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导演帮
中国导演第一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桃桃淘电影  ·  两代“保罗”聚首|赏色 ·  3 天前  
Sir电影  ·  她一下海,就拿到今年最高分? ·  3 天前  
中国电影资料馆  ·  第六届“欢乐春节”中国电影节在马耳他开幕 ·  3 天前  
929南通交通广播  ·  “海底妖兽居然是彩色的!”N刷《哪吒2》发现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导演帮

直击上影节 | 对话金爵主席克里斯蒂安·蒙吉:尊重电影每个时刻的真实性

导演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23 22:37

正文

上期内容:

专访《冈仁波齐》导演张杨:骨子里的“反叛因子”不断突破束缚

直击上影节 | 金爵主席克里斯蒂安·蒙吉:导演应该把观众当成跟你一样聪明的人

等多内容请点击菜单栏或历史消息

“导演不要成为影片的主宰,你已经选了演员、叙事方式、拍摄方式,这个时候你应该后退一步,把剩下的留给观众。你要做一个好的讲故事的人,而不是把自己的决定强加给观众。”克里斯蒂安·蒙吉在金爵奖评委主席论坛上这样说道。


克里斯蒂安·蒙吉素有有罗马尼亚“天才导演”之称,生于1968年,是东欧电影的代表性人物。。2002年他的第一部长片《西方》入选了戛纳电影节,并在一些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2007年,他自编自导的电影《四月三周两天》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去年,他还凭借新片《毕业会考》斩获第69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殊荣。



昨天,这位天才导演做客金爵论坛,对谈中分享了自己从影前经历对电影创作的帮助,以及这十几年在创作中所产生一些思考。

经验:新闻写作有助于剧本创作


大学里学的是英美文学专业,做过记者和语文老师,转学电影后30岁才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作为毕业作品……作为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的入门之路显得漫长而曲折。尽管如今已经是国际知名的大导演,在现场,蒙吉却坦言自己年轻时更想成为一名作家而非电影导演:“因为我觉得向人们讲故事乐在其中,我希望一辈子成为讲故事的人,将我身边有意思的事情讲给其他人听。”


作为“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蒙吉在作品中一贯强调“真实性”,取材自现实生活,剧本、布景和拍摄中也大量使用日常场景和自然光。



蒙吉现场透露,成为导演之前的那几年记者经历,却对蒙吉之后的电影生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段经历对其之后在银幕上的观点表达产生了不少影响:“写作过程中,我学会如何有条不紊地组织想法,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表达我的观点,大量信息是有一定的顺序和流程的,所以你自己心中要想清楚怎么讲故事。”这种新闻式的思考方式体现在剧本中就让影片的故事线变得更加清晰真实,方便观众理解,“我知道到底谁是主角,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情,发生了什么,如何从叙事角度合理的讲清楚,这是我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学到的比较重要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愿意让观众自己解读我们传达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把想讲的东西强加给大家,所以解读是非常关键的。”


可见他对于“事实”的执念和讲述故事的方式、逻辑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形成了。“生活和现实是我电影的出发点,电影应该是生活的反射,我希望从最‘原始’的材料中找寻灵感”,蒙吉说。


选角:演员确保接近电影里的人物



近年来,国内影视行业对个别青年演员素质的批评不绝于耳,一方面他们备受资本追捧占据了大量资源,另一方面他们产出的作品质量又让人不忍直视,如何选择演员成了导演们颇为苦恼的问题。

对于蒙吉导演来说,在选角时,人气和演技并非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与角色的契合度才最重要:“我在选角时不光是选演员,更要确保发现有意思、有性格、有魅力的演员,这些演员要和我在编剧的时候脑子里想的角色要尽量接近。”

为了确保这种接近角色的真实性,颜值和经验甚至都可以放在一边,“选角,更重要的是看演员身上的特质。”他表示自己的国家并没有选星制度。“一般来说我就是选普通长相的演员,还有最好是以前没有演过电影的人,我希望这个电影越真实越好,而不是为了让我这个电影出名。当然大家都希望观众越多越好,但我希望看我电影的观众是喜欢我的电影,我不想向他们妥协,拍出不够真实的电影。”

拍摄:生活和现实是我电影的出发点



2007年,克里斯蒂安·蒙吉凭借《四月三周两天》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蒙吉表示,自己希望讲述一个取材自现实的,具有时代感的个人化故事,通过一个又一个细节传递人物的主观感受。电影中他对上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社会生活的真实刻画,获得了舆论的一致认可。在其之后的作品中,“真实性”也成为了蒙吉电影中十分明显的个性化标签。


“电影的力量来自于真实的细节,这也是作者电影与主流电影的一大不同”蒙吉说,“我会审视和回顾我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在现实中真的会发生吗’,有些电影导演喜欢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但很多在现实中是不合逻辑的。”



在他看来,将电影建立在自己的个人经验上,安排好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和所有细节,最终就能诞生出与主流电影不同的个性化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的掌控,“因为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就是记录了时间是怎么流逝的。”


蒙吉认为,在拍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现实的流逝感”而非依照自己的想法排列现实,“你要知道你的电影是基于一定的时间段,实际上我要尊重每个时刻的真实性,因为一旦你打断了场景的真实性,就好像在告诉观众影片中什么是重要的。我经常问自己,是不是可以让观众自由的判断?你要尊重观众的智慧,让他们自己去评估这个故事,而不是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的身上,我觉得作为一个好的讲故事的人,你应该用这种技巧,为观众准备好这个故事,而不是把自己的决定强加在他们心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