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工力量
中国工业科技新闻的权威观察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P头像集  ·  壁纸|4K iOS 壁纸 ·  昨天  
于小戈  ·  砸下5亿,还是悔婚了... ·  3 天前  
莓辣MAYLOVE  ·  12.25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工力量

王孟源:不敢对英文媒体如此胡扯,就在中国炒作?

科工力量  · 公众号  ·  · 2017-08-09 09:06

正文

(王孟源  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后转往金融界)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面,批评了张首晟教授有关“天使粒子”的炒作。这并不是说张教授的物理研究,和超弦一样是个假大空的大忽悠。事实上,手性Majorana费米子在凝态物理中,以虚拟粒子的形态被发现,仍然是个重要的结果,只不过张教授对媒体的炒作太过了头。


我在那里的论点主要有三项:


1)Majorana费米子是自己的反粒子,这个特性和天使的关系太过牵强,只有商业性炒作才会为了激起欧美基督教社会里大众媒体的兴趣,而把两者强行胡扯在一起;


2)虚拟的Majorana费米子在过去五年,已经有多个凝态物理团队做出发现,张教授发现的手性Majorana费米子是一个特例,所以即使“天使粒子”名副其实,张教授所吹嘘的功劳也不全属于他的团队;


3)张教授的炒作,在专业和半专业的层次,是完全针对中国的。在受美国科普媒体以英文访问的时候,张教授就没有忘记要提起过去五年其他团队的成就,也没有向记者吹嘘他是诺贝尔奖的大热门。


公道自在人心,张教授的成就,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到了该得诺奖的层级。我原本就觉得,张教授身为名校的终身教授,有很优越的研究环境,所以分心去办风险投资公司,还宣称自己会“100%地做物理,也同时100%地做风投”是既不诚实,也不负责任的态度。


结果我和其他一些专业人员对事实的揭露,还是不足以劝阻张教授。他最近又发表了一篇公关文章,其中居然发明了一个“粒子-准粒子相对性原理”。


这个论述是典型的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狡辩术,它的目的是把高能物理里面的真实粒子和凝态物理里面的虚拟粒子混为一谈,这当然是谬误的。张教授不但不可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这样的高论,事实上也不敢对英文科普媒体如此胡扯,只有中文读者才有幸能看到如此惊人的结论。但是张教授的论述完全基于超弦理论,所以不但中国的凝态物理学者无法反驳,就是中国的高能物理界,也因为专注在实验和现象学上,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知其奥妙。我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张教授说,在超弦理论里,粒子是超弦的激发态:当超弦不振动的时候,是真空;当超弦被激发之后,开始振动,第一个激发态是轻粒子,例如电子;更高的激发态对应着重粒子。我想问读者一个问题,你读了张教授的描述,是怎么理解“重粒子”这三个字的?高能物理里面,和电子性质完全相同,只是质量较高的,还有两个粒子,就是渺子和陶子,那么渺子就是超弦的第二激发态,陶子是超弦的第三激发态了?


完全不对!超弦理论根本无法把任何两个已知的粒子联系在一起,它所谓的重粒子都是假想的未被发现的东西。换句话说,超弦必须假设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都是个别的第一激发态,每个粒子都对应着自己特别的弦,电子有自己的弦、渺子有不同的弦、陶子又有另外一种弦。标准模型有17个粒子,超弦理论就必须假设有17种超弦(其实有无限多种,至于为什么只有17个粒子被发现,超弦理论也完全没有答案)。


所以即使我们接受张教授所说的“以超弦作为基本实体的观点出发”,也不能得到“超弦理论将基本粒子解释为普朗克尺度下弦的不同振动模式”的结论,那么自然他所说的“标准模型里的基本粒子看来也是准粒子”也就是胡扯。


请注意,张教授的文章里,只给了电子做为“轻粒子”的例子,并没有明确地定义“重粒子”指的是什么。所以他完全可以在被揭穿之后回答说,是读者自行误解的。这就是我在上一篇文章里面提过的,现代美国科学界写公关文章,喜欢故意用模棱两可的句法来误导大众媒体的记者。连有咨询资源的记者都会被误导,那么一般读者更加不可能拆穿骗局。


前面的论证推翻了张教授所用的逻辑,但是要证伪他的“粒子-准粒子相对性原理”,我们仍然必须找到至少一个粒子(即高能物理里面的基本粒子)和准粒子(即凝态物理里面的虚拟粒子)之间的根本差异。这其实很简单,我在这里只提一个无需现代物理专业知识也能理解的,也就是基本粒子可以在任何一个空间点独立存在,不需要其他粒子做为背景。


高能物理的仪器或许很多、很大、很贵,但是它们都是用来产生和测量基本粒子,而不是用来维持他们生存的。相对的,凝态物理里面的虚拟粒子只能在特定的凝态系统里存在,不能飞行到样品之外的空间里。因为它是虚拟粒子,所以它不能独立于样品。样品的温度、电压、磁场和其他性质如果不对,虚拟粒子就可能无法生存。


用物理术语来说,基本粒子可以被看成是空间的激发态,但是虽然两者都是激发态,并不代表粒子和准粒子是一样的东西,因为后者只是特定样本里的激发态。空间弥漫整个宇宙,凝态样本自然不能相比。这其实不是正与准之间的差别,而是真实与虚拟的差异,所以别的作者用“准粒子”一词,我却宁可说“虚拟粒子”。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的座右铭之一,是做人第一,专业其次。在学物理的时候,我宁可做一个诚实的失业者,也不愿意发超弦这样的假论文来开展自己的学术生涯。后来改行专心做投资银行的事业,仍然宁可不赚钱,也不欺负客户。张教授在学术上的成就已经很可观了,但是在“100%地做物理,也同时100%地做风投”之余,不知还有多少百分比留下来做人?


【后注】海洋中有一种生物,叫做Sea Squirt(海鞘)。它在早期随波逐流,寻找一个立足之处,靠的是一个简单的神经系统。一旦找到一块合适的石头,它吸附其上,从此一生不再移动,靠过滤水中的废料杂质为生,这时它转化成晚期形态。这个转化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消化掉已经没有必要的脑。


有些教授,就像海鞘一样,拿到终身职之后的第一步,也是先消化掉已经没有必要的大脑,张首晟似乎也是其中之一。根据论文主作者王康隆,张首晟根本没有参与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在论文初稿发表了十个月之后,也就是今年四月才自己要求被列入通讯作者之列。就凭这样的贡献,他居然有脸蒙骗杨振宁先生,让杨先生以为他值得竞争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根据一位认识杨先生的人士的私人通讯),真是无耻之尤。


张首晟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本文由“科工力量”内容团队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