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是ASCVD的关键危险因素。尽管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在降低LDL-C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患者仍未达到目标水平,尤其是ASCVD中高风险人群。为进一步降低心血管风险,指南建议在他汀基础上添加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PCSK9抑制剂。然而,现有的PCSK9单克隆抗体需要频繁给药,可能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近期,JACC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了新型长效PCSK9抑制剂瑞卡西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一起来看看吧!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LDL-C是高胆固醇血症管理和ASCVD预防的主要目标,每降低1mmol/L的LDL-C,可显著减少20%的ASCVD风险。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线药物。然而,尽管使用了他汀类药物,许多患者,特别是中高ASCVD风险患者,仍未能达到LDL-C的目标值。为了降低这类患者的残余心血管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SC/EAS)指南建议添加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可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约13%-20%。另外,两种已获批准的抗PCSK9单克隆抗体(mAbs)(阿利西尤单抗和依洛尤单抗),在与他汀联合使用时,可显著降低LDL-C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这些药物需要较频繁的给药(每两周或每月),可能会影响真实世界中的依从性。一项大规模纵向分析显示,仅约一半患者在治疗开始三年后仍坚持使用PCSK9抑制剂。
瑞卡西单抗(SHR-1209)是一种新型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能够靶向选择PCSK9。它在Fc区域含有YTE突变,这一设计提高了对新生儿Fc受体的亲和力,降低了抗体的代谢分解速率,从而赋予瑞卡西单抗长效特性。
在1b/2期试验中,瑞卡西单抗的半衰期(18.6-27.4天)长于阿利西尤单抗和依洛尤单抗(11-17天)。瑞卡西单抗作为他汀治疗的补充,显示出显著的LDL-C降低效果(52.8%-59.5%,根据选定的给药方案),给药间隔最长可达12周。此外,瑞卡西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在16-24周的安全性可接受。
本研究为REMAIN-2(瑞卡西单抗联合他汀治疗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3期试验,旨在评估瑞卡西单抗作为稳定他汀治疗补充方案,在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
REMAIN-2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试验。在试验的导入期,患者接受至少4周的中等或高强度稳定他汀治疗,联合或不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或非诺贝特。
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组:
患者被分配接受以下方案(2:2:2:1:1:1):
主要疗效结局:基线至第24周LDL-C百分比变化。
共有689名患者(平均年龄55.8岁;男性占64.4%;ASCVD病史占69.5%;联合使用依折麦布的占11.2%;基线LDL-C均值为2.8mmol/L)被随机分配到不同治疗组。
从基线到第24周,瑞卡西单抗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LDL-C的百分比变化更大(P<0.0001):
-
瑞卡西单抗150mg Q4W组:最小二乘均值差为−62.2%(95%CI:−67.0%至−57.4%);
-
瑞卡西单抗300mg Q8W组:最小二乘均值差为−59.7%(95%CI:−65.0%至−54.4%);
-
瑞卡西单抗450mg Q12W组:最小二乘均值差为−53.4%(95%CI:−58.7%至−48.2%)。
图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基线到第48周的变化百分比
瑞卡西单抗降低LDL-C的效果在第48周持续保持。包括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在内的次要脂质变量,在瑞卡西单抗组中也显示出显著改善。
治疗期间,在瑞卡西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之间,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8.5%vs.26.6%)和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0.4%vs.0.4%)均保持较低水平。
瑞卡西单抗作为稳定他汀治疗的补充,在第24周显著降低LDL-C水平,并在第48周能继续保持效果。对于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该药物提供了一种新型治疗选择,给药间隔最长可达12周。
来源:
Recaticimab as Add-On Therapy to Statins for Non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The Randomized, Phase 3 REMAIN-2 Trial. J Am Coll Cardiol. 2024 ;84(20):2037-2047. DOI: 10.1016/j.jacc.2024.09.012.
往期回顾
进展 | Circulation: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室间隔减容术后的长期挑战—不良结局风险与预测因素
进展 | Circulation:NT-proBNP和hs-cTNI(而非hs-cTnT)与心脏结构和功能衰退的远期风险相关
进展 | JAMA子刊:DEFINE-FLAIR试验5年随访结果—基于FFR vs. iFR指导的血运重建远期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