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男子火海被救,2年后跨千里跪谢恩人 ·  11 小时前  
新北方  ·  沈阳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事关开学! ·  2 天前  
新北方  ·  老方便了!“辽宁医保”上线新功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观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8-23 18:59

正文

导  读

日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BIRTV2024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围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重大主题,演讲嘉宾从内容创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等多个维度,分享实践经验和前瞻思考,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内容为王,推动视听内容

全方位 创新、IP化发展


优质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要符合新时代的需求,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近年来,广电视听行业加大内容创新力度,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视听内容竞相涌现。

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叙事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内容源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广电行业融合新时代新精神,寻找能与当下产生对话的文化图景,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精品节目。例如,2024年河南卫视龙年春晚聚焦“龙”的习俗和元素,策划舞蹈节目《龙舞》,将大鼓、笛子、琵琶等民族音乐与电子音乐、摇滚乐、说唱等元素融合,展现了传承千年的社火“舞龙”祈福民俗,将传统文化赋予现代视角的新诠释。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视听内容。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味的迎合观众的眼球,给予短期刺激,而是满足用户内心深层次的情感和诉求。湖南卫视紧抓时代之变,审美之变,在《歌手2024》创新开创音乐类节目全开麦、无修音、真直播的新形式,缩减观众节目观看“时差”,给观众带来同步竞赛感受,全网收获1585亿播放量,成为2024年全民热议的超级爆款。爱奇艺则在已有的迷雾剧场、恋恋剧场、小逗剧场之外,增设大家剧场和微尘剧场,将经典作品影视化,通过精品短剧展示普通人的生活际遇,成功推出《我的阿勒泰》等优质作品。

三是注重内容创新长尾效应,推进优质内容IP可持续开发。创新不是一杆子买卖,要将创新延续下去,加强节目内容品牌塑造,实现优质内容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在《唐宫夜宴》节目爆火出圈后,河南卫视把握时机,深耕“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内容IP,当前已推出25期节目,全网阅读量超1200亿。此外,持续做强“中国节日”节目品牌优势,推出研学项目、唐宫夜宴文创产品、沉浸式体验等衍生项目,实现优质内容可持续发展。湖南卫视则将《会画少年的天空》与《中国》联动发展,以绘画展示中国,实现节目的创新延续。


科技赋能,培育锻造 广电视听新质生产力


广电因科技而生,因科技而兴。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更是促进广播电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牢牢把握广电技术产业属性,以科技创新全面赋能和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设和发展高清、超高清。网络视频化,视频超高清化、沉浸化、智能化是当前的行业的主流趋势。近年来,各级主管部门和广电机构积极部署和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和传输中的应用。各级广电媒体加快高清电视和4K/8K超高清电视采集制作和集成播出,相关行业企业加快超高清业务探索,在视频编解码、后期分发等环节持续优化应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围绕“5G+4K/8K+AI”战略布局,依托重点实验室和项目优势,研发便携式5G,并在北京冬奥会时期成功运用,实现5G高铁直播。同时,总台还研发一系列超高清制播装备,建立全IP化超高清体系,在国庆、春晚等重要节目中得到全面应用。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企业科技研发优势,持续投入,构建新一代全栈信创云平台,在音视频分辨率、帧率、色域、三维等方面对超高清实施全方位提升。



二是强化人工智能的开发应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电机构陆续部署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积极探索广电行业与AIGC的深度融合,在策划选题、热点筛选、素材剪辑等多环节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产制流程,凝聚兼具效率和质量的新质生产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基础,联合国内头部企业建立AIGC研发技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体系,研发了AI转写、AI智能剪辑、AI修复增强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提高总台内容创作效率,优化制作流程,节约制作成本。国内省级电视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密集推出多部生成式AI作品,如河南卫视积极引入AIGC技术,利用AI动画、VR等前沿技术,将《唐宫夜宴》《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文物活起来,给观众独特的视觉享受。此外,武汉简视科技持续在探索智能译制创新,自研智能字幕生成、智能翻译、智能同传、智能声音克隆大模型技术,缩减译制流程,助力精品内容出海。


融合发展,重塑广电视听行业竞争优势


媒体融合是构建发展全媒体的必经之路,是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媒体融合作为广播电视改革发展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贯穿始终,并取得显著成效。从初步探索到全面深化,媒体融合已步入到全面发力、体系构建新阶段,呈现出融合创新的强劲动力与广阔前景。

一是纵横贯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全面优化产业生态。推进广播电视与文旅、教育、政务、民生等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开拓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开发优质视听节目之外,湖南广电积极探索湖南卫视、芒果TV、金鹰卡通、小芒电商四剑合璧,构建全人群、全场景、全链路的超芒生态,孵化 “芒果超选直播间”,持续拓展业务空间。苏州广电传媒集团围绕政务服务、融媒服务、民生服务等业务,开发上线“苏周到”APP。用户可以利用“苏周到”进行在线预约、扫码乘车、看病就医、社保查询等便捷服务,也可以通过“苏周到”及时获取苏州要闻、便民资讯、惠民好物等信息,还能在线观看《君到姑苏见》《面若桃花》《苏从何处来》等优质文化栏目。此外,“苏周到”创新开发“周到直播”,累计推出直播产品超过160个。



二是面向市场,不断提升广电市场化、集团化运营水平。各级广电加速推进产业要素整合,推进国有广播电视企业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有序引进社会资本,打造规模化传媒集团,加速传统广电市场化、集团化经营,不断完善运营体系和产品体系,提高盈利水平。近年来,苏州广电整合原有业务,先后成立三家科技企业,引导传统业务向智能化场景转型。同时与杭州二更合作,共同注资成立更广科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耕城市文化传播,通过内容招商植入,产品活动变现等一系列全域营销,构建城市文化IP全生态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