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沈阳网  ·  突发!大S徐熙媛离世!年仅48岁! ·  昨天  
沈阳网  ·  突发!大S徐熙媛离世!年仅48岁! ·  昨天  
新华社  ·  就在明天,一起期待! ·  昨天  
南方日报  ·  @广东人,蛇年第一波回南天可能要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这条库布其沙漠公路通车20年  见证沙区的“绿色追寻”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21 17:32

正文

图为内蒙古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穿沙公路。(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115公里,双向车道。这条横穿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公路,曾被誉为“大漠奇迹”。1997年修建以来,这条穿沙公路承载使命,成为沙区人民“绿色追寻”的有力见证。

      

大漠秋风起,只听树叶沙沙响,却不见沙尘扑面来。这条南起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北至巴彦淖尔市乌拉山镇的穿沙公路两旁,被五公里宽的密实林带簇拥着,将沙漠牢牢挡住。然而20年前,这里大漠浩瀚无路可寻,将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杭锦旗“封锁”,一代又一代沙区人被闭塞和贫穷禁锢着。


图为1997年修建穿沙公路时的场景。(资料图片)

      

杭锦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在穿沙公路修建之前,东西走向的库布其沙漠占杭锦旗面积的40%,而且还在不断侵蚀着良田和草场,沙区农牧民甚至难以解决温饱。要让沙退人进,而不是沙进人退,沙区人民一直思索着如何改善生态,让日子富裕起来。

      

修路,成了大家的共识,让窝在沙里的人走出去,才能看到发展的希望。

       

1997年6月,穿沙公路开工建设。在库布其沙漠沉寂的人们,开始了对恶劣自然的抗争和探索。杭锦旗的干部职工、普通老百姓,都加入到筑路大军中,分南、中、北三路开进沙漠,一次次战胜风沙、高温、缺水的困境。1997年11月,巴音乌素至独贵塔拉全长51.4公里的砂石路开通,到1999年,穿沙公路三级油路全线贯通。

     

穿沙公路建成,打通了杭锦旗梁外与沿河的世代阻隔,将109国道和110国道连通,车辆往来穿梭,为杭锦旗带来勃勃生机。生态向好,带动旅游业、种养殖业、新型生态产业等不断发展,沙区人民终于告别贫穷。

      

为守护好这条来之不易的穿沙公路,杭锦旗不断进行沙漠生态植被建设实验,在这片曾经的“生命禁区”中,造出一片广袤的绿洲。杭锦旗林业局副局长蒋有则介绍,截至目前,杭锦旗穿沙公路两侧共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飞播造林56万亩,设置沙障4.7万亩,封沙种草107万亩。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二等奖。2010年,杭锦旗林业局在穿沙公路中段建起一座防火瞭望塔,这座沙漠中的防火瞭望塔,向来往路人表达着沙区人民的喜悦和自豪。


图为位于穿沙公路中段的沙漠防火瞭望塔。(新华网曹桢摄)


这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这是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的内蒙古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生态林区。(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这是内蒙古杭锦旗农民在收获库布其沙漠中种植的西瓜。(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随着这条交通主动脉的打通,随后阳巴线、阿门其日格至独贵塔拉运煤专线、塔然高勒至锦泰工业园区运煤专线、沿黄一级公路等相继通车,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像绿色的绳索,将库布其沙漠牢牢地固定。

      

据了解,新建的双向四车道穿沙公路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原穿沙公路将不再是出入杭锦旗的唯一通道。20年使命完成,而沙区人民仍在路上,追寻绿色中国梦。


大家都在看


刚刚,“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双一流”大学为何分A、B?教育部回应

 

重庆一高校开设“网红学院”?校方回应



来源:新华网

记者:曹桢

编辑: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