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问了“中国每年有多少人得黑色素瘤”,好问题,我们现在来具体算一下:澳大利亚发病率为40/10万,据其总人口算出每年新发黑色素瘤10000-12000例;美国发病率按12/10万算,据其总人口算出每年新发黑色素瘤68000例;中国发病率按1/10万算,据我国总人口算出每年新发黑色素瘤13500例,我们看到,虽然中国发病率只有澳洲的1/40,美国的1/10,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发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甚至超越了澳大利亚。
除了发病率逐年上涨、新发病例绝对数不低以外,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多具备以下特点:⑴发病年龄:中位为55岁,女性发病高峰早于男性;⑵黑色素瘤分型亚型中以肢端和粘膜为主,与白种人存在明显差异(<5%);⑶初诊时分期:以II、III期为主(中晚期),白种人I、II期多见;⑷病理特点:45%患者伴原发灶溃疡, 40%原发灶深度>4mm,均高于白种人。可以看到相比欧美,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诊断时厚度更厚、多伴发溃疡、分期更晚、预后更差。究其原因,除了中国黑色素瘤自有的生物学特性外,还与中国人得病了喜欢忍着拖着,不愿意及时就医,未正规就医相关,导致常常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还是那句话,身体有不适,请及时找正规医院、正规医生就诊!!!
第三章:黑色素瘤的诊断、分期和基因检测
说了这么久,肯定有人问,我有个“痣”,要怎么诊断或排除黑色素瘤呢?大家都知道,肿瘤诊断金标准就是病理诊断,黑色素瘤同样不会例外。因此对于那些医生判断有风险的“痣”,切记不要去激光、冰冻,更不要去路边摊“点痣”,一定要做完整切除,送病理。临床上黑色素瘤患者前期因为不恰当操作耽误病情的比比皆是,除了切除之外的其他方式都有可能延误甚至加快肿瘤发展,一定要切记。
诊断明确后,下一步需要明确黑色素瘤的分期,大家可能也听说过TNM分期,对于黑色素瘤来说,决定T分期的因素包括肿瘤厚度、溃疡、有丝分裂率;决定N分期的则是淋巴结转移个数;决定M分期的则是远处转移的情况。其中T分期主要根据原发肿瘤病理来评估,这就是为什么到我们这治疗的患者需要做病理会诊的原因。而N、M分期则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经常有患者或家属问到问什么要做这些检查,原因在于黑色素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淋巴结、肺、肝、骨、脑等器官或部位,因此黑色素瘤分期检查必须包括头、胸、腹、盆增强CT,浅表淋巴结B超,骨扫描这些检查,或者也可行全身PET-CT+浅表淋巴结B超作为代替,只是花费要贵一些,但检查时间能缩短,治疗也能更及时。
说到基因检测,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毕竟多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全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测序花费高、性价比低,目前并不适合个体患者常规检查。我们所说的基因检测是特定的几个基因,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某些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导致病情进展迅速,常规治疗疗效欠佳。黑色素瘤的常见基因突变包括C-kit、Braf、Nras、PDGFR基因突变,也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常规检测的基因。存在基因突变的患者提示病情进展快,容易复发转移。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基因包括C-kit和Braf基因,携带C-kit基因突变的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敏感,携带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对威罗菲尼、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疗敏感,已经成为这些基因突变患者治疗的首选。
第四章:黑色素瘤综合治疗手段
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已经逐步成为了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武器在手,用的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大夫的水平。那么这些手段在黑色素瘤治疗的哪些阶段可以应用呢?
1.手术:早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首选,未见远处转移的患者需要行原发灶切除,同时根据病理厚度来决定扩大切除的范围,部分患者需要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来检查是否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若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则需要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再次强调,黑色素瘤患者千万别截肢,目前国际多项研究已证实,扩切2cm和截肢对于患者来说疗效无差别,但患者截肢后生活质量会下降一半。另外有一些姑息切除术,只为改善症状,无法延长患者生存。
2.化疗:经常听到患者甚至有些医生声称黑色素瘤对放化疗不敏感,确实,黑色素瘤是一种免疫原性很强的肿瘤,与其他肿瘤相比,放化疗欠敏感。但在过去几十年,黑色素瘤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化疗仍是重要手段。几年前,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更是作为晚期非突变黑色素瘤患者的首选。常用有效的化疗药物包括:达卡巴嗪、替莫唑胺、顺铂、卡铂、福莫司汀、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等。联合化疗的有效率更高,而方案的选择则需要黑色素瘤专科医生根据患者一般状况、基础疾病、转移状况等来决定。
3.放疗:一般认为黑色素瘤对放疗不敏感。有以下情况需要行放疗:①鼻咽、口咽黑色素瘤术后需要行局部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②骨转移灶放疗以控制局部骨破坏,减轻疼痛;③脑转移灶伽马刀治疗(立体定向放疗)以控制脑转移,全脑放疗意义不明确,目前在相关研究中;④部分区域淋巴结多发转移患者可行局部放疗,以降低区域淋巴结复发概率;
4.靶向治疗:原则上,靶向治疗包括“个体化靶向”和“广谱靶向”药物。
“个体化靶向”药物即包括Ckit抑制剂伊马替尼、Braf抑制剂威罗菲尼和达拉非尼、MEK抑制剂曲美替尼。携带这些突变的患者常规治疗有效率低,特定靶向药物治疗起效快,毒副反应相对小,除非经济原因外一般作为首选。“广谱靶向”药物则包括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阿帕替尼、多靶点抑制剂索拉菲尼、索坦、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等。值得注意的是,“广谱靶向”药物需要与化疗药物联合方能达到最佳疗效,如何搭配、处理副反应都需要黑色素瘤专科大夫参与指导。
5.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最近5年来肿瘤界最热门的进展。但其实回顾黑色素瘤的治疗历程,免疫治疗已应用多年。十余年前,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随机研究即证实并确认大剂量干扰素作为皮肤黑色素瘤辅助治疗首选。而近几年的新药伊匹单抗、PD-1单抗、PD-L1单抗更是让黑色素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典范。这些药物在欧美黑色素瘤患者中取得了可谓神奇的疗效。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PD-1单抗虽然在黑色素瘤中疗效显著,亦存在其作用特点:(1)PD-1单抗并非通吃所有黑色素瘤亚型:目前的临床研究提示,PD-1单抗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疗效最好,肢端、黏膜型次之,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疗效最差。(2)PD-1单抗治疗适宜人群选择:关于PD-1单抗治疗的适宜人群,一直依据临床研究数据的更新而不断变更。从目前的多项研究来看,PD-1单抗在无基因突变、瘤负荷小、LDH正常、无肝脏等重要脏器转移、非快速进展期、PD-L1表达更高的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
总体来说,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肿瘤。但并非得了黑色素瘤就判了死刑,像李香山那样直接放弃治疗更是不值得效仿。很多早期黑色素瘤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之后可能不会复发,或者至少延长了复发的时间,转移的患者也能够延长生命、减轻痛苦。
笑对生活,规范治疗,尽好自己本分,相信上天终会垂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