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杀出一个超级隐形冠军:深圳市尚鼎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尚鼎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IPO。
招股书显示,尚鼎芯是一家功率半导体供货商(无晶圆厂),从事定制化功率器件产品的开发及供应。“无晶圆厂”指的是:只负责设计,但不自建晶圆厂,制造外包。
其主要产品为MOSFET——一种利用电场效应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拆解:这个百亿级赛道,未来还有哪些新机会?
年营收过亿
尚鼎芯成立于2011年,在2024年10月变更为股份制公司。作为一家从未融资的企业,尚鼎芯的创始人刘道国是一名行业老兵,在功率半导体行业有逾20年经验。创业前,他在珠海南科集成电子有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之后在深圳市茂钿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业务经理,主要负责客户维护、市场开发等。
尚鼎芯提供的产品包括电源转换器和电池管理系统,囊括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新能源及储能、医疗设备等应用场景,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手持电动工具、无人机、各种消费电子适配器、LED照明、户外储能等应用产品。
财务方面,尚鼎芯2022年、2023年、2024年收益分别约为人民币1.67亿元、1.13亿元、1.22亿元,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9329万元、6215万元、6921万元,年内盈利分别约为人民币5360.9万元、3101.7万元、3511.2万元。
产业链拆解
尚鼎芯所在的产业是:(无晶圆厂)功率半导体。通俗地说,这是一种负责处理功率的电子元件,就好像是电子设备的 “电力控制中心”。
该产业链可拆解为:上游是材料与设备供应商,提供芯片设计所需的底层技术和生产设备。中游是设计与制造协同,聚焦芯片设计与工艺合作。下游是应用拓展层,包括应用场景和销售渠道。
2-1 上游:材料和设备供应商
2-2 中游:设计研发制造商
2-3 下游:应用与终端市场
赛道全景
指专注于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但将晶圆制造外包给代工厂的企业模式。
3-2功率半导体的分类
3-3 产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3年达65亿美元(约468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速8%-10%,中国市场规模约18亿美元,增速12%-15%。核心驱动力为新能源汽车(IGBT需求占比超40%)、光伏储能及工业自动化。细分领域中,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器件增速最快(25%),主攻高频高效电源与5G基站。
3-4 发展阶段
无晶圆厂功率半导体处于成熟早期。在新一代技术出现之前,新晋玩家缺乏进入机会。表现为:中低端产品技术成熟且市场集中;高端领域技术瓶颈待突破,国产替代加速;行业标准逐步完善,但生态竞争尚未定型。
3-5 关键驱动因素
核心驱动逻辑有三个:
需求端:新能源车、光伏等市场爆发直接拉动高压高频器件需求;
供给端:第三代材料(SiC/GaN)突破推动性能跃迁,倒逼传统硅基替代;
政策端:碳中和目标加速技术国产化,打破海外垄断(如英飞凌/安森美)。
上游产业链刨析
无晶圆厂(Fabless)功率半导体的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四个核心环节:材料供应、设备供应、设计工具和制造工艺支持。
4-1行业现状:
国内硅基衬底(如沪硅产业、TCL中环)已实现国产化,但高端SiC衬底(如6英寸以上)仍依赖进口(Wolfspeed、ROHM等国际厂商占全球80%份额)。其他部分国产化率较低,比如外延片技术门槛高,国际厂商(英飞凌、Cree)主导市场,国产化率不足30%。
4-2 主攻任务与难点
4-3所处地位强弱
上游产业链整体处于弱势地位,弱势根源:高端材料(如SiC衬底)、先进设备(EUV光刻机)、EDA工具和IP核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壁垒高,议价权被国际巨头(如Wolfspeed、ASML)掌控,国产化率不足30%。
4-4主要代表玩家
中
游产业链刨析
中游主要聚焦芯片设计、工艺协作及封装设计,具体包括功率分立器件、功率模块和功率 IC,其中功率 IC 又包含电源管理芯片、驱动芯片等。
5-1行业现状:
中国是最大需求国但自给率低。技术上,向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应用渐广,国产替代成为国内企业重要发展驱动因素。
5-2主攻任务及难点:
5-3所处地位强弱
中游产业链整体处于中等偏强地位,但存在关键短板。中低压MOSFET设计(如比亚迪、斯达半导)接近国际水平,国产代工厂(华虹、中芯国际)支持成熟工艺(28nm+),满足主流需求;但高端车规级产品仍受制于技术壁垒,需突破高压仿真等壁垒。
5-4主要代表玩家
下
游产业链刨析
功率半导体下游主要是应用与终端,在汽车领域有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等;工业领域有变频器、工业电源等;消费电子领域有电源适配器、LED 照明系统等;还有光伏领域的逆变器、储能领域的储能变流器等。
6-1 行业现状
中国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企业占据全球30%份额,但高端封装(如车规级银烧结)仍依赖进口材料。
系统集成:比亚迪、华为等企业在车载电驱系统领域快速崛起,但高端工业模块(如伺服驱动)依赖外资品牌。
终端应用:新能源汽车(IGBT需求占比超40%)、光伏逆变器(国产化率超50%)需求爆发,但车规级模块(如SiC器件)仍以进口为主。
6-2所处地位强弱
高于中游和上游。下游在消费电子和光伏领域表现强势,但车规级模块与高端工业应用仍受制于技术和材料壁垒,整体处于中等地位(国产替代加速,但高端依赖进口)。
6-3主要代表玩家
未来1-3年新机遇
7-1 新兴市场加速渗透
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及消费电子需求持续爆发,成为核心增长引擎。电动车渗透率提升(中国2025年目标超40%)推动IGBT和SiC器件需求,光伏逆变器大功率化加速国产替代(中国市占率超70%)。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GaN)凭借耐高温、高频特性,在快充桩、数据中心电源等领域加速普及,成本下降进一步撬动市场。
7-2技术创新推动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整合催生新机遇。先进封装技术(晶圆级封装、银烧结)降低车规模块成本,国产厂商切入国际供应链;消费电子快充(200W+)、无线充升级推动GaN适配器小型化。国产替代深化(IGBT市占率从35%→50%)、车规级认证突破(AEC-Q101通过率提升)及供应链自主可控(SiC衬底良率突破60%)将加速国产厂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提升。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图片源自AI。
铅笔道近期推出了一款爆炸产品——媒体VIP会员,核心亮点是:以一顿午餐的价钱,聘铅笔道为你的年度媒体顾问,1年6次专属顾问时间,做你媒体圈的贴身朋友。详情可以查看
链接
想商务合作,请联系:
renguozhou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