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来探讨“与耶稣辩论”系列。今天的题目是“与耶稣辩论预定”。我读出今天研读的经文:《约翰福音》第
6
章
41~48
节。
41
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祂,
42
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祂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祂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
43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
44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45
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
46
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神来的,祂看见过父。
47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
48
我就是生命的粮。”
这是上帝的话语。
在这几次信息中,我们查考了一些记述人们与耶稣辩论的经文,人们在某些方面反对耶稣的教训。我们讨论了几个热门议题,如政治和道德等题目。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预定论。有些人称之为拣选的教义。这也许不是热门的议题,但重点是,不管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话是否立时满足了你的需要、是否回应了你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是否谈到了一些你从没有思想过的事情,都无关紧要。因为只要你耐心地看耶稣的话,只要你愿意看耶稣的一切教训,并且不断反思,你会发现不管那是什么教训,里面都藏着珍宝。因此,我们来看看耶稣的教训吧。
今天的讨论以耶稣刚才所说的话作为基础。第
41
节提到耶稣所说的话。耶稣说了令人震惊的话。祂刚刚行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迹,用五个饼和两条鱼喂饱了五千人。接着,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这是一句令人震惊的话。耶稣说:“我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告诉你如何或在哪里寻找生命。我就是生命。来与我同在!来与我连结!让我进入你生命的中心,我必完全满足你一切的需要、责任和深切的渴望。”这是令人震惊的话。因此,人们开始议论。第
41
节说:“
犹太人……就私下议论祂。
”“议论”这个词意味着两件事。首先,人们不明白耶稣的话。他们说:“怎么可能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这表示人们不明白耶稣的话,然而,“议论”一词也暗示他们不满耶稣的话。通常当你不明白却希望能明白时,会说:“我不明白,但我希望明白。”然而,这里的情况不是这样。人们不明白耶稣的话,也不想明白。他们不明白,也不喜欢耶稣的话。耶稣回应人们在第
41~42
节的议论时又说了另一句令人震惊的话。今天,我们就是要讨论这句话。耶稣说:“
你们不要大家议论。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
”耶稣要说的是:“除非我的父吸引你,否则你不会明白,也不喜欢这话。除非上帝亲自来吸引你,否则你总永远不会明白,也不喜欢这话。因此,停止一切议论。议论是没有用的。”耶稣说了这句令人震惊的话。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我们不是讨论生命的粮,而是讨论这句话。
耶稣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你没有去到耶稣那里,因为你没有能力,除非父吸引你,否则你无法做到。我们要问两个问题。第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二,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第一,耶稣在这里实际上作出了什么宣告?第二,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实际意义?
一、耶稣作出了怎样的宣告?
让我简略地说明一下。耶稣是说,除非上帝先来寻找和拣选我们,否则人是不会寻求或选择上帝的。在《约翰福音》第
15
章
16
节,耶稣说:“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
”耶稣要说的是:“除非上帝先来寻找和拣选你,打开你的心灵去领受你所抵挡的真理,否则你不会去寻求或选择相信我的。”除非上帝先来寻找和拣选你,否则你就无法寻求和选择上帝。我希望大家想一想这个教训:“你不是因相信而蒙拣选;你是因蒙拣选而相信。”这样的教训就像一粒糖,外壳很硬,内里却无比甘甜。我来告诉大家这个教训是如何改变我的生命的,但它不一定以同样的方式改变人。事实上,我会举例说明这个教训是如何在其他人身上发挥作用的。我认为这教训改变我生命的方式大概跟一般现代西方人所经历的一样。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个教训的时候,你并不喜欢它。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个教训,当中有些难明之处,只要你愿意去克服困难,你就会发现里面无比甘甜,就像糖一样,外壳坚硬,内里甘甜。
1
、外壳坚硬
我们先来看看外壳坚硬的部分。我认为人们觉得困难是因为这个教训令人费解和侮辱人的。
⑴
这个教义令人费解。
它随即引起几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我列举几个例子。首先,人们会说:“等一会儿,耶稣是这么说的吗?这意味着我们没有自由意志。我相信人有自由意志。”耶稣不是说我们没有自由意志。我说得具体一点吧。想象一下,在接下来的一百顿饭中,你有两个选择。右面有牛排和甜点,左面是一碟带血的动物内脏,上面布满粪便和苍蝇。你会又多少次选择左面那一碟呢?你永远不会选择左面那一碟的。如果有人问你,你会说:“我无法选择那一碟。”但现在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吧。有不同种类的“无法”。你无法选择,但不是因为你没有自由意志,也不是因你无法做到。你的意思是你无法想要得到它。这不是说你无法吃或选择左面那一碟。你就是不想要它。相反,你对它感到厌恶。
你无法选择左面那一碟?这是否代表你没有自由意志呢?不是没有自由意志,而是没有意欲。耶稣在这里所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圣经基本上是说这是每个人内心的光景。那位真神,不是人们所想象出来的上帝,而是在历史和圣经中把自己启示出来那位圣洁、伟大的真神,使人心里感到受威胁。因为每当人接近这位真神的时候,心里立即真实地意识到:“如果我让这样的上帝进入我的生命,我会完全失去自主权。这是一位绝对至高无上的上帝。我会完全失去自主权。”人心正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其次,每个人心里都认为:“我的快乐人生将会终结。”事实上,这是快乐人生的开始。耶稣实际上是说,人的内心像一个被迷惑的人。想象一下,有人给你施了魔法,使你看到每样食物都是呕吐物和排泄物,令你不吃任何食物,你得不到所需的营养,因此慢慢饿死。这样的人有什么盼望呢?除非有外力介入!你不是无法选择正确的东西,而是你总不想选择正确的东西;除非有外力介入,否则你总不想选择正确的东西。因此,耶稣并不是说人没有自由意志。祂说:“除非我进入你生命中动工,否则你总不会有这种欲望。”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代表没有自由意志吗?不是。
这是另一个令人费解的部分。有很多人听了这个教训,就说:“有一个问题出现了。这是不公平的。如果是上帝拣选人,如果人不是因相信而蒙拣选,而是因蒙拣选而相信,这似乎表明上帝不是拣选每一个人。这是不公平的。”事实上,我们对于上帝如何拣选人所知甚少,一方面,这表示我们不应下判断,但我们所知道的一点点却表明上帝是公平的。我再说一遍。我们对于上帝的拣选所知甚少,所以不应下判断,但我们所知道的一点点,表明上帝是公平的。
首先,因为我们所知甚少,所以不应下判断。在《约翰福音》的结尾,耶稣向彼得启示了祂对彼得余生的计划。耶稣说:“
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
”彼得听了,转过来,看见使徒约翰跟着,就问耶稣说:“
主啊,这人将来如何?
”耶稣怎样回答呢?祂说:“
……与你何干?
”换句话说,耶稣是说:“我不会告诉你别人的事,只告诉你关于你的事。你能知道你自己的事已经很幸运了。你还为别人的事操心吗?”我想让你知道这个教义里面充满了甘甜,但很多人拒绝领受,他们不去理解、品尝和接纳这个教义,因为他们试图找出这个教训对其他人的影响。耶稣说:“
……与你何干?
”你对耶稣的行事方式所知甚少,不可莽下判断。我来告诉大家我们所知的一点点吧。
其次,我们对上帝的拣选所知的皮毛表明上帝是公平的。请听。很少经文谈到上帝拣选的原因,但《雅各书》说:“
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
”在《哥林多前书》第
1
章,保罗说:“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听我说。这是历史事实。基督徒一般都是没有权势的。过去有统计数据指出,美国有二百五十万圣公会教徒。而仅在尼日利亚就有一千七百万圣公会教徒。仅在乌干达就有八百万圣公会教徒。我来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多个世纪以来,直到现在,伊斯兰教徒都集中在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中东。印度教也是一样,尽管印度教历史悠久,印度教徒一直都集中在印度教的发源地印度。儒家思想和佛教也是一样。但基督教不是这样的。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那里的人迁到地中海各地。几个世纪之后,又迁到欧洲各地,然后迁到北美洲,那里曾是最多人信仰基督教的地区。之后继续迁移。现在南半球的基督徒数目比北半球多。基督教在西方渐渐衰落,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却倍增。
我来解释原因。雅各告诉我们,大体来说,有权有势的精英份子觉得基督信仰是荒谬和具有威胁性的。普通人更能理解恩典的福音。雅各说:“
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
”基督信仰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它远离权势。这是因着上帝的拣选。我们对于上帝拣选的原因所知不多,但经文告诉我们,上帝从不按世人的标准去拣选。一般来说,上帝拣选那些被人厌恶的人。保罗写信给哥林多的信徒,说:“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上帝拣选卑贱的、被人厌恶的、甚至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虽然我们对上帝的拣选所知甚少,但它表明上帝是公平的。我们不是因相信而蒙拣选;我们是因蒙拣选而相信。人们难以接受拣选的教义,我认为问题并不在于它令人感到困惑,尽管当中有很多难明之处。我也尽力讲解清楚,让大家更容易明白。
⑵ 这个
教义令人感到受侮辱。
我认为现代西方人更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蒂莫西·麦克维(
Timothy McVeigh
)是其中一个策动美国奥克拉荷马城恐怖袭击的人,当他被处决的时候,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呢?事实上,他没有说话,只是拿出英国诗人威廉·享利(
William Ernest Henley
)的诗《不可征服
/
Invictus
》。这是一首古老的诗,是相当有名的。最后一句写道:
纵然门多么狭,
尽管严惩绵延不尽,
我是我命运的主人,
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坦白说,虽然这不是很美的诗,却说出了西方思维的精髓。西方人自幼受这种思维影响,大众媒体充斥着这种思想:“我们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思想与拣选的教义恰恰相反。拣选的教义令人感到受侮辱。耶稣说:“除非有外力介入,否则你在属灵上将要饱尝饥饿,因为在你看来,每一片牛排都像带血的动物内脏。你唯一的盼望是单单依靠恩典。你既无助又无力。你不是命运的主人,也不是灵魂的统帅。”我们讨厌这种说法。顺带一提,这不是拒绝这个教训的好理由。
2
、内里甘甜
好了,第一个问题是,外壳很坚硬,但有方法使它软化,只要你不断反思,你会发现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教义似乎侮辱了人的自尊,但这不是拒绝的好理由。当你去反思,当你愿意去得着当中的甘甜,那将是多么甘甜!耶稣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这是当中的甘甜。这表明上帝是一位施恩的上帝,是一位荣美的上帝。
⑴
一切单单出于上帝的恩典。
否则没有人能到耶稣那里。单单出于恩典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耶稣基督说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没有什么能使你去到耶稣那里。多年前,我明白了这一点。当时,有一个老师尝试解释拣选的教义,我突然清楚明白了。当时在我们一群大学生当中,有一个女孩比所有人更勇敢,她说:“这太荒谬了!我讨厌这个概念。”那位老师在她面前跪下来,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是基督徒呢?很多人都不是基督徒。为什么你是基督徒呢?”女孩说:“因为我相信耶稣。”老师说:“好的。那为什么你相信,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呢?”女孩说:“我想是因为我悔改了。”老师说:“好的。为什么你悔改,但很多人都没有悔改呢?”女孩说:“嗯,因为我承认自己是罪人。”老师说:“好的。为什么你承认自己是罪人?”我突然明白了。我记不起那个女孩是否也明白了,但我记得当时我明白了。
我明白了。如果我因相信而蒙拣选,这意味着我成为基督徒,是因为我比别人优越一点、聪明一点、谦卑一点。我拥有一些更好的特质。这意味着是我所拥有的特质把上帝的恩典带进了我的生命,而如果我失去了那些特质,我就失去了上帝的恩典。但如果我不是因相信而蒙拣选,乃是因蒙拣选而相信,这意味着基督的爱无条件地进入我的生命。基督的爱是无条件的!这意味着我永远不会失去基督的爱,也意味着我没有什么使我变得比别人更好。不是我的洞见、信心、美德和品格使我变得比别人更好。上帝是施恩的上帝,一切都是出于上帝的恩典。顺带一提,不但《约翰福音》第
15
章
16
节是这么说的,《罗马书》第
10
章
20
节也说:“
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访问我的,我向他们显现。
”《约翰福音》第
15
章
16
节说:“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
”看到了吗?行善和结果子不是人蒙上帝拣选的原因。人行善和结果子是因为蒙上帝拣选。《使徒行传》第
16
章
14
节说:“
主就开导她(吕底亚)的心,叫她留心听保罗所讲的话。
”经文不是说,因为吕底亚留心听,所以上帝开导她的心。经文说:“
上帝开导她(吕底亚)的心……
”这是吕底亚能留心听保罗的话的唯一原因。
《使徒行传》第
13
章
48
节说,人们听到保罗的话,“
……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经文不是说,凡相信的人都预定得永生。经文说:“……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这意味着单靠恩典。很多人说:“我相信自己是蒙恩得救的。”他们实际上是说:“我蒙恩得救,因为我抱着开放的心去领受。我愿意谦卑和顺服。”但这个教义说,因为你蒙恩得救,所以你才谦卑和顺服。明白了吗?因为你蒙恩得救,所以你才顺服、谦卑和悔改。你不是因为顺服和谦卑而蒙恩得救。你明白吗?你根本没有什么可夸的,这意味着你永远不会失去上帝的恩典。上帝的恩典是白白的,绝对不是配得的。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一切都是出于上帝的恩典。
⑵
上帝不仅是一位满有恩典的上帝,也是一位极荣美的上帝。
因为经文不是说:“
若不是我的父拣选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
”注意,这节经文没有出现“拣选”一词。经文说:“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拣选的方式。你是被吸引的,不是被驱动的。这样你就知道自己蒙拣选。你是被吸引的,不是被驱动的。在《何西阿书》第
11
章
4
节,上帝说:“
我用慈绳爱(慈:原文是人的索牵引他们;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腮夹板,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
”你明白上帝在说的是什么吗?上帝是说:“你看,牲畜的两腮有轭。牲畜是被驱动的。我也想牵引你到一个地方,但我只会用适合人的绳索牵引你,那就是爱。我用爱来吸引你。”在第
46
节中,耶稣说:“
惟独从神来的,祂看见过父。
”你知道自己蒙上帝拣选,特别是这位耶稣所描述的上帝拣选,因为上帝藉着耶稣基督拣选你,你看到耶稣基督的荣美。
在
1740
年代,当美国著名神学家爱德华兹(
Jonathan Edwards
)在麻省北安普顿牧会十五年之后,他感到有点困惑。他说:“为什么有些人说自己是基督徒……他们认信、受洗,但他们的生命没有真正的改变?他们的心仍然刚硬。他们自私自利。他们令人厌烦。他们仍然很吝啬。当中有些人最终放弃信仰。但有些人把生命献给基督,他们受洗,他们的生命改变了。他们对信仰坚持到底。两者有什么分别呢?”爱德华兹不断思想这个问题。最后,他得出结论:“有些人把自己献给基督;但他们是受驱使而这样做的。他们觉得自己必须得到一些东西。他们说:‘如果我想罪得到赦免,我就必须到上帝那里去。我犯了罪。如果我要在这个基督徒群体得到尊敬,我就必须到上帝那里去。如果我想得到充满喜乐和平安的生命,我就必须到上帝那里去。如果我把自己交给上帝,上帝就会使我生命中的一切顺利。’”爱德华兹又发现,有些人是被吸引,而不是受驱使的,他们越发这么说:“我渴慕上帝,因为我是属上帝的。我的一切所有都是属上帝的。我渴慕上帝,因为上帝配得一切。我的生命是属上帝的。我渴慕上帝,因为上帝是荣美的、伟大的、威严的。”这告诉我们何谓拣选的教义,上帝不是驱使你,而是吸引你,你找到上帝,你找到耶稣基督在经文中所描述的上帝,你透过祂的言行看到上帝充满荣美、令人信服。
我总也忘不了我的老师和导师克艾蒙(
Ed Clowney
)多年前所说的话,他尝试解释拣选的教义的实际含义。他读出了《申命记》第
7
章,经文说:“
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
”克艾蒙指出了一点,他说:“留心听这个逻辑。耶和华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而是因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祂爱你们,并非因你们是最富有的国,而是因你们是最贫穷的国。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就救你们脱离为奴之家。”换句话说,上帝对祂所拣选的人说了什么呢?上帝说:“我爱你,因为我爱你。”这是循环推论吗?是的,但克艾蒙指出,所有的爱、真爱,都是循环推论,不然就不是爱了,而是操纵、交易。
克艾蒙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想象一下你结了婚,你的丈夫对你说:“亲爱的,你爱我吗?”你说:“我当然爱你。”他说:“为什么?”你说:“嗯,亲爱的,你赚那么多钱,身形又健硕。”你的丈夫会怎样呢?如果你只是对丈夫说:“我爱你,因为你这样帮助我,这样服事我,你满足我这个需要,你做这些事,又做那些事。”他心里会想,如果他失去了健硕的身形,该怎么办呢?如果他失业了,又怎么办呢?你看,正确的答案是一个自圆其说的答案。正确的答案是:“亲爱的,最初是你的成就和外表吸引了我。我必须承认,最初你的这些特质是我爱你的缘由,但这都不再是原因了。我爱你,只因为我爱你。我爱你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我爱你,只因为我爱你。”这样,你丈夫的心必定会融化,对你有求必应——当然不是。只是说笑罢了,这会完全推翻我想要说明的重点。
克艾蒙说:“如果你所相信的那位上帝说:‘因为你悔改,所以我爱你。因为你顺服我,所以我爱你。因为你遵守十诫,所以我爱你。’难道你不知道这不是爱吗?”如果你认为上帝爱你,是因为你良善,因为你服事祂,因为你在各方面都对祂忠心,那么,你永远不会爱这样的上帝的。这样的上帝不是因为爱你而爱你,你也永远不会因为爱祂而爱祂。只要这个上帝给你安慰、应允你的祷告,赐予你所需的,你就爱祂。那么,你只是与这个上帝交易而已。然而上帝对你说:“我爱你。我把星星陈设在天上之前,就已经把我的爱倾注在了你的身上,因为你比星星更美。星星将要从天上坠落,但我对你的爱永远长存。”只有当你意识到上帝按你的本相爱你,你才会感到自己是美丽的,你才能够因爱上帝而爱上帝。因此,爱德华兹说,当你明白拣选的教义,你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上帝眼中是美丽的,上帝在你眼中也变得美丽。你体会当中的甘甜吗?
二、拣选的教义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实际意义?
我们来看看这个教义的实际意义。显然,我已经指出了一些实际意义,但让我们以这几点作为结束。拣选的教义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们不是因相信而蒙拣选,我们是因蒙拣选而相信,两者有什么分别呢?这里有两种人。有些人说:“我不肯定自己是不是基督徒。事实上,我知道自己不是基督徒。我收听这个信息,我对基督信仰感兴趣。事实上,我一直在属灵上寻求。有人把这个信息介绍给我,所以我就收听。”拣选的教义对你有什么意义呢?对于那些不肯定自己是不是基督徒或肯定自己不是基督徒的人来说,拣选的教义有什么意义呢?它带来挑战和安慰,但安慰比挑战更多。它带来挑战和安慰。它既给你施加压力,也舒缓压力。
1
、这个教义给我们施加压力。
一般都市人会说:“我不信奉任何一个宗教,但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属灵的人。”没有人喜欢把自己视为文化潮流的跟随者。我们喜欢把自己视为命运的主人、灵魂的统帅,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像羊群一样跟从大众的想法。现在,人人都说:“我在寻求的旅途上。我是属灵的。我正在寻求。我一直在寻求,但没有任何进展。”如果耶稣所说的话是真的,这意味着你不能把上帝或耶稣当作自动提款机那样。当你随时想要提款时,自动提款机时刻都为你服务,你只要去那里按键就可以了。可是,如果上帝是有位格的,如果上帝不是一股没有位格的力量,情况会怎样呢?你不能透过按键去了解其他人。人们必须向你展示他自己。我所遇到自认在属灵上寻求的人,几乎每一个都对上帝作了某些假设。最奇怪的是,他们说自己在寻求,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已经把自己的人生建立在某个模样的上帝身上。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能这样做,但事实却是如此。
他们的前提是:“每当我想要上帝的时候,祂都在这里。每当我决定选择上帝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严格来讲,这是真的。基督信仰说:“当然,每当你想选择上帝的时候,每当你想到上帝那里去的时候,都可以做到。”重点是,如果你对属灵的事情感兴趣,如果你在属灵上感到有需要,这是因为上帝在你的生命中动工。你胆敢说“别呼召我,我会找祢”?让我给你施加一点压力吧。如果上帝确实是耶稣所描述的那一位,只要有任何可能性的话,如果此刻你感到自己对属灵的事感兴趣,你必须采取一些行动。你竟敢认为,每当你想与上帝联系时,是你自己有能力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与上帝联系相交。这是不合理的,对吗?但这正是我们的想法。如果你还未与上帝有确实的关系的话,拣选的教义给你施加一点压力。
2
、这个教义给我们舒缓压力。
我来解释一下原因。经常有人对我说:“你知道的,我有祷告,但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垂听。我一直寻求上帝,但我不肯定祂是否接纳我。”我总是这样回答:“你知道这种想法有什么问题吗?这说明你还不明白拣选的教义。你认为自己能作出努力成就与上帝的关系,所以你感到不安。”如果你想要得着上帝,特别是如果你感到不安,害怕上帝可能不接纳你,你要知道,根据经文的教导,这个想法不是出于你自己的。除非上帝已经在你的生命中动工,否则你不可能会因害怕上帝不接纳你而感到不安。你感到如此沮丧,是因为你认为自己能作出努力成就与上帝的关系。你认为自己的“不安”,自己对上帝的需要和渴望,是出于你自己的。除非上帝已经进入你的生命中,否则你根本不会感到不安。如果你对上帝有任何渴望,这表示祂已经在你的生命中动工了。换句话说,你因着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而悲伤,这可能正是上帝同在的明证。除非上帝已经在你的生命中动工,否则你就不会渴想上帝。如果你说:“我渴想上帝,但我不肯定上帝是否愿意来寻找我或接纳我。”这就表示你过于看重自己的努力了。
一方面,拣选的教义给那些不肯定自己是否基督徒的人施加压力,同时却舒缓更多压力。更好的是,拣选的教义给你带来你所需的压力,并且舒缓更多你不该承受的压力。如果你是基督徒,你说:“我是基督徒。我知道自己是基督徒。”这意味着什么呢?当我最初认识我太太凯西的时候,我们都在神学院读书。我知道有些人相信预定论,但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很奇怪。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教义。当时我还未明白这个教义的难明之处。我还记得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凯西对我说:“如果我不相信预定论的话,我今天早上甚至不想起床。”我心里想:“她也是个异端份子!”我想这是因为我听过有人相信预定论,但我从未听过有人会说:“这个教义是我的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后来我发现凯西说得对,因为如果你相信这个教义,它会在三方面给你带来更深的影响。它使你更谦卑、更有安全感、更投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