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回响电影
推荐好电影,为爱电影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回响电影

这部剧,能拍出来就值得五星

回响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5-26 22:4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这个时代,任何新闻,无论好坏,都能迅速传遍千里,引发蝴蝶效应。


当一件负面事件在大众眼前曝光,它甚至能产生改变一个国家的力量。


这样一个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事件,往往有着非常复杂的前因后果。


Netflix的新剧《德里罪案》,就抓住了这样一个轰动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真实事件,抽丝剥茧, 细致而紧凑地还原了其背后的全过程


《德里罪案》

Dehli Crime


德里,印度的首都。 它有两千万多人口,但只有8万名警察,在这里发生的恶性案件每年多达一万多起,而警察对此无能为力。


这座城市还有着一个恶名: 强奸之都。


据说在印度,每20分钟就有强奸发生,但报案的数目远小于实际发生的数字,而最后获得法律制裁的犯人,更是寥寥无几。


面对这些刻骨铭心的数字,印度的警察是怎么做的? 国民又有什么反应?


事实是,他们大多置若罔闻。


直到一桩案子,惊醒了沉睡中的人们。


你可能听说过这个震惊世界的案件


—— 德里黑公交轮奸案



一对青年男女在看完电影后搭上了一辆私人公交,男性被殴打,而女性在行进的公交车上,被包括司机在内的6人轮奸。



不仅如此,她还遭受了非人的虐待: 罪犯将一根铁棍插进她的身体里,之后又从身体里掏出她的内脏。 当她被送到医院时,她的身上有15个咬痕,体内的肠子只剩5%。


这种惨状,光看文字就令人恶寒不止,做出这种事的,不是人类,而是一群恶魔。


在事发12天后,这个22岁的女孩因伤势过重去世。 印度国民称她为 “印度的女儿”


《德里罪案》这部剧,就改编自这一真实事件。


这一事件引发了印度国民的震怒,人们纷纷上街游行抗议,并谴责德里警察毫无作为,没能阻止犯罪的发生。



警察真的毫无作为吗? 事实上,在事发5天内,德里警察集中物力人力,将6名罪犯全部逮捕。


在追捕这6个罪犯的5天里发生了什么,在这起案件背后有什么错综复杂的真相?


导演兼编剧 瑞奇·梅塔 (Richie Mehta)花费四年时间调研和撰写剧本,通过向当时调查此案的警务人员取材,根据当时的案件调查档案,还原出了警察的侦查过程。



在一开始,梅塔和其他印度人一样愤怒,但四年的调研和编写中,愤怒转化为冷静的沉思。


而原定为120分钟电影的故事,也由于被认为无法容纳这段故事,被扩充成7集的剧集。


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全剧的信息量绝对撑得起这个时长。


第一集前半部分,主要人物悉数登场,印度警察系统的现状被清晰勾勒出来。


开头,受害者赤裸着倒在路边,警察赶往现场,一群人站在旁边围观,却无人施以援手。



在警车上,男受害人阿卡什意识清晰,呜咽着说出他们的遭遇。


而女孩 迪皮卡 已然神志不清,蔽体的床单沾满血迹,她只说了一句话: “他们对我做了很残忍的事,不要告诉我父亲。


警车呼啸着驶往医院,在女孩对医生的口述里,我们知道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有多么恐怖。


出于对被害者家属的保护,本剧没有出现任何强奸的镜头。


发现受害者的警察工作了34年,还只是基层警察,生活贫穷,事发时已经连续工作十几小时,连给妻子买药的时间都没有。



负责此事的副警务处长 瓦尔迪卡 ,是一个负责而严厉的警察。



事发前她希望向想出国留学的女儿证明印度是个很好的地方,值得留下。 但案件深入之后,她开始怀疑。


协助副警务处长的特警队长 布朋德拉 事发前一天,他刚刚抓住了持枪的恐怖分子。


由于他的警察身份,他屡次给女儿相亲失败,因为没人愿意和警察结亲。



入职一周的女警官 妮缇 ,来到德里寻求独立,但不仅她的父母跟过来了,还屡屡催婚。 事发后她负责陪伴受害者迪皮卡和她的家人。



警力不足,警察待遇悬殊,警察局资金不足,警察系统问题重重,即使有心维护正义,他们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事发之后,所有警察都抛开其他事情,在瓦尔迪卡的领导下,不眠不休地投入调查。


如何调查? 印度警察的落后令人惊愕。


一切都要动用关系,比如靠关系找法医来清理现场,而现场的警察竟然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法医亲自来犯罪现场。



比如工作到一半突然停电,因为警局预算不足,交不起电费。


虽然办案手段原始,但过程毫不马虎,一样的紧张精彩。


由于案件的特殊性,警察必须在很短时间内抓到犯人。


运用可以想到的各种手段: 实地勘查,排除嫌疑车辆; 找到所有和案件有关的人进行问询; 调查监控录像和通话记录,警察在一天内抓住了一名主犯。



多方侦查同时进行,过程紧迫而压抑,毫无喘息的时间。


随着案情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真相呈现在观众眼前; 摆在警察面前的矛盾与问题也越发复杂尖锐。


媒体不断散布不实信息,为搏眼球,一昧抨击诋毁警察。



群众被案件和媒体的大肆渲染激怒,走上街道游行,堵在警察局门口示威,计划对犯人处以私刑。



更让人心寒的是,政客抓住三方矛盾,试图逼迫正在积极调查的警察局长下台。



各方势力,打着正义的名号,实际都在阻碍调查的进行,这让负责的瓦尔迪卡心力交瘁。


但她明白,当她当上副警务处长那一刻,犯罪只是她需要面对的一部分。



2015年,BBC曾放出一部关于德里黑公交轮奸案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这部纪录片采访了受害女孩的家人,社会与女权的权威人士,以及一名犯人和他们的辩护律师等等。


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印度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是促使这些罪犯做出恶行的根源之一。


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植于被采访的犯人和他们的辩护律师的观念中。 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毫无怀疑,甚至很自豪。



不仅从男权观念的视角,《德里罪案》用如手术刀般锋利而冰冷的镜头,从社会的方方面面切开这个国家的脓疮,直视它的内在。


导演称:


我们想要说明和探索的是一种对大多数人来说难以理解的罪行,你不知道该从哪里思考。 虽然你不想思考,但它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话题。


没有印度片常见的歌舞元素,《德里罪案》完全是美剧的写实风格,冷峻而真实。



它用旁观的视角,折射社会的种种矛盾,细节处理得细致而用心,人物丰满而复杂。


比如以瓦尔迪卡为代表的上流阶层,住在别墅,能够供子女在国外念书,平时使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


瓦尔迪卡作为警察严厉而坚定。 但在面对受害女孩时,作为一名母亲,流下了心碎的眼泪。



她一心想向女儿证明印度在变好,在面对种种矛盾时,却开始动摇。


事发前的,六名罪犯只是普通的下层男性。


被逮捕后,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对不起自己的母亲。



难道他们没想到自己伤害的,也是女性?


一个警察试图解释这种 “无知之恶”



整部剧都围绕问句展开——


这个问句来自受伤女孩的父母。


来自渴望正义和安全的人民。


也来自年轻警察妮缇。



相比投身查案的老警察,她的任务是陪伴家属和受害者,以及配合警察维护治安。


当愤怒的人群冲向警察时,她只能举起警棍对向她本应保护的民众。



人民在向政府发问: 正义在哪?


而受害者的父母问她: 为什么是我的女儿?



但她答不出来。


他们都找不到答案。


而她的上司瓦尔迪卡回答,你想寻找意义? 算了吧。


这桩案件越到尾声,揭示的真相越发残忍。



尽管人民的呼声得到正视,印度出台新的反强奸法,措施更加严厉。


犯人得到应有的处罚,一名在狱中自杀,一名未成年人在青少年收容所服刑三年,其他四名犯人被判处死刑。


但事实是,情况并未好转。 从 2012 年到 2016 年,全国性虐待或性侵的登记案件从 2万件,增加到了 3万多件; 其中,未成年人性侵案从 8千多起,增加到近 2万起,五年内翻了一番。


惩罚6名罪犯,并不能使罪行停止蔓延。


《德里罪案》没有画出一个明朗的前景。 在剧末最后一幕,妮缇面对群众吊起的六个杀人犯的人偶。



黑色的人偶没有脸,恰似那些杀人犯麻木而空洞的灵魂。



引起这些罪恶的,更重要的是滋生犯罪的土壤,只要它没有改变,那么因强奸而被送上绞刑架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杀人者依然蛰伏于黑夜,伺机将罪恶的手伸向弱者。


群众的愤怒也将继续燃烧。


《德里罪案》在追问背后,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它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把一切思考隐于故事之内,用隐喻无声控诉一切罪行。


而答案,需要社会全体一起寻找。



往期精彩回顾
1.一回归就是豆瓣9.4,吹爆这个小变态

2.他运毒,他招妓,却给世界带来了温暖

3.豆瓣9.5分,丧气渣女也人人爱

4.豆瓣9.3,提前预定年度华语最佳

5.史上最硬核的成人向动画,从头嗨到尾

6.他们完成了史上最牛的「翻墙」

7.豆瓣8.4,这部剧引起社畜的极度舒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