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
文 | 咚咚锵
想到《哪吒2》影片在这个春节档电影市场会大火,但没想到能火到这种疯狂程度。
从开始与《唐探1900》二雄争霸,很快成为一骑绝尘的春节档个人秀。截止2月4日19时,该片票房已突破47亿元。按这趋势,该片有望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影院排片高达四成,票房占比更是近七成,有的影院一天上映88场《哪吒2》,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场,高峰期5分钟就排一场。面对难挡的观影热情和井喷的市场需求,不少地方启动千人大影院,甚至部分城市不得不将闲置的礼堂作为临时的放映地点,县城等三四线影院《哪吒2》票价卖到百元。
不夸张地说,一部《哪吒2》带火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这个魔童带来的相关问题值得思考。
1
《哪吒》凭什么这么能打?
《哪吒1》凭着精良制作赢得市场和口碑。珠玉在前,原班人马没有急着赚快钱,而是沉下心来五年磨一剑精雕细琢《哪吒2》。这在人人争当网红,红了就带货,急于成功、急于变现的越来越浮躁的时代十分难得,获得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从技术层面而言,近年来国产动画片制作已处于非常高的水准,两部《哪吒》画面更是精良上乘。决定影片成功的关键还是内容,该片正是讲述了一个贴切诠释哪吒精神的好故事。
所谓哪吒精神,其内核是对父权和天命的不屈反抗。在《哪吒2》,影片将“哪吒精神”中对天命的不屈反抗具象化为对权威、对规则制定者、对固有社会地位等级体系的无畏斗争。
影片在诠释哪吒精神中,以瑰丽的想象映照现实的情绪。用观众的话说,影片中有太多的社会隐喻,譬如不管妖族还是魔界要想成仙,都要遵守仙界既定规则或一道道闯关。这就像每个人的出身不同,所在的圈层一开始也被定好,要想突破圈层,改变命运,谈何容易,想不遵循既定规则突破圈层更是难上加难。正派不都是好人,反派也不是一直想做反派。这很容易引发成年人共鸣。
相对《哪吒1》,在《哪吒2》中,“哪吒精神”诠释得更完善,哪吒形象更丰满立体,哪吒有对敌人“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的斗狠,也有对朋友敖丙肝胆相照的义气,对父母舍生相救的孝心。这也符合哪吒这一文化形象,在民间传说和演义小说中也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其形象不论如何发展,都折射了历代国人朴素的是非观念,都是向真向善,符合大众三观。
整个影片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具体细节,既能讨孩子们喜欢,还能让成年人深思,男女老少都能从中找到满满的情绪价值。
2
《哪吒》爆火说明了什么?
元旦前,电影市场还是哀鸿遍野,不少电影从业者开始看衰电影市场,张艺谋、成龙等电影界大咖还呼吁群众放下手机走进影院。
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爆,特别是《哪吒2》成为现象级电影。这说明,虽然电影市场面临着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人们接受信息碎片化视频化、以及短剧市场兴起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是远没到山穷水尽日落西山的地步,电影市场发展还有很大空间。缺的不是市场,不是观众,而是精心制作的优质影片。只要文化产品足够优质对胃口,群众口袋再紧也舍得买单。
过年看电影成为一种新年俗,不仅不会被代替,还会被做大。过年期间,情侣一块观影,全家一起观影,符合春节团圆、喜庆、温暖的核心元素。制作适合春节过年氛围、适合过年主题的电影可以丰富年味,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国家把文旅产业培育为支柱产业,电影是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电影票房高达几十亿元,春节档6天票房破百亿元,电影成为带动人们就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大产业,电影产业的魅力让我们可以大胆憧憬文旅产业的无限空间。
3
哪吒是天津小孩哥,我们为嘛不用好这个IP?
《哪吒》的爆火还与影片的幽默喜剧表达不无关系,譬如片中陈塘关百姓和海底龙宫章鱼的一口天津话,听着就哏。
有网友看完电影后不解地问,难道哪吒与天津有关?
相信所有天津人会说,不只是有关,而是哪吒就是地道的天津娃,户口就在天津河西区。
《封神演义》中说哪吒出生在陈塘关九湾河,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就有个陈塘庄。此外天津还有东海街、小海地、望海楼,因为距离陈塘庄不远,在古时确实就是东海(渤海)入海口,后来由于退海为地,入海口才远离天津中心城区移到塘沽。在清代,为了观看“闹海潮”,天津人还特意建了一座“海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