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迎
S.E.A.
变革
特斯拉
1
季度销量超预期,股价站上
300
美元。我们一直看好公司在汽车业大变革中的有利地位,但提示关注
1
季报中汽车毛利率和
Model 3
达产情况(收购的德国工程公司已抛弃外部客户而专注
Model 3
)。通用
Bolt
迄今销量一般,说明特斯拉的成功因素除电动化以外,还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直营销售充电服务等。亚马逊将大规模使用
Plug Power
的叉车,但戴姆勒已宣布放弃燃料电池而转投电动车,我们看淡燃料电池在乘用车上的近期前景。同时继续看好自动驾驶卡车的商业化,关注电动飞机的研发。
太空探索方兴未艾,核聚变再造清洁能源
ULA
将采取与
SpaceX/BlueOrigin
不同的火箭回收方式。发射成本的大幅下降,将显著降低太空经济的门槛,催生太空旅游、小行星采矿、在轨制造业等机会。而来自私营公司的竞争也将促使
NASA
加速深太空探索。除太空以外,核聚变也是
VC
投资涌入的新热点。与裂变相比,核聚变无污染、无泄漏、原料易得,克服技术瓶颈后将是更好的清洁能源。
寻找
AI+
淘金热中的卖水人
谷歌公布
TPU
技术细节,体现其在数据中心推理环节的优势。我们继续认为,芯片商将是
AI+
淘金热中的显著受益者之一,而各类芯片将各司其职(
GPU
用于训练,
FPGAs
用于推理,
ASICs
用于单一用途)。亚马逊
Alexa
允许开发人员访问用户地理位置信息,我们认为,语音生态系统今年将在应用分发和货币化上继续完善。
5G
黎明,运营商大融合
正如我们在
《
5G
黎明》
的大报告中所说,
5G
的来临会促使运营商横向并购和跨界融合。上周,
Comcast
正式推出了移动服务,而
AT&T
虽尚未完成对时代华纳的收购,就已开始利用后者资源推出差异化服务。
生物科技创新依旧
生物科技指数
NBI
年初至今上涨
9.4%
,跑赢标普
500
的
5.2%
,相比去年,如期复苏。上周
AACR
大会上,
IDO
抑制剂与
PD1
的组合疗法成为新热点。经过近
4
年的斗争,
23andMe
终于获得
FDA
批准,可向消费者提供疾病遗传风险报告。
其他要闻
Okta
上市成功,
1
季度
VC
投资下降;亚马逊强化广告业务;美国将建
3
个
Hyperloop
,可扩展量子计算机首次实现量子搜寻算法;
ODG
发布企业级
AR
眼镜;大宗商品交易拥抱区块链技术;阿迪达斯推出
3D
打印跑鞋。
********************************************
汽车业迎
S.E.A.
变革
【特斯拉
1
季度电动汽车交付量超
2.5
万,交付量股价同创历史新高】
特斯拉
1
季度电动汽车销量超过
2.5
万辆,超过市场预期的
2.44
万,同比增长
69%
,创下历史新高。交付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
Model X
,
Model X
交付约
11,550
辆,达到去年同期近
5
倍,而
Model S
约
13,450
辆,同比增长
9%
。在此之前,公司交付量最高的一个季度是去年
3
季度的
2.45
万辆。特斯拉
1
季度的产量为
25,418
辆,同样为历史季度新高。公司此前对上半年交付量的指引为
4.7~5
万辆,根据
1
季度的交付量推测,将较有希望达到甚至超过区间右端点。此外,
1
季度末有
4,650
辆汽车正在交货途中,将计入
2
季度的交货量。消息公布后首个交易日(
4
月
3
日),特斯拉股价收涨
7.27%
,报
298.52
美元,全周股价上涨
8.71%
至
302.54
美元。(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特斯拉测试车辆搭载激光雷达】
据报道,有目击者在加州
Palo Alto
的特斯拉总部附近,发现了搭载激光雷达的特斯拉
Model S
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使用的激光雷达来自
Velodyne
公司。根据
Bloomberg
的消息,
Velodyne
公司确实将特斯拉也列为了客户之一。然而此前,
Elon Musk
公开表示
Autopilot
系统不需要激光雷达,因为雷达在雨天、雪天、大雾和雾霾等情况下拥有更好的表现。目前大多数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如
Waymo
、
Uber
、福特和沃尔沃等都使用了激光雷达。这辆搭载了
Velodyne
激光雷达的
Model S
在汽车边角和车顶都安装了激光雷达,顶上的疑似
Velodyne
的
HDL-64
,每秒可以测量
1.3M
数据。据有关人士推测,使用激光雷达有可能只是为了验证特斯拉自己的技术。(
Teslarati
)
【特斯拉
Advanced Automation
部门将专注于
Model 3
生产】
特斯拉已于今年
1
月完成了对德国工程企业
Grohmann Engineering
的收购,原公司成为特斯拉旗下的
Tesla Advanced Automation Germany
。此前宣布收购时,特斯拉方面宣称,该部门将继续服务于原先的外部客户,包括宝马、戴姆勒等其他汽车厂商,现有合同将继续得到执行。然而,本月早些时候,特斯拉
CTO JB Straubel
视察该部门时,则一方面宣布原公司创始离职的消息,并同时表示该部门将抛弃所有外部客户,而专注于特斯拉
Model 3
的生产。该部门员工还向记者透露,现有合同也处于取消状态。(
Electrek
)
【全美
1
季度电动汽车销量统计,
Model S
居首】
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X
在全美
1
季度汽车销量分别排名第
1
和第
4
,销量为
6100
辆和
4300
辆。前十中其它车型按销量排名依次为:雪佛兰
Volt
(
5563
辆)、丰田
Prius Prime
(
4346
辆)、尼桑
LEAF
(
3287
辆)、雪佛兰
Bolt EV
(
3092
辆)、宝马
i3
(
1403
辆)和奥迪
A3 Sprtbk e-tron
(
1201
辆)。(
InsideEVs
)
【戴姆勒弃燃料电池转投电动汽车】
戴姆勒董事长
Dieter Zetsche
在德国举行的一个汽车峰会上表示,由于电池成本的下降导致氢燃料电池与电动汽车相比缺少竞争力,氢燃料电池将不再是公司未来计划的主要部分,并且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加速发展电动汽车。早在
2013
年,福特、戴姆勒和尼桑达成协议,共同开发燃料电池技术,认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相比电动汽车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然而,近年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节节攀升,甚至有的车型超过了普通汽油车。反观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缺点仍然存在,例如液态氢生产的大量能耗以及需要建造全新的液态氢生产及分配基础设施系统(电动汽车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电网充电)。(
Fortune
)
【亚马逊获得购买
Plug Power
股权的权利】
氢燃料电池制造商
Plug Power
表示,亚马逊已经获得购买该公司至多
23%
股权的权利。亚马逊要在合同期内完全执行认购股份权证,需支付约
6
亿美元,对比消息公布前一天,
Plug Power
在公开市场上的市值仅为
3.19
亿美元。消息公布当天,该公司股票上涨
73.08%
。
Plug Power
的
CEO AndyMarsh
称,今年亚马逊将给
11
个仓库的叉车配备氢燃料电池,以便能在每次充完电后搬运更多货物,而且充电时间更快。亚马逊
2017
年将为这笔交易支付
7000
万美元,明年预计将翻倍。(
Reuters
)
【军队测试无声氢燃料卡车】
由通用汽车和美国军队坦克汽车研究开发和工程中心(
TARDEC
)一同研发的搭载氢燃料技术的
ZH2
正在进行测试,预计将在今年给出反馈,看是否值得进一步的研究。该汽车无论出于空转还是运动都几乎无声,连续输出功率达到
25
千瓦,峰值可达
50
千瓦,每小时最多可以产生
2
加仑的水,续航达到
300~400
英里,可以利用
JP-8
、太阳能、水、天然气或其他石油基燃料来生产氢燃料供能。士兵们将把氢燃料
ZH2
与其它军用车辆在侦查等任务上的表现进行对比,研究该技术应该如何用于支持战地医院等基础设施,以及从物流角度研究氢燃料如何储存及运输等。测试将帮助军方发现氢燃料卡车对军队的帮助,以及哪方面可以改进。如果一切顺利,该技术将可能整合到悍马等军用汽车上。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氢燃料爆炸之类的安全考虑,以及液体燃料箱的泄露问题。
尽管氢燃料电池在消费级汽车中的使用不如电动汽车(利用电能生产氢燃料需要大量能耗而且需要重建大量基础设施),但是相比于直接使用电能,氢燃料能够在几分钟内实现燃料补充,因此亚马逊的仓库叉车以及军队仍然在测试使用氢燃料供能。(
Defense News
)
【戴姆勒与博世计划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
汽车制造商戴姆勒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正在合作开发部署针对城市设计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应用进行叫车,预计将在
2020
年代初推出。该合作将结合戴姆勒的汽车制造专业知识与博世在系统和硬件上的优势,设计一款专为城市道路设计的
L4/L5
自动驾驶系统。戴姆勒已经建立了一家汽车共享公司
car2go
,旗下还有一个名为
Moovel Group
的移动服务子公司,收购了多个交通相关应用初创公司,例如路线规划应用
RideScout
,出租车预订应用
Mytaxi
和手机票务应用
GlobeSherpa
,并推出了一个集成服务应用,能够获取实时交通信息、购买车票、通过
Lyft
叫车等。博世则正在与英伟达合作,将利用后者的
Xavier
超算芯片研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计算机。(
Fortune
)
【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Peloton Technology
获
6000
万美元融资】
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Peloton Technology
获
60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领投方是
Qualcomm
剥离出的
Omnitracs
公司,其它投资者包括参与了公司此前投资的
Intel Capital
、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
Castrol innoVentures
、
Lockheed Martin
、
Nokia Growth Partners
、
UPS Strategic Enterprise Fund
、
Volvo Group Capital
、
Sandhill Angels
、
Band of Angels
和
Birchmere Ventures
,以及新投资者
Grupo Bimbo
、
Mitsui
、
Okaya
、
Schlumberger
和
US Ventures
。
Peloton
研发了一套使用传感器、雷达等技术的商业卡车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允许汽车之间以及汽车与基础设施之间通信。该系统使卡车能够自动排成一排行驶,通过降低风阻来提高燃油效率并减少排放,燃油效率提高达到
10%
。加上这笔融资,公司总融资额达到了
7800
万美元。(
Fortune
)
【
Oxbotica
在伦敦测试自动驾驶公交车】
未来三周内,英国创业公司
Oxbotica
将在伦敦
Greenwich
测试其研发的自动驾驶公交车,总计将有
100
名乘客体验该测试。投入试验的自动驾驶公交车是一辆原型车,仅能乘坐
4
人。巴士将以较慢的速度行驶,其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分析判断前方
100
米的道路,因此一旦发现行人或其他障碍等,能够平稳停车。
Oxbotica
表示,希望通过初期的试验,了解公交车的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的各种反馈意见,并且逐步培养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公交车的接受度,最终目标是在
2019
年进行更加广泛的测试。(
TechCrunch
)
【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前主管加入
Zoox
】
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前主管
Mark Rosekind
加入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Zoox
,担任首席安全创新官一职。
Rosekind
此前领导的
NHTSA
是负责联邦汽车法规的部门,他在离职前还推动了一系列自动驾驶相关指南的进程。加入
Zoox
后,他将负责所有安全相关事务。
Zoox
目前拥有
200
多名员工,累计融资
2.9
亿美元,融资
15
亿美元。(
Recode
)
【谷歌自动驾驶项目前
CTO
成立初创公司】
谷歌自动驾驶项目前
CTO Chris Urmson
成立初创公司
Aurora Innovation
,目前已经秘密融资超过
300
万美元。公司团队除担任
CEO
的
Urmson
外,还包括特斯拉自动驾驶
Autopilot
项目负责人
Sterling Anderson
、以及来自特斯拉、
Uber
、英伟达和谷歌等公司的工程师。
Aurora
的目标是开发一款包含软件、硬件和数据的完整解决方案,面向汽车制造商出售。此前,特斯拉对
Aurora
以及
Anderson
提起过诉讼,称
Anderson
在职期间将公司信息下载到了个人电脑上,并且试图带走两位员工和他一起加入
Aurora
。(
Axios
)
【
Quora
工程团队主管加入
Drive.ai
】
Drive.ai
挖来了
Quora
的工程团队主管
KahSeng Tay
,主要负责招聘和构建
Drive.ai
团队,后者目前拥有大约
60
名成员。
Tay
在
Quora
工作了
6
年,工作期间在团队招募及战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工程团队在其工作期间扩增了
10
倍。(
Recode
)
【
Udacity
创建自动驾驶汽车公司
Voyage
】
此前,在线教育初创公司
Udacity
一直专注于培训自动驾驶汽车工程师,但近日该公司宣布成立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
Voyage
。负责新公司的是
Udacity
的副总裁
Oliver Cameron
,而
Udacity
的
CEO Sebastian Thrun
表示,由于
Voyage
的工作与他此前在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中的工作有所冲突,因此他不会参与到
Voyage
的工作当中。
Voyage
将对现有车辆进行改造,而不是自行制造或售卖自动驾驶车辆。公司将自主研发一整套自动驾驶出租车解决方案,包括自动驾驶系统、打车平台、语音输入等,乘客将自己充当“驾驶员”,利用语音控制出租车的音乐播放、目的地等。
Voyage
已经获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某些地区测试其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TechCrunch
)
【
Lyft
融资
5
亿美元】
Lyft
融资
5
亿美元,估值
69
亿美元(融资前),对比公司去年
1
月融资前的估值为
45
亿美元。据消息称,如果所有投资者都加入的话,这笔融资的金额可能达到
6
亿美元。
Lyft
此次融资可能是希望在
Uber
面临企业内部文化以及各种丑闻时继续追击,后者当前的估值高达
612
亿美元。(
TechCrunch
)
【德尔福合作或投资多家互联汽车大数据公司】
近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宣布了与高速数据传输、车载互联网和数据管理相关的多家公司合作及投资,涵盖了从汽车到云端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最终的数据管理:
►
与半导体初创公司
Valens
合作,并获得了后者的少数股权。
Valens
研发了一款芯片到芯片的技术,连接速度达到了目前业界标准
1GB/s
的
6
倍。该公司的
HDBaseT
技术可用于传输未压缩的高质量图像和音频,该技术目前一般用于高级信息娱乐系统、高级驾驶辅助和远程信息处理系统中。
►
与
Rosenberger
公司合作,后者致力于使用以太网将平台车辆基础设施相连接。
►
投资
otonomo
公司,该公司收集、管理各个汽车制造商所生产的汽车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信息出售给零售商、保险公司、车队运输、车辆修理、紧急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商家。(
Fortune
)
【
AeroMobil
融资
320
万美元制造飞行汽车】
AeroMobil
融资
320
万美元,主要用于飞行汽车新实体模型的演示与生产制造。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飞行汽车数学和几何设计的研发测试,在
2014
年后半年推出了飞行汽车
AeroMobil 3.0
原型并且展示了其能够在空中和陆地行驶,最终的版本将与该原型类似。(
TechCrunch
)
【
Zunum Aero
计划
2020
年代推出短程电动飞机】
Zunum Aero
宣布,将在
2020
年代初期推出一款电动飞机,载人数量
10~50
人,主要针对小机场之间、航程不超过
700
英里的短途飞行,
2030
年将增至
1000
英里。
Zunum Aero
希望通过覆盖小机场,能够增加各个机场的使用率,目前全美
95%
的空中交通来自于
5000
个机场中的
2%
。
Zunum Aero
的长期目标是构建区域性电动航空网络,为乘客节省
40%
的
door-to-door
旅行时间(乘客可以直接使用城市内小机场,不必去附近的主要机场),降低
80%
的排放,价格也可能由于内部运营成本较低降低
40~80%
,还可以采用混合推力技术降低
75%
的噪音污染。
Zunum Aero
没有透露具体的融资情况,但是波音公司和
JetBlue
都投资了该公司。自
2014
年起,
Zunum Aero
就与
FAA
展开合作,推动电动飞机标准的制定,预计将在明年拥有结果。(
Venture Beat
,
Fortune
)
【
Wright Electric
计划
10
年内推出电动飞机】
Wright Electric
计划在
10
年内推出一款电动飞机,主要针对
300
英里以下的短途飞行任务。近日,
Wright Electric
在
Y Combinator
演示节上现身,宣布将与英国航空公司
EasyJet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一款
150
座位的
737
电动飞机,同时,他们还打算建立可给这种飞机充电的飞机场。
WrightElectric
表示电动飞机非常依赖电池技术,他们相信电池技术在未来十年内会有所突破,那么离电动飞机的想法实现就能迈进一大步。如果电池技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好,那他们不排除将在飞机中安装类似于雪佛兰
Volt
的混合动力系统,从而让飞机实现半电动化。公司的最终目标是
20
年后所有执行短途飞行的飞机都使用电力供应,占到所有飞行任务的
30%
左右。(
TechCrunch
,
BBC
)
太空探索方兴未艾,核聚变再造清洁能源
【
SpaceX
翻新火箭成本不到建造新火箭一半】
SpaceX
总裁
Gwynne Shotwell
表示,此次发射
SES-10
所用的火箭翻新成本远低于建造这枚火箭的成本的一半。此外,
Shotwell
还表示未来的翻新零部件数量不会有这次多,因此意味着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尽管如此,由于前期的测试研发成本很高(高达
10
亿美元),因此
SpaceX
不会立刻对发射任务提供很大的折扣,但随着发射任务增多,将会调低价格。此次火箭的回收中,
SpaceX
还成功恢复了
2
个整流罩的一部分,目前整流罩的价格为
600
万美元,因此也将进一步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公司下一个目标是在
24
小时内实现火箭的回收翻新再发射。(
TechCrunch
)
【
ULA
将火箭发射价格下调
1/3
】
为了与
SpaceX
等公司竞争,
United Launch Alliance
(
ULA
)
CEO Tory Bruno
表示已经将
Atlas 5
火箭的发射价格下调了
1/3
,此后还将进一步调低价格。
2016
年
12
月时,
Atlas 5
火箭的基础发射价格约为
1.09
亿美元,而
SpaceX
的
Falcon 9
火箭的基础发射价格为
6200
万美元。为了降低成本,
ULA
的举措包括降低工资支出,公司去年宣布将在
2017
年底裁员
1/4
,约
875
个工作岗位。公司上个月在竞标美国空军全球定位卫星的发射任务中也因价格原因输给了
SpaceX
,后者报价
9650
万美元。
此外,
ULA
目前正在研发新一代火箭
Vulcan
,预计将在
2019
年推出。
ULA
的
Vulcan
火箭也将能够进行回收再利用,但是与
SpaceX
目标回收所有零部件(目前已经能够回收
1
级火箭及
9
个主要引擎)不同,
ULA
将只回收推进器中的引擎部分。据
Bruno
称,引擎成本占到了推进器成本的
2/3
。具体操作是将推进器中的引擎从空中抛下,由飞机将其捕获后回收。对比
SpaceX
的回收方式投入了
10
亿美元资金用于研发测试而且有回收的条件限制,
ULA
的方式能够节省成本,并且每一次发射都可以实现回收。
ULA
的火箭回收预计将在
2025
年实现,在此之前公司除了研发
Vulcan
火箭外,还有一个首要任务是开发称为
Advanced Common Evolved Stage
(
ACES
)的火箭上面级(第二级或第三级火箭),能够在轨道中添加燃料,从而在太空中停留更长的时间,甚至可以直接向月球送去物资。(
Fortune
,
Florida Today
,
MIT Technology Review
)
【
Bezos
每年抛售
10
亿亚马逊股票投资太空项目】
Jeff Bezos
表示,目前其担任
CEO
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的商业模式是他每年出售
10
亿美元亚马逊股票,并将这笔资金全部用于蓝色起源的项目研发。蓝色起源近期发布了民用太空舱
New Shepard
的内饰图。该太空舱可重复利用,旨在为游客提供约几分钟的短暂太空旅行体验,预计将在
2018
年正式投入商用。其内部拥有
6
个座位,最大的卖点是窗户非常大,而大窗户也增加了建造成本,票价预计达到
30
万美元每人。蓝色起源同样希望利用回收火箭来降低成本,自
2015
年
11
月以来已经在无人状态下已经成功发射回收
5
次,但主要面向亚轨道,对比
SpaceX
回收的是执行卫星发射任务的近地轨道火箭,后者难度更大。(
Bloomberg
)
【
NASA
提出自动探索宇宙概念】
NASA Jet Propulsion Lab
的人工智能团队成立了一个非正式小组,讨论关于利用自动机器人进行太空探索,以及让巨大天体携带人工智能探索太阳系等的可能性。
JPL
的人工智能团队主管表示,他们团队已经探讨过的概念包括:将近地物体转换成天线的机器人、可以通过
3D
打印进行自我复制的机器人、自动探索尚未被发现的
Planet 9
、让机器人搭载穿过的彗星进入太空等。使用人工控制的系统进行太空探索有空间上的限制,太阳系内的信息传输延迟可以以分钟计算,然而离银河系最近的阿尔法半人马座往返距离达到
9
光年,因此对更远太空的探索只能由自动方式完成。(
Quartz
)
【波音成立风投部门,已投资两家初创公司】
波音成立风险投资部门,新部门名为
HorizonX
,已投资了两家科技初创公司:位于华盛顿的软件公司
Upskill
,这家公司利用类似
Google Glass
的眼镜装置,来协助组装线上的工人执行复杂程度较高的作业,例如生产波音飞机的配线组;位于西雅图地区的
Zunum Aero
,这家公司致力于开发电动飞机,旨在降低成本、排放、污染以及乘客的旅途耗时。波音未公布投资金额。(
PR Newswire
)
【
Alphabet X
前副总裁成立初创公司研发清洁核能】
Alphabet X
研究实验室前副总裁及
Project Loon
前项目负责人
Mike Cassidy
创办了
Apollo Fusion
公司,旨在研发清洁核能源。公司官网显示,公司正在研发加入了核聚变技术的亚临界混合反应堆技术,即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进入裂变材料组成的区域中,引发裂变或者中子被捕获,与传统裂变的区别在于聚变可以处理裂变产生的核废料。其反应堆建造成本低廉,并且非常灵活,能够为小至村庄、大到城市的各种规模服务,最终目标是提供安全、清洁、廉价的电能。
Cassidy
还在和高海拔研究设备制造商
Aether Industries
公司的创始人
Ben Longmier
合作,后者拥有等离子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及物理学和核工程相关学位。
Cassidy
拒绝透露公司的投资者,但表示公司已经与首个国际客户达成合作关系,将向后者提供电能。
除了
Apollo
,还有多家初创公司也在利用核聚变技术研发新型核能源技术,例如,由著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
及
Peter Thiel
的
Mithril Capital Management
投资的
Helion Energy
正在研发磁
--
聚变反应堆。其它类似的公司还包括由亚马逊
Jeff Bezos
投资的
General Fusion
,以及获得了
5
亿美元融资的
TriAlpha Energy
,投资人为高盛及微软联合创始人
Paul Allen
。
与核裂变相比,使用核聚变的优势在于:
1
)原料易得,核聚变的原料是重水,可以直接从海水中提炼,并且地球中储量极大;
2
)核聚变的过程及其产物均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亦不会造成核泄漏的危害。而难点则在于反应条件:核裂变需要的反应条件并不苛刻,天然的铀矿甚至在常温的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发生衰变;而核聚变所需的反应条件需要达到瞬间上亿度的高温,无法使用传统加热方法达到,因此暂时无法完全依靠可控核聚变生产电能。(
Bloomberg
)
寻找
AI+
淘金热中的卖水人
【谷歌公布
TPU
细节,处理速度比
GPU/CPU
高
15~30
倍】
谷歌在去年
5
月的
I/O
大会上宣布了自行研发的、专门针对
TensorFlow
设计的深度学习芯片
TPU
(
Tensor Processing Units
)。目前,
TPU
已广泛用于搜索,谷歌翻译,
Google Image Search
、
Google Photo
和
Google Cloud Vision API
等产品的基础的精确视觉模型,以及
AlphaGo
等。上周,谷歌发布论文
In-Datacenter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Tensor Processing Unit
,其中公布了
TPU
在数据中心的表现细节,主要要点包括:
►
TPU
的中心是一个
65,536
的
8
位
MAC
矩阵乘法单元,可提供
92TOPS
的处理性能和一个
28 MiB
的可用软件管理的片上内存
►
TPU
主要面向神经网络的推理过程,平均而言,处理速度比同时期
GPU
和
CPU
要快
15~30
倍
►
TPU
更加节能,按照加权平均计算,功耗效率(
TOPS/Watt
)较传统芯片提升了
30~80
倍
►
如果在
TPU
中使用
GPU
的
GDDR5
内存,
TOPS
将会达到目前三倍,
TOPS/Watt
能达到
GPU
的近
70
倍以及
CPU
的近
200
倍
►
驱动这些应用的神经网络只需要极少量的代码,仅
100~1500
行。代码基于谷歌自己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
TensorFlow
►
这篇报告由
70
多个作者共同完成,参与了设计、证实、实施以及布局类似这样的系统软硬件(
Google
,
TechCrunch
)
【谷歌推出“联合学习”机器学习方法】
谷歌推出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联合学习”,可以利用用户的手机等移动设备一同进行数据模型的训练。联合学习使手机能够协同学习一项公开的预测模型,并且保留设备上的所有训练数据,意味着机器学习的过程中计算能力与数据云存储的需求就此脱钩。同时,这也不同于以往的如运动视觉
API
和智能回复等使用本地模型进行训练的方法,训练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具体工作原理如下:用户的手机等移动设备下载最新的模型,通过对手机上的数据学习来不断改进完善模型,然后将之归纳总结为一个小的更新。此后该更新将被加密发送至云端之后,与其他用户上传的更新进行平均化处理,使整个模型会更加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最后的更新结果会被上传至云端,而所有训练用的数据都不会被泄露出去,所以用户不用担心隐私和安全。相比于传统的机器学习,联合学习拥有更低的延迟和更少的功耗,模型也更加完善。谷歌团队目前正在
Android
系统上使用
Google
键盘上的
Gboard
功能来测试联合学习方法。例如,当
Gboard
显示一条查询建议时,你的手机会将上下文信息以及你是否点击了这条建议存储在本地,而这个
Gboard
的查询建议模型会在联合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更新,使结果越来越准确。训练计算只会发生在设备空闲、充电中并且有免费
Wi-Fi
连接的时候,所以不会对用户使用手机有影响。(
Google
)
【亚马逊
Alexa
推出新
API
允许开发人员访问用户地址】
亚马逊为
Alexa
开发人员推出了
Device Address API
以及
Metrics Dashboard
。
Device Address API
允许开发人员请求访问用户设备中的地址位置,意味着开发人员能够并利用位置数据开发相关技能。例如,可以推出送餐、快递等技能,以及提供用户附近的健身房位置等。开发人员想要访问用户位置数据时需要首先经过用户同意。
Metrics Dashboard
则类似于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使用的图表,允许开发人员跟踪用户、会话、语言以及意图等,具体包括查看总用户数量、用户平均会话次数、每次会话平均语句数等,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TechCrunch
,
Fortune
)
【谷歌或推出内置网状
Wi-Fi
的
Google Home
】
据消息透露,为了进一步与亚马逊在语音助手方面竞争,谷歌正在考虑推出一款内置网状
Wi-Fi
的
Google Home
。
Google Home
和
Amazon Echo
相比,前者应用较少,且麦克风数量较少(
2
个对比
11
个,主要利用软件弥补)。而配置上网状
Wi-Fi
,将使
Google Home
在帮助消除家庭网络中的死角,减少设备的输出输入延迟,允许设备之间直接收发数据等方面具有优势。谷歌方面拒绝对该消息作出回应,目前也不知道该设备的定价。(
The Information
)
【
Facebook
在私聊中加入人工智能】
Facebook
在
Messenger
的私聊中加入了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款称作
M
的私人助理技术,能够根据对话双方之间的对话内容对用户提供建议,例如预订
Uber
或者向朋友汇款等。新功能目前仍为测试版,已经在
iOS
和
Android
系统中推出,主要由人类支持,但
Facebook
表示
M
能够足够好的检测语言并且自动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提高用户的消息体验。关于隐私性等问题,
Facebook
表示人类不会去触碰人工智能收集到的数据。(
Recode
)
【新型仓库机器人可替代叉车】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低成本仓库机器人的
Fetch Robotics
推出了两款新的仓库机器人
Freight 500
及其增强版
Freight 1500
,可以替代仓库中推车和叉车的作用。
Freight 500
与
Freight 1500
可以分别负载最多
500
千克和
1500
千克的货物,使用激光雷达和立体相机实现运输过程,单次充电续航时间达到
9
小时,并且可以在
1
小时内充电
90%
。尽管机器人的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精确性和灵活性仍然有待提高,因此目前大部分仓库采用机器人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方案。(
MIT Technology Review
)
【全美机器人出货量将在未来
9
年增长
200%
】
根据
ABI Research
的研究,
9
年后全美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目前的
3
倍,接近
100
万。机器人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与
4
年前相比,去年在美国销售的机器人增加了
40
%。尤其是汽车行业,占到了
2016
年工业机器人交付量的
70%
,总金额达到
12
亿美元。除去汽车行业外,机器人也在逐渐渗入各个行业,例如生命科学行业,自
2012
年以来,北美地区制药及生命科学相关机器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21%
,可以用于执行涉及危险化学品等的任务。(
Re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