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产业智能官
用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8云南交通台  ·  多名百万级网红主播被抓! ·  2 天前  
昆明发布  ·  滇池绿道图鉴 | 草海1号片湿地(高峣湿地) ·  2 天前  
昆明发布  ·  今起预约!“手把手”教你操作→ ·  2 天前  
昆明信息港  ·  太突然!关店近1000家!网友:楼下就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产业智能官

【数字化】大国博弈时代的数字经济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智能官  · 公众号  ·  · 2019-10-10 03:09

正文


文 | 董小英   编辑丨鹿普禾

来源 |首席数字官


一个社会的发展,一定要掌握当下的战略通用技术。 在由锦囊专家、首席数字官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数字企业峰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教授,从华为事件讲起,发表了题为《大国博弈时代的数字经济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并与现场300位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者深度交流。


基于对华为十多年的深度研究,董小英认为,华为在创立之初就意识到核心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所以华为对核心技术的投入非常大。 另外,在管理方面,华为从IBM学习了非常多的管理方法论,用在管理平台和体系的搭建。 只有管理才能聚合资金和人才,因此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管理是处于第一位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核心就是赋能内在体系。


以下内容根据董小英在“2019中国数字企业峰会”现场的演讲整理而成,略有删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教授

图片来源: 首席数字官


我一直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研究,也特别关注新技术发展的应用。



1
从5G与华为事件看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



最近大家可能非常关注华为的事情,我本人也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华为,2018年出了本书《华为启示录》。 我认为华为事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说以前企业谈创新、谈技术赋能,被认为是一个可为可不为的事情。 那么我相信通过这件事情,中国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切身之痛。


对于华为来说,美国是倾举国之力打5G市场,但这件事情不容易。 美国在欧洲三十多个国家开会,说你们不能用华为的技术。 但从我掌握的资料来看,如果欧洲不用华为的技术,代替成本大概是640亿欧元,而且会使欧洲的5G商用计划延迟一年半,但欧盟已明确提出到2023年所有建筑全部要实现物联。 美国的农村也有华为设备,如果把华为设备替代掉,代价大概是10亿美金。


市场不能给,就打供应链。 在这个供应链当中,我们意识到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如果不掌握在我们手里,就会受制于人。 如果供应链还不够阻止的话,就断绝生态系统的联系。 这都是我们所看到的现实。


图片来源: 董小英演讲PPT


美国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力量来做这件事? 这张图是目前全世界在PCT专利上掌握专利最多的企业前10名。 蓝线是中兴掌握的专利,红线是华为。 在前10个企业当中,有一个新兴企业成长速度非常快,就是京东方,这条绿线。 可以说美国打的非常精准,都是中国掌握核心技术最强的企业。


从全球企业的研发强度来看,华为在创立之初,研发投入就占10%。 目前,华为的研发投入强度是全球第5名,占整个销售收入的15%。 所以他对核心技术投入是决不手软。


华为之所以能这样做,基于对他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的研究,我觉得主要有三点。 第一,华为创立之初就意识到,核心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


第二,华为的管理变革做的彻底。 在我对华为研究中,当年华为一直把IBM尊称为老师,从IBM学到了非常多的方法论。 华为还从世界最顶级咨询公司学到了非常多的管理方法论,这个管理方法论主要用在管理平台和体系的搭建上。 任正非说过,只有管理才能形成系统的力量,才能聚合资金、人才。 管理的重要性,在华为的整个国际化进程中是被排在首位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核心首先是赋能管理、赋能运营、赋能内在体系,这个认知大家一定不能动摇。


第三,华为有相当的组织强度——只有突破自己,不断的打破自己,才能持续发展。 华为勇于对自身做变革,信息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都是改变自我的过程,都是组织变革的过程。 其实对企业文化,改变组织惰性,都是挑战。 也就是说,企业有没有这样的决心、勇气和魄力? 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失败,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文化的问题。


5G技术被认为是比人工智能更重要的技术。 华为所采用的频谱技术,和美国不同的频段。 美国这个频段是政府和军方在使用,如果全部置换为商用,大概要十年。 如果加入商用,至少要五年,所以美国在这方面也有焦虑。


讲到焦虑,实际上他们的焦虑在5G时代更大,中国在技术的选择上是有战略前瞻性的。 从2G到3G,中国是跟随者。 在3G时候,我们提出要做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 在4G的研发当中,我们已经瞄准5G,成立了联合委员会,把上下游厂家聚合,形成工作组,把提供商和用户方整合在一起,用举国之力加速技术的研发过程。 所以,可以我们说实现了在5G技术上的领先,6G也已经开始布局。


但美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几个战略失误。 第一,通过电信法,把大电信运营商打散。 我记得当时中国经济学家中也人说,中国不能垄断,也要打散,也要市场化。 结果这些小型电信运营商被打散以后,没有办法产生规模效应,没有足够的利润进行投资,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又不足。 最近特朗普的一个讲话提出,民间要出资2750亿美元,但政府不会出钱,所以说美国没有形成一个合力。 另外就是频谱的可用性。 还有,我们意识到了战略价值,我们的速度。


为什么在5G即将推广的时候,美国会这么忧虑? 因为在3G到4G,LTE标准上来以后,美国就出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但到4G以后,全球的十席当中,中国占了四席。 到5G时代,预估直接市场和间接市场的规模,有可能是千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所以未来的前景相当巨大。


从产业数字化这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机会,目前我国不少产业的集中度很低,昨天探营小罐茶时也谈到了这一点。 比如说农业信息化倒数第一,建筑业倒数第二。 从我的了解来看,现在都在加大对农业和建筑业的布局。


除了产业数字化以外,我个人认为还有社会数字化的发展前景。 在社会应用层面,5G的战略意义就是,社会的发展一定要掌握当下的战略通用技术。 什么叫战略通用技术? 它可以引发大量机制的创新,可以向所有领域渗透,而且渗透时间会相当长; 另外,当它和一些赋能技术结合以后,会不断出现新的创新。


所以,在座的各位IT人才,可以从ERP、MES、CRM、B2B应用中感知到,近30年来,技术革新和应用在不断迭代的。 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可以被称之为战略通用技术的并不多,和我们关联最大的就是互联网,而5G恰恰是拓宽互联网。 所以任正非说,我们就是要赌,将来这个互联网下,太平洋的管道一样粗。


这就是战略通用技术,5G之争实际上是主导权之争。当然,主导权之争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军事,以及包括医疗教育的所有方面。所以我们可以看见, 中美的较量,以5G作为一个出发点,以华为作为一个事件,背后有相当深刻的原因。


在这个基础上,云大物移智,是辅助势能技术。 就5G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场景来说,现在我们可能无法预见哪些场景会爆发出中国新一代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或者专业互联网企业。 所以说新的创新浪潮,会蓄势待发。



2
基于案例调研提出的数字企业成熟度模型



我们在第一版书里提出了一个模型,也参考了很多咨询公司的数字企业模型,那么我们也提出了中国的数字企业模型,不一定很完善,今后还可以对它进行迭代。


图片来源: 董小英演讲PPT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会发现未来的阶梯将会首先是连接: 数字化连接,我相信这是个比较漫长的道路。 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做井盖的连接,中国有50亿个井盖,污水燃气,这个连接会比较长,但是一旦连接成,就会形成数据驱动的业务发展。 这个企业再加上云计算,掌握平台,就具备了集成能力,比如可以和燃气公司集成,可以和自来水公司集成,这些异构的数据集成之后,人工智能会发挥它的巨大威力。 现在人工智能对技术、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但我们远远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


人工智能,类人大脑帮我们做出预判诊断洞察和识别的时候,我们中国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老百姓,就可以根据需求做出个性化的要求和精准匹配,那时社会总效率会提升。


所以说,在我对企业的案例调研中发现,企业的信息化是解决这些问题,也仍然是企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 当然,有些系统可能会变化,比如上云以后整个数据结构也会变化,但主体目的是要做到需求可视化,资源可视化,管理可视化,产能可视化,品质可视化和销售可视化。


所以根本目标还是管理变革。 当你具有了这种管理变革的能力,你可以做数字化的创新,在营销、资产、决策、生态等等绩效上带来新的变化。


我们整个研究团队希望,把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视化的做出来,帮助中国的企业,让你知道今天走在路上,下一步应该往哪走。



3
数字企业的发展模式与社会责任



在去年的调研中发现,300多家企业的数据中,一把手亲自推进数据化的占45%,已经快到55%是坚定的推动者,而且有将近40%的企业认为数字化战略和企业业务战略同等重要,这是个很好的趋向!


另外,在数字化转型中,很多的企业都称自己为技术企业。 就像平安的案例,现在改名叫金融点科技。 而且它认为作为一个金融企业,科技未来的贡献是30~50%,甚至想在将来的科技企业里面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会越来越增加。


图片来源: 董小英演讲PPT


无论你是任何行业,我们都会看到在发展未来的工业互联网。 比如某个政府发现将来把自己区域内做起的企业,先连接上下游,再连接合作伙伴,再连接相关利益者,这样逐渐就形成工业互联网的雏形。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现在对于大企业和政府部门要推进的问题,一个是很多中小企业最担心的是数据安全问题,另一个就是产品和系统之间的对接的标准化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