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月4日0-24时,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均为广州报告,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和尼泊尔。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2例,广州报告9例,来自印度和塔吉克斯坦各3例,其余3例分别来自马来西亚、科特迪瓦和缅甸;深圳报告2例,均来自中国香港;江门报告1例,来自马来西亚。新增出院3例。
截至2月4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134例(境外输入738例)。目前在院45例。
有微信群传播虚假红包链接,别领!
近日,在很多微信群里看到各种各样的“红包”链接,“春运补贴”、“隔离补助”、“抗疫补助”等,这些链接伪造页面内容,并诱导用户再次转发,但实际为传播虚假内容。
比如这条虚假红包链接:“全省花费金即将发放,人人都享受,我抢到154.73元”,其中“全省花费金”很容易让人误解成各省市派发的“消费券”,而“我抢到154.73元”也并非转发人自己所写,是系统在转发前就已经设置好的,就是为了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实际上,咨询一下转发的人就知道,他也没有拿到这笔钱!
这类“红包”链接冒用官方头衔或热门事件编造虚假消息,往往会包装成各种容易让人上当的形式,比如一条逼真的语音消息、邀请加群提示、“我已经领到了”等,通过各种说辞诱导用户点击。
以蹭热点的“抗疫补助”虚假红包链接为例。
点击领取后,不断显示有用户领取了“红包”。其实这是提前设置好的程序,并不是真的用户。
此时如果将页面下拉,就会发现上方出现“网页由dsnjzq.jzfsxs.cn提供”字样。
通过SEO综合查询,发现这个网址并不是腾讯官方网址,也不是一个官方公司。
很多人出于对好友的信任,点击后继续分享给其他好友。加上“红包”流程繁琐,一次又一次的分享,让很多人不愿意“前功尽弃”,造成恶性循环,传播量极广。
假如“红包”“分享成功”以后,会让用户关注一些不知所谓的公众号。
更有甚者,当你在领取“红包”的过程中,想要退出或后退时,页面便会自动跳转到赌博、低俗、色情等网站,甚至还会被套取个人信息。
除此之外,这些红包也不要领:
1.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
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个人信息,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的红包,绝对是假的。
2.分享链接抢红包。
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红包。
3.与好友共抢的红包。
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合体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块,才能提现。
4.高额红包。
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骗子。
5.“AA红包”。
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6.拆红包输密码。
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可能是假红包。
石家庄:
离石返乡人员不再提交返回地接收证明
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优化在石外地人员纾解工作流程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方便因疫情滞留在石外地群众安全有序离石返乡,市政府已于2021年2月3日明确不再提交返回地接收证明。有返乡需求的在石外地群众可到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相关手续。
国家卫健委:
全国累计报告重点人群
接种新冠疫苗3123.6万剂次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2月4日举办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月3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23.6万剂次。
本周前3天,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向好,所有省份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均在10例以下。随着疫情发展和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国内仍有新增中高风险地区,防控工作不可有丝毫松懈。
来源:广东卫健委、平安湖北、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视点
连州市民发现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的,请拨打这个电话举报!
扫黑除恶是一场人民战争,市民群众若在连州发现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请马上拨打0763-110或0763-6623226举报,对举报线索和举报人,有关部门将严格保密,经查证属实的按规定给予奖励。
连州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