能是阴暗沟渠;二思跳槽若脚上无千斤之力,脚下无垫脚之石,脚前无平坦高地,无法做到稳、准、狠,也跳不到理想的位置,所以跳前得找准时机,积蓄资源与力量;三思跳槽跳来跳去,终需安定,喜爱与适合难以兼得,选你所爱,也要爱你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