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嫌《文子》解释得还不够详细明白,还可以配合《淮南子》来阅读,根据王利器的说法,《淮南子》是《文子》的解释。
文/古人
文子,姓辛,名鈃(jiān),字计然,号文子,葵丘濮上人。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
“《文子》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
越大夫范蠡师事之,授范蠡七计,范蠡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计而灭吴。唐天宝元年(742),唐玄宗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诏改《文子》为《通玄真经》。
以“疾虚妄”著称的王充在《论衡·自然篇》中说:“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
”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文子(资料图)
《道德经》言简意赅,难以理解,正如经中所言:“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后人于是随意解释,道家文化亦因此遭到严重曲解和误解,从古到今依然如此。
吴全节《文子序》说:
“《文子》者,《道德经》之传也。”
王利器《文子疏义序》说:“杜道坚谓:
‘《文子》,《道德》之疏义。’
予亦谓:《淮南》,《文子》之疏义也。”
因此读不懂《道德经》,可以配合《文子》来阅读,
因为《文子》是《道德经》的解释,更何况文子是老子的亲传弟子,他的解释应该是最权威的。
如果嫌《文子》解释得还不够详细明白,还可以配合《淮南子》来阅读,根据王利器的说法,《淮南子》是《文子》的解释。
当然说后者是对前者的解释,未必恰当,但后者能够阐明前者的很多义理,那是肯定无疑的
。如果能够通读《文子》和《淮南子》,不但会极大地减少对道家文化的曲解和误解,而且还能增进对道家文化的崇敬和仰止。
譬如对于“无为”一词,从来误解最深,《文子》书中有解释,《淮南子》书中解释得更为详细明白:
《文子·道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淮南子•修务》: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臞,舜霉黑,禹胼胝。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肢不动,思虑不用,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谓其感而不应、迫而不动者。若夫以火熯井,以淮灌山,此用己而背自然,故谓之有为。若夫水之用舟,沙之用鸠,泥之用輴,山之用蔂,夏渎而冬陂,因高为山,因下为池,此非吾所谓为之。
《四部丛刊三编》影宋刊本《通玄真经》
定州市漢墓竹簡本《文子》釋文 文物 1995-12
因此要理解道家文化,理解《道德经》,《文子》一书不能不读。
《续古逸丛书》及《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南宋刊本《通玄真经》十二卷,唐默希子徐灵府注,原藏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然已非完秩,后人有抄补。
《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书末附张元济参校《道藏》本等的校勘记,可资参考。
此外还有宋朱弁注《文子》,宋末元初杜道坚撰《文子缵义》十二卷,汇辑前人注解,附以己见。
1981年在河北省定州市八角廊西汉墓葬中出土了竹简本《文子》,1995年12月《文物》杂志发表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简整理小组所作竹简《文子》释文。
《文子》竹简有277枚,共2790字,其中与今本《文子》相同的有6章,还有一些佚文。这是现存最早的《文子》版本
。然而公布的释文为简化汉字,而且至今未见竹简实物照片,其文字正误无可校验,因此其文本可信度应存疑,未可援以为确实可靠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