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产品犬舍
汪汪,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小红书“难民经济”真的是泼天的富贵吗? ·  15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做AI应用的亏麻了!但做AI教人谈恋爱的应用起飞 ·  昨天  
91产品  ·  如何构建连锁标准化体系.ppt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程序员真的会看PRD吗?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B平台如何防止用户飞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产品犬舍

纯银跨年专栏:产品的顶层设计与演变路径,关于创造力的一则鲜活案例,聊聊功能命名的文案逻辑

产品犬舍  · 公众号  · 产品  · 2025-01-17 09:15

正文

我在产品领域的输出,首发在名为「犬校」的 Slack 私密产品社区,精华贴转至付费订阅的「小报童专栏」,每月再从专栏选 3 篇发公众号。

12 月去北海道跨年,停更两周,所以这次的合集是 12-1 月的跨年合集。

以及,我的小报童专栏有个新年促销,99-20=79 元。今天(周五)是促销最后一天,购买链接在内容末尾。
一、产品的顶层设计与演变路径

很多人觉得,对复杂事物的决策是一盘大棋,应该有着高明的顶层设计,精巧的结构设计。而我经常说,管理产品也是管理几百万,几千万,几亿人的心理预期与行为方式,因此管理产品与管理社会有诸多共通之处。

对于这部分,管理产品有一些朴素的原则。

首先,无论怎样优秀的产品设计,用户都有可能不遵循你设计的规则,这是必然发生的。即便是最高阶的产品经理,“手稳” 的概率也不可能超过 80%。

基于这一点,产品设计并不是把多个漂亮的功能点,高明地组装起来。即便是最高阶的产品经理,每个功能点被用户符合预期地使用,概率不超过 80%。那么五个功能点互相连接起来并符合预期,概率就是 80% * 80% * 80% * 80% * 80% = 32.8%。(真实情况比这个复杂和困难许多)

顶层设计越复杂,产品失败率也就越高。

因此,产品设计一开始并不存在什么高明的顶层设计,精巧的结构设计,而是独立对多个功能点下注。一旦发现哪些功能点,用户的使用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预期,再沿着这部分的用户行为与用户价值,顺着用户的使用方式继续向下延伸。

如果延伸出来的用户价值足够大,则以此为主路径,围绕着主路径继续投资更多的功能点,让主路径变得更强壮。

真正的顶层设计是大方向与价值观设计,而不是交互与功能设计。

所以我经常说:产品不是产品经理设计出来的,而是在核心用户的使用行为上演变出来的。这是一个深入且精妙的产品知识点。

管理产品如此,管理社会也是如此。很多政策只是为了解决局部的问题,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神,从一开始就预测到了所有变数,做出了准确的全局判断。解决局部问题往往存在跷跷板,一头收益一头受损,目的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解决当时面对的最突出的困难。

解决了当时最突出的困难,也可能给未来埋下隐患。

我一直不太赞同 “世界就是草台班子” 这样的情绪发泄,这就是现代智人当前进化阶段的局限性,就像生老病死一样的局限性。

以及我在微博里曾经说过,所谓结构性的历史问题,是指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可能存在不合理因素,但目前已达到均衡稳态的大环境。如果要激进改革结构性的历史问题,面对最大的风险不是既得利益的阻力,而是对均衡稳态的破坏,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混乱。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专政就是一例。大混乱同时导致原本的目标也无法达成。

进化论如是,管理社会如是,管理大型产品亦如是。
二、关于创造力的鲜活案例

8 月和孟岩聊到创造力,恰好有一个非常鲜活和生动的案例。

在创造力方面,孟岩希望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摆脱业绩指标的压迫,让团队施展创造力。

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和他不一样。

我认为,创造力来自两部分:
  1. 这个人,在这个领域,他具备多少创造力?创造力的培育和成长极其缓慢,主要是刷天赋
  2. 他的创造力和工作目标是否吻合?

我以己推人,一个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创造行为带来了极其强烈的正反馈。有这个能力而不使用,就像是爸妈没给自己零花钱就绝不撸管一样。

许多人把自己 “不创造” 归咎于缺乏外部奖励,这是很荒诞的。创造力强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没有或者平庸,误以为这是环境导致,只缺一笔赏金。

事实上,当一个人的创造力与他的工作目标或兴趣爱好一致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施展创造力。尤其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创造” 本身就是给他自己的奖励,是快感数倍于射精且持久的颅内高潮。

但环境的影响也是真实存在的,影响在于上面提到的:他的创造力和工作目标是否吻合?

我恰好有一个非常鲜活和生动的案例。

有知有行的一位 PM,有着极佳的交互想象力和交互品味,但产品架构与规划是他的短板。如果方向和重点偏差,交互也无从发挥。

后来我跟他搭档,我来定产品架构,功能架构,他用出众的想象力和品味来出交互初稿,我和他面对面逐字逐像素地推敲,把设计稿定下来。

磨合半年以后,我对他大加赞赏,当面说:以前的 PM 下属更像是我的手,但你是我的拍档。离了你,我无法一个人完成这些方案;离了我,你也不行。我们互相依赖,谁都离不开谁。

也就是当创造力和工作目标吻合时,这位 PM 爆发出了令我惊叹的交互创造力。改变仅仅在半年之内。

所以,我对于鼓励创造力的观点是:
  • 寻找和识别那些有创造力的人,给他们权力与资源
  • 识别他们的创造力在哪些方面,制定匹配的工作目标
  • 让他们放手去做,并不断微调工作目标,维持公司利益与个人能力一致
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没有或者平庸创造力的人来说,只需要保持执行力,跟着头羊走就好了。施展创造力是少数人的使命,不需要让整个团队来刮彩票——低中彩率反而会带来绵绵不断的内耗。
三、产品功能命名的文案逻辑:精确与好用

去年下半年,在有知有行有个关于产品功能命名的案例,值得聊一聊逻辑与经历。

首先,这个功能之前的名字很多,比如:
  • 子账户
  • 多账户

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的一部分储蓄安排具体用途,包括金额目标与日期目标:「大概在多久之前要用到多少钱」,为此进行储蓄与投资。

每个具体用途都以物理账户的形态存在,账户可以单独管理,投资与提现。

但在功能命名的时候,出现了内部分歧。

理想目标当然是一个,朗朗上口,表意清晰,一看就能明白的名字。但想不出来。因为 “给一部分储蓄设置具体用途的独立账户” 这件事,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需要培养的新习惯。

如果不符合他的旧习惯,很难找到他一看就能明白的功能命名,这里存在绕不开的市场教育成本。

内部分歧在于,一部分人认为 “看懂命名是最重要的事”,一眼看不懂,用户就走了。

而我认为,用各种产品牵引手段,让用户去尝试了解新概念是可以做到的。重点是用户了解之后,功能命名可以精确表达产品价值,也易于记忆和应用。

于是出现两个方案之间的 PK:
  1. 「账户规划」,一眼大概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表意含混
  2. 「心理账户」,一眼看不明白,理解产品价值之后觉得还蛮贴切的

PK 下来,账户规划胜。

我同意先用「账户规划」这个名字上线。

但一个月后,其他人也觉出不对味了:
  • 我要在有知有行建一个账户规划
  • 我的一个账户规划是这样的
  • 推荐你去有知有行设置一个账户规划

夹舌头啊,朋友,说出来夹舌头啊。

原本就是一个旧习惯里没有,从头建立新习惯的新概念,概念还有一点小复杂。如果用「账户规划」这样的旧词汇,表意含含混混,沟通与使用都有不便,对建立新概念反而是一种阻碍。

我显然是 「心理账户」的支持者。当你理解其价值以后,心理账户是对新概念的精确表达,同时也易于记忆和应用。
  • 我要在有知有行建一个心理账户
  • 我的一个心理账户是这样的
  • 推荐你去有知有行设置一个心理账户

在支付解释成本,教育成本以后,「心理账户」这个新词汇就会用得很顺。

这也是我一贯的命名风格,不要吝啬市场教育成本,我更关注用户理解新概念之后,命名是否精确和好用。

比如说,2011 年我在网易做 “云相册” App,内部反对说看不懂啊,结果没两年,“云” 就被市场普及。

2021 年在 taptap 做云游戏 “云玩”功能,内部还是反对说看不懂啊, 应该叫 “快玩” “秒玩”,我很坚持,云玩才是对这个功能的精确表达,上线后果然通行无阻。

就像我经常说,做产品要为深度用户服务一样,功能命名的重点也要放在老用户体验上,优先照顾老用户的记忆与应用,其次再考虑新用户是否容易看懂。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以老用户为主,同时积极支付成本去教育新用户。

至于有知有行的这个案例,因为真的夹舌头,上线一个月后,孟岩主动改用「心理账户」。虽然未必能说服当初激烈反对的同事,但我和孟岩终归能达成一致。


以上内容来自我的专栏「纯银的产品分析 · 无限季」,预计一年更新 100 篇。购买无限季,赠送过去的 1-7 季全家桶

点击 “阅读原文”,99 元(新年促销打折至79 元,周五是促销最后一天)购买无限季的永久阅读权。

推荐文章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小红书“难民经济”真的是泼天的富贵吗?
15 小时前
91产品  ·  如何构建连锁标准化体系.ppt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程序员真的会看PRD吗?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B平台如何防止用户飞单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色系】黑色包装可以有多酷?
7 年前
刘晓博说楼市  ·  创业板传来大利空:小三要转正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