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晒爱思PsyEyes
教心理学的唐映红老师个人专栏号。以心理学为基础诠释世间万象。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是江湖事,无不可用心理学来诠释、解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为什么越缺爱的人,越得不到爱? ·  5 天前  
武志红  ·  心智成熟的标志:让别人失望也可以 ·  6 天前  
仰观阁  ·  信念与执念的区别 ·  6 天前  
仰观阁  ·  信念与执念的区别 ·  6 天前  
社會學會社  ·  查尔斯·库利 | 社会自我:“我”的意义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晒爱思PsyEyes

人性 | 没有谁仅仅因为是父亲就该被赞美

晒爱思PsyEyes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6-18 21:52

正文



每个父亲都会像网上说的那么好吗?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不可能!

  父亲是一种无须培训,也无须资格认证就能成为的几乎无门槛的社会角色,他甚至比母亲角色还要轻而易举得多。母亲角色无论怎样都要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父亲角色完全没有这个过程,许多男人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就成了“父亲”。

  从另一个角度,父爱跟母爱也有着本质的不同。母爱源自女性孕娩育过程中身体分泌的生物激素,如神经肽催产素,使女人与生俱来本能地就有照料的天性。换言之,母爱是天性,而父爱不是。男人没有孕娩育的经历,也没有分辨婴儿是否是自己基因传承的本能,因此也没有与生俱来对婴儿的爱。父爱更多是社会化习得的结果,正如社会化会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等,社会化也会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各种父亲。

  父亲节所赞美和讴歌的父亲,是社会人群所期望的理想父亲形象,而且这种理想化的父亲形象受到至少三个因素的影响:1、父权社会对父亲角色的拔高和美化,像父爱如山的赞美;2、个体受文化和父亲节情景的影响选择性拣选记忆的结果,大家都在赞美父亲,自己也要选择性地忽略父亲的糟糕,拣选出父亲的种种好来;3、从众带来的抑制和迎合,既然父亲节的规范是赞美父亲,那些无法忽略父亲的糟糕甚至侵害的子女只有抑制自己的感受保持沉默。

  因此,人们就很自然地看到网路上父亲形象都那么好,以致于有些人难免会想:我是不是遇到一个假父亲。

  当然,人们在一年里面的这一天来赞美和感恩父亲本身无可厚非,生活中也有着许多父亲实至名归值得和应该被赞美被感激。只是需要提醒的是,不加分辨地无原则赞美和讴歌父亲,对那些有一个禽兽父亲,被侵害与被损害的人群来说是不公平的,甚至是向他们撒盐。


  我的建议是,在父亲节赞美、祝福、感激自己的父亲就好了,不要泛泛地说什么天下父亲都值得怎样怎样。一个父亲值得和应该被赞美、感激,那是因为他善待家人,善待子女,而不是仅仅因为他是父亲。

  我也希望身为父亲在今天接受到子女地祝福、赞美和感激,能够提醒自己无愧。



如何看待“独生女留学嫁老外,父母崩溃”?


女儿留学有成,找到工作,马上还要结婚。得女如此,每个父母都会非常开心,但对61岁的张勇来说,这样的女儿却让他寝食难安。因为他女儿找的工作在国外,要嫁的是个老外,一想到女儿会定居美国,自己又没法在国外生活,张勇决定劝女儿回国。为此,他甚至不惜以断绝父女关系相要挟,但女儿不为所动。张勇现在悔恨交加——“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不客气地说,这纯属一起闹剧。一对颟顸父母,自作自受,只有喜感,不值得同情。

  下面稍微从三个角度来谈谈。

  首先是送女儿出国。现时代送孩子出国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既与许多家庭的经济水平相对宽裕有关,也与国外高等教育相比于国内高校的优势有关。在我看来,如果有条件送孩子到欧美澳日韩留学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肯定是好的,国内高校长期以来国家主义工具教育的弊端,轻则误导孩子成长,重则戕害孩子,即便是哪些所谓的“双一流”高校(传说中原985+3)也好不到哪裡。

  但是,送孩子出国留学一定不要跟风,须至少从两个方面考量。一是家庭经济状况能游刃有余承受么?千万不要踮起脚送孩子出国,掏空家庭积蓄甚至还负债,这样的情形弊大于利,家庭和孩子都可能压力满锅,稍有意外就相当被动,得不偿失。二是父母是否考虑成熟,不要只想着出国留学的好,却对出国留学的不好毫无概念。如果父母觉得言论管制有利于青少年成长,那最好就不要送孩子出国;如果父母总觉得孩子需要自己的卵翼或按自己规划成长,也最好按捺住随大流送孩子出国的冲动,以免像题面述那样抱起石头砸自己脚。

  其次是父母如何看待成年孩子以及孩子的选择。题面的父母显然是一对幼稚不成熟的父母,孩子成年了仍想控制孩子的人生选择,心态极不成熟,此其一;当孩子有了自己的选择就不惜以断绝亲子关系相要挟,做派极为孩子气,幼稚,此其二。一对不成熟的幼稚型父母,孩子哪怕是为了逃离控制也更可能比亲子关系和谐的孩子更容易找个老外不回国。要知道,越是问题重重的原生家庭,孩子就越迫切希望次生家庭来引领自己成长。

  再者如何对待出国留学的孩子学成后的选择。无论是因为避免国内高校的弊端,还是只是为了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学成后的优选最好能在国外发展。孩子出国读书几年,熟悉了所在国文化,有了资源积累,在世界各国都收紧中国移民口径的语境下,已经自由飞翔的孩子再让他回来,那纯属无谓地由奢入简。此其一。而且一旦回国,留学4年花费的百多万费用,再回国挣低工资,性价比也忒低了。此其二。如果孩子能嫁或娶所在国适宜的当地伴侣,其实是孩子就在国外定居最好的选择之一。

  一对成熟的父母,无论是否或是否能送孩子出国,能尊重成年孩子的选择;即使亲子间有分歧或冲突,能积极沟通,求同存异;哪怕孩子因年轻懵懂而陷在“火坑”,也能给予孩子支持和陪伴,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帮助。善莫大焉。


为了阻止我北漂,爸爸找到HR替我辞职,我该怎么办?


朋友遇到了个特别难的事儿,她一直想北漂,爸妈却只想把她留在家乡,后来她好不容易借了钱偷跑出来,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特别开心,但北京房租太贵,借的钱也花光了,只好跟家里借钱。 她爸妈知道后没给钱,说要先来北京看看工作环境。但没想到,她爸没跟她说,就打听着去了单位,刚好看见一个女同事抽烟,觉得伤风败俗,后来连问都没问,就直接去找到HR替她辞职了,还强行把她带回家关起来…… 几个月后,她给HR打过电话,HR说已经找到人接替她的工作了,她该怎么办啊?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这是一则典型的支配型父母戕害子女的事例。

  先说支配型父母。成人之间互相尊重,克制自以为是的狭隘经验,以及幼稚的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是一种成熟的标识。支配型父母显然是父母不成熟的反应。中国有太多父母,哪怕年过半百,实际上人格发展仍停留在儿童或青春期状态,在家庭生活中就反映为无端干预和无谓支配子女,特别是成年子女的生活和生活选择。

  在题主所述事例中,背着女儿去以女儿名义辞职是极为恶劣的一件事,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不仅戕害到女儿的积极成长,而且为以后的亲子关系埋下祸患。

  首先,不合理的干预阻止了成年女儿自然成长的过程。年轻人遇点挫折,碰点壁并非坏事,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挫折和试错中不断进步的。年轻时不经历必要的挫折,未来生活遇到挫折就更难应对。那些假“爱”的名字粗暴干预子女生活和生活选择的父母,实际上是在行戕害孩子的事情而不自知。

  其次,成年女儿的北漂梦想轻而易举就被父母给掐灭了,这相当于是摧毁年轻人的积极心态。坚持、遇困难不轻言放弃、磨砺意志等积极的人格发展倾向被连同梦想一起被掐灭,使女儿更容易成为依赖性、软弱、退缩的人。

  再者,这不仅加剧当下的亲子冲突,而且为未来亲子关系埋下祸根。父母粗暴干预,罔顾女儿感受和意愿以欺骗方式辞掉女儿工作,带来的必然是亲子之间的怨怼和不信任,而任何人际关系充满怨怼和不信任,必然损害亲密与依恋。没有亲密感和彼此依恋的亲子关系,那就是女儿的压力和折磨以及双方的负担,仅仅因为“孝”而不得不勉强维系。

  不仅如此,一旦女儿未来生活不好,或相比于坚持下去的北漂同事差距太大,无论婚姻还是事业,女儿就可能为此埋冤父母一辈子。

  问题是,这样假“爱”的名字行戕害孩子之事的父母还不在少数。一些子女也在习得性无助中接受和认同了父母这种狭隘、自私以及幼稚的做法,甚至认为天下父母就该如此做派,以至于自己为人父母后也用同样方式对待再下一代。

  所以说,愚蠢的家庭代代相似,幼稚的父母殃及子孙。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对于遭此事件的女儿,首先与父母严肃认真沟通,表明态度。其次,离开家庭,无论是否回北京继续发展,留在父母身边肯定无益于自己的未来发展。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上如何避免父母的粗暴干预,力争独立成长。只有自己能正确心态应对父母的糊涂幼稚,只有自己能摆脱父母阴影而积极成长发展,才能给自己一个光明的未来,自己无怨无怼地在未来赡养父母而不感到折磨。

  能不能做到,看造化吧!

(这篇文章首发于今天之悟空问答栏目。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访问本师悟空问答专栏。)

苹果手机专用扫码,谢谢!

(建议金额:6.4,8.9,64,89)

2017-06-18

-------------------------------

(近期文章消失?可以去目录中的“来读禁书”或“去读禁书”中找找,没发出的文章,也在那里。)


推荐

坐谈风月(ID:psyeyes2)。本师另一个专谈两性话题的公号,撰写和发表中国最好的爱情心理学和性心理学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