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打造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外交学公益平台,推送精品与碎念。构建学术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投稿荐稿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歸藏的AI工具箱  ·  视频版本的 IC-light 也有了 ·  昨天  
算法爱好者  ·  百度不甘落后!在微信 + ... ·  昨天  
算法爱好者  ·  普通人如何抓住 DeepSeek ... ·  昨天  
李继刚  ·  人生周报v001: 贝叶斯 ·  3 天前  
李继刚  ·  人生周报v001: 贝叶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国家安全】傅小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建构、实践探索与世界意义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 公众号  ·  · 2024-04-16 21:22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可订阅学习

理论构建与发展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理论,其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可谓“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一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理论内核中坚持系统观点、总体观点、发展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等,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国家安全工作战略思想。如对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军事安全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始终强调居安思危、自强不息,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顺应时代和国情不断调整,安全视野不断扩展。

三是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从战争与和平、发展和安全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以和平、和睦、和谐为核心,同时也强调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从对外交往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推崇重义轻利、兼济天下的“王道”。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四是总结古今中外治乱兴衰历史规律。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秦朝亡于忽视人民安全,汉朝亡于忽视经济安全,唐朝亡于忽视政治安全,宋朝亡于忽视军事安全,明清则亡于忽视文化、科技、社会安全。此外,将安全置于发展之前的苏联,过分追求霸权的美国,将安全依附于别国的欧洲、日本,也提供了镜鉴的例子。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国家安全面临新旧问题交织、内外联动紧密、明暗风险累积的严峻态势。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准确判断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性理论创新,为党和国家驾驭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发展完善,已形成内涵丰富、系统完整、以“一五五”为核心框架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一根主线”即“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五”分别为“五大要素”即“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大统筹”即“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如今,“一根主线”逐渐明晰,“五大要素”保持稳定,“五大统筹”更为精准,体现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彰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先进性、科学性。

实践探索
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实践中丰富升华,国家安全事业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阔步前行,中国的国家安全水平得到全面加强。

全面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国安委主席,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迟缓到高效、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变革,建立起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中共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从制度上强化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新版国家安全法、国家情报法、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外商投资法、数据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新修订反间谍法颁布实施。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作出部署。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高效。中国推进建立国家安全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督制度、国家安全危机管控制度等,保障国家安全工作的协调有序运行。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通过设立“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成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等,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研究体系日臻完善。

有效推进安全发展,从战略高度确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地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列。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列为新时代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成就和经验。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既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一部分,更是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推进安全发展更加积极有力,统筹开放与安全更加高效有序。十年来,中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构建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不断增强经济和产业韧性、提升科技创新潜力,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有效抵御来自外部的战略遏压和经济打压。

积极防范化解系列风险挑战。近年来,外部势力针对中国政治安全的攻击一刻不停。党中央审时度势,通过香港国家安全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等措施,有力维护香港法治秩序,推动香港由乱及治、由治及兴转变。针对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风险,党中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针对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党中央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续写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面对美国极限施压,中国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面对周边变局与热点问题,中国统筹维稳与维权,加强国际反恐和安全合作,对外部安全环境塑造能力稳步增强,海外安全保卫体系和能力建设进展显著。

主动运筹和引领世界变局。近年来,美国挑动所谓对华战略竞争,大搞阵营政治和单边主义,加剧国际体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以“竞争”定义大国关系,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中欧务实合作纵深发展,建设性稳定与周边大国关系,为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积极作为。中国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在俄乌冲突中坚持劝和促谈,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欧洲与亚欧大陆持久和平架构。中国斡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复交,积极协调巴以冲突停火降级。此外,中国推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形成“三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方案,以有力行动回应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国际合作需求。
世界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为创新国家安全理念和认知,丰富各国国家安全道路选择,解决现代化进程难题,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传统国家安全理念和认知注入中国智慧。冷战结束前,大部分国家都把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不受侵犯与威胁作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大流行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异军突起,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大安全理念,强调国家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是不同领域风险交织叠加的结果,任何领域的发展短板都会制约国家能力的全面提升,任何方面的工作失守都可能波及整体国家安全,将人类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带到新高度。其次,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了以人民安全为国家安全根本宗旨的新立场。此外,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安全理念划定了边界,确立了以相对安全为国家安全追求目标的新认知,纠正了以绝对安全为追求目标的传统误区,成为国家安全理念的一大创新。

为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提供中国思维范式。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现代化发展与稳定难以兼得的困境,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强调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系统合力。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带来风险隐患易发性、扩散性、复杂性、危害性的几何倍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思考发展和安全的整体性、贯通性、融合性问题,为发展中国家作出发展安全良性互动的表率,为那些希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又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为各国国家安全道路选择开辟中国特色路径。美国式国家安全道路具有全面性、进攻性和自私性的特点,其可全天候、全手段、全政府、全领域、全流程地维护其国家安全,善于利用外交、经济、情报、政治、军事等手段,改造、打压、扰乱、颠覆乃至消灭对手,关键时刻弃他国利益不顾,置国际秩序若罔闻。俄罗斯式国家安全道路强调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从不忌惮使用武力和进行战争。日韩高度依附于美国,军事领域几乎没有自主权,外交领域随美起舞。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则坚持走平发展道路,以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意志坚定,但更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敢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中国行动方案。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变乱交织,全球安全治理迫切需要摆脱“旧思维”,寻求“新出路”。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2月,中国政府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球安全倡议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际篇”,是有效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有力缓解全球安全赤字、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局部安全和整体安全、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眼前安全和长远安全,对于各国人民共护安全、共促安全、共享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当前,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也前所未有地面临严峻的安全压力和风险挑战,只有继续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傅小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重磅榜单】2024QS世界大学政治学与国际研究200强名单新鲜出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