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意义/1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8
第三节 相关研究的历史回顾/13
第一章 道势背景下的《史记》文本问题/29
引言/29
第一节 道统与治统/30
第二节 太史公之意/35
第三节 汉武治统与《史记》的文本问题/41
第四节 史书续改与史家道统的易位/48
第五节 作为权力象征的《史记》及其史书化/54
余论/58
第二章 汉晋士人的抄读与《史记》文本之变迁/60
引言/60
第一节 内廷本及其抄读/61
第二节 家藏本及其抄读/68
第三节 《史记》文本的层累与变迁/75
第四节 经典化与《史记》经典文本的形成/93
第三章 从古写本看汉唐之际《史记》的抄写与阅读/101
第一节 《音隐》与写本时代《史记》的抄读特质/101
第二节 吐鲁番《史记》写本残片与《史》《汉》对读的风习/108
第三节 从《春秋后语》残卷看晋唐史家的《史记》阅读
——兼论《史记》的文本衍生现象/128
第四章 裴注八十卷集解本《史记》篇目考/144
引言 裴氏八十卷本之旧不可复见/144
第一节 《二中历•经史历》所载八十卷集解本《史记目录》/146
第二节 论《史记目录》为《集解》篇目之旧/159
第三节 《史记目录》与古书篇卷的再认识/164
余论/166
第五章 从写本到刻本——唐宋之际《史记》传本的变迁/169
第一节 刻本时代与《史记》的文本规范/169
第二节 写本与刻本的兴替——刻本时代《史记》的形态转变与文本校订/176
第三节 从《史记目录》看写刻演变与《史记》篇名篇序之改易/190
余论 刻本时代与《史记》写本的淡出/204
第六章 《订正史记真本》与《史记》真本问题/206
第一节 《订正史记真本》与宋代《史记》删本/206
第二节 洪氏“真本”之形貌/210
第三节 《史记》“真本”之遗音/216
余论/218
第七章 长安、西域与东瀛——大江家国写本与日本平安时期的《史记》阅读/219
第一节 《史记》文本的传入及其在平安时期的传写阅读/219
第二节 大江家族与博士家的《史记》学/226
第三节 大江家国写本的传写特征及其致误规律/232
第四节 批注、师说与背隐义/241
余论 长安、西域与东瀛:日藏古写本的再思考/250
附录 日藏大江家国写本《史记》所见中古佚注八种考述/252
第八章 余论:《史记》阅读的四个向度/268
引言/268
第一节 政治性阅读/269
第二节 应用性阅读/271
第三节 文献性阅读/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