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美留学生观察
中国最大的独立留学新媒体,集杂志、网站、app于一身的国际教育新媒体平台。讲述留学生自己的故事,分享有趣而真实的留学生活,发布客观真实的留学资讯,中立、真实、有味道!官方网站:www.CollegeDaily.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13岁上大学,19岁当选议员,华裔天才少女的 ... ·  5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申报倒计时!2025福布斯中国留学评选报名即将结束 ·  10 小时前  
INTERNATIONAL IDEAL 筑梦求职  ·  上岸笔记 | 恭喜 东北大学 J同学 ... ·  2 天前  
INTERNATIONAL IDEAL 筑梦求职  ·  上岸笔记 | 恭喜 东北大学 J同学 ... ·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1 ·  4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1 ·  4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1 ·  4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1 ·  4 天前  
澳洲留学中心  ·  澳洲私校成新宠,到底凭何吸引家长? ·  4 天前  
澳洲留学中心  ·  澳洲私校成新宠,到底凭何吸引家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美留学生观察

嫁给阿联酋王子的联合国假名媛们,正在删号退网……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公众号  · 留学  · 2024-12-15 22:0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中国网红通过社交媒体宣传自己的国际形象,包括嫁给中东小王子并生产孩子的话题。这些网红利用社交媒体包装自己吸引流量并销售低价商品,引起舆论关注和争议。随着舆论和监管压力增大,虚假人设逐渐曝光并受到抵制。文章提醒公众理性看待流量狂欢,平台和消费者都应提高辨别能力和审核责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网红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国际形象。

一些网红通过前往联合国打卡等方式宣传自己的国际形象,并试图通过嫁给中东小王子等话题吸引流量。

关键观点2: 网红利用虚假人设吸引流量并销售低价商品。

这些网红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虚假内容,形成了一种包装精致、低价的商业模式,引起了公众争议。

关键观点3: 虚假人设泛滥与平台算法机制有关。

平台的算法机制对特别吸睛的内容格外青睐,使得虚假人设更容易获得推荐和曝光。

关键观点4: 平台和消费者应提高辨别能力和审核责任。

随着虚假内容逐渐曝光和抵制,平台和消费者都应提高辨别能力和审核责任,避免被虚假内容所迷惑。

关键观点5: 虚假流量的泡沫将逐渐消散。

随着公众对虚假内容的免疫力提高和平台对内容质量的把控更加严格,虚假流量的泡沫将难以为继。


正文


名媛 ”网红 们又出息了……

您是否还记得我们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 中国网红,“擦边”到联合国了 》,当时讲了众多网红前往联合国打卡,宣传自己的“国际范”。

当然了,仅仅是去联合国打卡并不够,肯定是要给自己找一个好归宿的。

这不,刚去完联合国的这些“ 网红 ”们转身就找到了自己的好归宿——嫁给“ 中东小王子 ”,还给生孩子。

只不过这次,“ 王子妃 ”们开始集体删视频了……

嫁给“中东小王子”的故事,听起来仿佛从迪士尼童话里跑出来,但当你点进这些“王妃”们的视频,却会发现一切都显得太过“熟悉”。
豪车、豪宅、珠宝、头纱 ,这些符号化的“王妃标配”被统一包装,构成了一出又一出精心策划的短剧。
更有意思的是, “王妃”们的戏份并未止步于炫耀身份,她们还将“母凭子贵”的剧情推向高潮:“你们知道吗?我怀了小王子的骨肉哦。”
配合神秘的语气与轻抚肚子的动作,简直让人怀疑下一秒屏幕上会跳出 “王妃专属直播间”链接
事实上,确实如此。在这些视频的评论区和直播间,“王妃”们顺势开启了“清仓大甩卖”模式: 法国香水、英国洗衣液、blingbling的吊坠……
售价从几块到几十块不等,与她们口中的“王室奢华”形成了魔幻般的反差。
明明标榜着“嫁入豪门”,却依然热衷于贩卖低价商品,怎么看都有些“假得离谱”。

12月13日,“王妃网红们集体删视频退网”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一夜之间,曾经刷屏的“阿联酋王妃”视频变得难觅踪影。
一些账号虽然标注了 “虚构演绎,仅供娱乐” ,但显然,这并未能挽回被戳穿的尴尬。
究其原因,这些账号被集体封禁或选择退网, 既是舆论压力的结果,也与监管趋严密不可分。
近年来, 类似“联合国名媛”“迪拜王子”的虚假人设屡屡翻车。 随着媒体和网友的深挖,观众逐渐看穿这些表演式带货的套路,平台也不得不对这类虚假内容加以整治。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账号依靠包装“人设”吸引流量, 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部分所谓的“中东小王子”,不过是外国临时演员,穿上阿拉伯传统服饰后便化身“王室成员”,而“王妃”们则利用精心策划的剧情快速攫取流量,实现短期内的商业变现。

“中东王妃”的荒诞故事背后, 是网红经济对流量的极致追逐。
此前,“联合国名媛”事件就曾引发热议。那些网红们花钱拍照、打卡,编造自己“参加国际会议”的故事,吸引了大量关注,甚至误导了不少人对国际机构的认知。
而“王妃”现象只是又一轮升级。 她们利用大众对王室生活的猎奇心理,通过炫耀式消费吸引注意力,再用看似“高大上”的人设为廉价商品背书。 这种套路的本质,是消费观众的信任,换取短期利益。
然而,稍加思考便会发现这些“王妃”的自相矛盾之处: 如果真嫁给了“中东小王子”,为何还需要通过直播间卖几十块的商品“回血”? 如果真是王室成员,是否会轻易在社交媒体上暴露私人生活?这些疑问让“王妃”们的人设变得脆弱不堪。

在流量至上的网络环境中,虚假人设的泛滥 并非偶然
一方面,平台的算法机制对 “特别”“吸睛”的内容格外青睐 ,这让虚假人设更容易获得推荐和曝光。
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 对名利和财富的过度崇拜 ,也为虚假流量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当然也有大部分观众其实是为了 看耍猴 才看的。
不过,随着“阿联酋王妃”的泡沫破裂,这些现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抵制。无论是平台、监管机构,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应该在这场流量狂欢中保持理性。
  • 平台 :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对虚假人设和低俗营销进行打击,减少虚假内容的传播。

  • 消费者 :应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被包装精美的谎言所迷惑。

  • 媒体 :应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揭露和批评不良现象,引导舆论回归真实和理性。

从“联合国名媛”到“阿联酋王妃”,这些“编剧式网红”用尽套路营造假象,但最终都难逃翻车的命运。
正如马克·吐温所言: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
短视频时代,这类现象或许还会以不同形式出现, 但其核心不过是老套的流量骗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INTERNATIONAL IDEAL 筑梦求职  ·  上岸笔记 | 恭喜 东北大学 J同学 成功斩获 KPMG 全职 Offer!
2 天前
INTERNATIONAL IDEAL 筑梦求职  ·  上岸笔记 | 恭喜 东北大学 J同学 成功斩获 KPMG 全职 Offer!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1
4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1
4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1
4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1
4 天前
澳洲留学中心  ·  澳洲私校成新宠,到底凭何吸引家长?
4 天前
澳洲留学中心  ·  澳洲私校成新宠,到底凭何吸引家长?
4 天前
ChatAI42技术与产品  ·  技术沙龙 | Chat未来,Bot世界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