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侦知棒
一个未经注册的神秘组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侦知棒

“为什么你生得和我们不一样?”

侦知棒  · 公众号  ·  · 2017-11-23 22: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收听↑ 文/东风夜   播/晨诵无声


  • 引子

老师:为什么作者写窗帘是蓝色的?

学生:因为窗帘是蓝色的。

老师:错!蓝色的窗帘具有愁绪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困郁的心境。

作者:我家窗帘真是蓝色的!

  •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错误的,不是说儒术本身就多么不对,是独尊不对”


很多人都吐槽语文的阅读理解,觉得标准答案都是过度解读,作者真有那些想法吗?不过,我对这种解读倒没那么反感,就算作者原意不是那样,我觉得也无妨。

李书磊有篇文章叫《反读》,说的是他读《两错认莫大姐私奔 再成交杨二郎正本》的感受。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给杨二郎、莫大姐定调定的是“奸夫淫妇”,但李书磊觉得这故事精彩就精彩在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者那样写,读者不一定要那样理解,李书磊把这种阅读体验称作“反读”:

至此我们完成了“反读”。我们从一个陈旧的故事中读出了一个新鲜的故事,从揶揄中读出了悲剧,将否定读成了赞美;一篇崭新的小说从旧小说中脱颖而出。我们实现了对小说的修改,我们参与丁小说的创造,并且从这种创造中获得了很大的愉快。

……

我们作为阅读者也对小说的叙述者怀着深厚的敬意。我们反对古人的观念,却欣赏古人的叙述,正是古人叙述的准确与丰富为我们提供了反读的可能,他们创造了一种他们自己未曾觉悟到的复杂性,他们有成见却又没有囿于成见,他们自身的优秀——那种质朴与敏锐——使他们超越了自己的成见。

也许柳永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真的喝了酒看见杨柳看见残月,没多想就这么写了。但你问我这句话好在哪,我还是会说柳永意象选得好,不管他主观上是否这样考虑过。

所以过度解读、不符合作者愿意,我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标准答案”,就像易中天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是错误的,不是说儒术本身就多么不对,是独尊不对”。

阅读理解最大的问题是就一个标准答案,别的答案都是错的,我的理解百分之百的对(满分),你的理解一点都不对(一分也没有),这未免有些过分吧?

  • “既然有思想的自由,就不能说是对与错,只能说是好与坏、精与粗而已”



吕世浩有本书叫《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别看这本书的书名是秦始皇,但这本书的重点不是介绍秦始皇的生平,这本书的重点是读历史的方法,秦始皇只是个例子。

在这本书的开头,吕世浩在介绍读历史的方法前,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大家都当过学生,请问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吕世浩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并不想在这转述,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段:

听见前面的问题,台大的同学们通常会回答:“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人生的态度”……这些答案严格上来说都没有错,只是不够精练。 因为每个人都有思想的自由。既然有思想的自由,就不能说是对与错,只能说是好与坏、精与粗而已。

社会科学、文艺欣赏上的事,对错是很难说的,不过这道理说来简单,实践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比方说我们的教科书选了《丑小鸭》,它把解读成丑下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为天鹅,就说这故事的主旨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后来,人民群众喝腻了鸡汤烦透了教科书,就把故事重点放在丑小鸭一开始就是天鹅上,说丑小鸭之所以能成天鹅是因为它生来就是天鹅,这故事的主旨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我个人其实对这两种解读都不怎么感冒,我看安徒生的原文(语文书是简写过的),觉得这故事的重点在于丑小鸭走向更大的世界成就自我。

当我跟人分享这个观点时,传统教科书派觉得我是他们的同类,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毒鸡汤派也认为我跟传统教科书派是同类,我和他们一样愚蠢。可能是我的错觉,我觉得他们都喜欢简单的判别,都喜欢用“对”“错”来贴标签,都希望说服别人、让别人跟他们保持一致。

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他们反不反教科书根本无所谓,我前面就说了,解读本身不是问题,标准答案才是问题。很多人反标准答案,其实只是因为他们不是标准答案而已,这样的反我觉得意义不大。

  • “为什么你生得和我们不一样?”


当然,对错虽不好说,但好坏、精粗总还是有的。吕世浩还有个观点,说中国学问讲层次,虽然都有道理,但有些道理比另一些道理更深。

还以《丑小鸭》为例,潘知常有一篇写《丑小鸭》的文章,我觉得他的解读就层次就更高,而且很贴今天的题,所以不妨搬作结尾:

生命的初生源于偶然:出身的贵贱、容貌的美丑、才能的高低、心志的强弱,谁都无法事先加以选择;而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是不可一世的巨人——起码不会永远都是,谁都无法事先加以预测。那么,正确的对策应该是什么呢?宽容,并且给每个人以自由发展、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

可是,丑小鸭的生存环境却并非如此。形形色色的动物都在自大的喧闹与争夺中生存,因为“她们认定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引号里的内容为安徒生原文),刚出蛋壳的小家伙们只看了一眼,就惊呼“这个世界真够大”;鸭妈妈更是觉得牧场的花园、养鸡场就已经是“广大的世界”了。

因此,他们无不自以为是,也无不自是其是:一只老鸭因为误孵过一次吐绶鸡蛋而认定全世界上只有两种蛋——鸭蛋和吐绶鸡蛋;青年野鸭和公雁的世界似乎除了谈恋爱、结婚这类问题再没别的了,甚至为此弄丢了小命也浑然不觉;猫咪绅士和母鸡太太则在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烟幕中各自陶醉,他们认定自己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而他们的主人,更是“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她更聪明的人”了。

当然,这种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也不免会遭遇“碰碰车”:比如鸭妈妈就觉得不会游泳是严重的问题——不下水,那可怎么活啊?而猫咪和母鸡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下水游泳才是愚蠢透顶的主意——下了水,还有命可活吗?

“我们和这个世界!”这,就是他们的招牌语言。

那么丑小鸭呢?因为他还没有出生就是一个“老是不裂开”的蛋,出生后,又“大得怕人”“一副丑相”,所以他们对他是既无同情的理解也无理解的同情。别的鸭子说:“呸!瞧那小鸭的一副丑相,我们真看不惯。”因此而不惜狠狠地啄他。理由很简单“他长得太大、太特别了”“因此他必须挨打”!鸡们看不起他,因为他不能生蛋,猫们看不起他,因为他不能拱起背发出咪咪的叫声和迸出火花。

“为什么你生得和我们不一样?”

可是,“我”又为什么必须和“你们”生得一样呢?是谁给予“我们”的权力,让无数个“我们”可以如此坦然、如此不假思考地去决定“我”的生生死死呢?


《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在一个封闭的小世界,丑小鸭就是一个怪胎,只有到广阔的大天地,丑小鸭的天鹅本质才能被看出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