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齐坚持,别松懈!
目前,江门全市评估划为低风险区,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活生产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江门日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3月18日起,我市餐饮服务业开放堂食,取消堂食限制和间距限制。
△汇悦城的不少餐饮店都已开门。杨慧敏 摄
连日来,我市严格执行省、市相关防控要求和指引,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指导餐饮经营单位复市前严格做好卫生大扫除、清洁消毒和清理过期变质食材、员工排查等工作;复市后加强场所通风消毒,做好体温监测等措施。
为进一步支持餐饮经营单位复工复产,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江门市疫情期间支持餐饮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减免租金、税费、社保费、平台佣金,降低水电气费标准,发放稳岗补贴和加强信贷纾困等方面,全力支持餐饮业复工复产。同时,督促鼓励集体所有、村(居)所有物业参照执行国有物业减免租金规定。此外,还积极倡导餐饮经营单位加大与线上外卖配餐平台合作,大力推广“预定式”“无接触式”配餐服务,引导配餐平台降低服务费率,全面推动餐饮服务业复苏。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风险等级不同,分类有序恢复餐饮经营单位的堂食,是保民生、稳就业、促发展的有效举措。
开放堂食并不能放松疫情防控措施,经营者除了严格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场所通风消毒,做好员工和进店消费者的体温监测等规定外,还应当制定好应急预案,尽全力把应对措施想得周全一些、完善一些。
开放堂食并不等于疫情结束,餐前餐后还应佩戴口罩,不要扎堆聚集。有发热、干咳、乏力症状的,应自觉到指定医疗机构诊治,不应到餐馆就餐。只有大家支持配合,疫情才会真正得到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成为了全国人民的
共识。然而,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也在危及人民的健康,给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公开报道资料显示,早在十多年前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也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公筷制如何落实?
这里有一份指引!
“使用公筷公勺”的话题备受关注,
这里有一份餐饮门店
践行“公筷公勺制”明确操作指引。
2日,由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与广州日报联合制定的《广东省餐饮服务业公筷公勺实施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正式推出,为餐饮门店践行“公筷公勺制”提供明确操作指引。
《指引(试行)》从公筷公勺配置与管理、按实际场景实施、完善流程和加强宣传引导四方面给出明确实施指引。
建议餐饮门店配备与私用餐具有相对识别性的公筷公勺,便于消费者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直观性地区分。
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委托定制带有“公”字标示的专用公筷公勺;
为避免公筷公勺直接接触餐桌,餐厅应尽量配置专用公筷公勺架,以消费者识别、取用为优;
严格做好公筷公勺的清洗、消毒等工作;
设置公筷公勺专用存放区域,如公筷公勺消毒柜、公筷公勺自取盒、公筷公勺专用抽屉等,方便员工和消费者识别取用。
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指引(试行)》也给出了建议:比如针对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熟制的菜品,餐厅应提供与私筷、常规公筷具有区分度的“生料专用公筷”;针对自助餐厅或消费者自行取餐的食堂场景,应配置与菜品对应的、便于取用的公筷公勺,并尽量配置单独摆放公筷公勺的托盘或托架。
△邱昱 摄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方面表示,
倡导省内餐饮企业
做好“公筷公勺战疫”的
先行者、示范者与引导者。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烹饪管理系主任马健雄说,中国人喜欢围餐,但使用公筷不影响围餐氛围。从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来说,建立公筷制度并且长期推广,是非常有必要的,对餐饮文化的进步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公筷使用从无到有,是一个餐饮从业者与消费者双方努力的过程。餐饮行业的基层员工可能一时间未能形成服务习惯,但这今后还是要作为服务标准去要求。无论消费者是否有此习惯,餐饮企业都可以先做、先提供、先引导,通过店中的宣传标语和服务员提醒,帮助消费者建立习惯,形成习惯。
广州食评家劳毅波认为,公筷使用需要时间和毅力去推进,未必能够一步到位。如今从业人员有意识地迈出了第一步,绝对是好事,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要靠餐饮从业人员和食客共同自觉践行。他提出,不妨通过第三方订餐平台以及搜索引擎帮助大众鉴别提供公筷的餐厅,引导食客在用餐中使用公筷。也呼吁社会各界要反复宣传使用公筷的好处,强化公筷使用意识。
(滑动查看内容详情)
为应对当前疫情,防范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提振消费信心,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树立文明餐桌新风尚,率先在餐饮门店践行“公筷公勺制”是餐饮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倡导省内餐饮企业做好“公筷公勺战疫”的先行者、示范者与引导者,特提出如下实施指引:1. 配备与私用餐具有相对识别性的公筷公勺,便于消费者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直观性地区分;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委托定制带有“公”字标示的专用公筷公勺;2. 为避免公筷公勺直接接触餐桌,餐厅应尽量配置专用公筷公勺架,以消费者识别、取用为优;4. 设置公筷公勺专用存放区域,如公筷公勺消毒柜、公筷公勺自取盒、公筷公勺专用抽屉等,方便员工和消费者识别取用。1. 根据餐桌规格、实际用餐人数、菜品类型与菜品数量等实际消费场景,摆放相适应的公筷公勺,采取一人双筷;或一菜一筷;或一菜一勺;或一桌三筷等摆放形式;2. 针对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熟制的菜品,餐厅应提供与私筷、常规公筷具有区分度的“生料专用公筷”;3. 针对自助餐厅或消费者自行取餐的食堂场景,应配置与菜品对应的、便于取用的公筷公勺,并尽量配置单独摆放公筷公勺的托盘或托架;4. 针对宴席、宴会等大规模混杂人群的消费场景,餐厅应倡导各取所食,不互夹菜。1. 餐厅应将公筷公勺配置纳入日常备餐流程、摆台标准、出餐流程、上菜流程、引导流程与洗消流程等管理环节;2. 明确负责公筷公勺相关岗位的基本职责,加强员工日常性专题实操培训;3. 餐厅全员应设计适当的服务用语,持续引导、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1. 在入口处公示牌、公告栏、广告牌等显著位置,张贴、悬挂公筷公勺倡议海报;3. 在菜牌或电子化点菜端重复性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4. 有条件的餐厅可设置奖励机制,鼓励消费者填报个人电子倡议书,餐厅送出水果、糖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