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朋友圈才被一款“德勤财务机器人”刷屏,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没想到这么快
普华永道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
马不停蹄又来了!!这得逼死多少财务人?
人工智能时代,你觉得机器人离你很远吗?企业引入机器人来替代高频、重复、长时间且低附加值的人工操作已经成为当然之选。
普华永道调查显示,
62%的财务高管“同意”或者“非常认同”流程自动化的进步将会对其在未来12~24个月的业务带来影响。
您应如何行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机器人方案是什么?
普华永道机器人方案使用智能软件完成原本由人工执行的重复性任务和工作流程,不需改变现有应用系统或技术,使原先那些耗时、操作规范化、重复性强的手工作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
-
成本节约与提早投资回报
,
使用机器人方案的成本仅为原人工执行的
1/9
;根据流程类型及工作量,投资回报周期可以提早至
6~12
个月(有时会更快)
-
快速上线
:
方案实施上线时间是以“
周
”而不是“月”来计算
-
非侵入性
:
软件配置于现有的技术架构,底层系统/应用程序
均
保持不变
如下图所示,机器人方案适用的领域是企业具有明确业务规则、结构化输入和输出的操作流程。
机器人方案的优势是什么?
使用机器人方案的优势体现在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其主要的优势为如下八项:
哪些流程/场景适合机器人自动化?
大多企业通常会从
财务职能开始试点
机器人自动化:
以上部分适用流程列举是普华永道基于广泛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在不同的行业、不同企业之中,还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需求可以通过机器人方案来实现。
案例分享
之前:
公司每月需要手工处理数万条结算明细与发票匹配并进行核销以进入对供应商付款环节。需要耗费数以千计的人工工时;
机器人上线后:
基本完全取代了人工操作,而且在非工作时间进行处理,工时降至原先的不到
5%
,处理错误率降为接近于
0
,同时提高了应付账款核销人员和供应商的满意度。
之前:
公司每天需要从近10家不同银行分别取得对账单进行数据分类、识别与校验之后,执行手工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整个过程每天需要耗费一个人天,且操作错误导致的返工频繁;
机器人上线后:
基本完全取代了人工操作,每天全部银行完成处理工时仅需原先的
4%
,操作错误率降为接近于
0
,同样在非工作时间完成。
到2020年,在全球15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导致510万个就业岗位的流失,多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为主。
未来20年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抢走饭碗的岗位包括低端制造业的生产、会计等。
以前说
“做会计越老越吃香”
,这话看怎么说,如果你把
1年的经验分成10年用,
不管在哪个行业,都会被淘汰。
看图说话,你觉得
谁最容易被淘汰
?
☟
会计从业、会计电算化、凭证录入、数据统计分析等,未来被人工智能取代是非常有可能的
,
人的价值越来越体现在做有创造性的工作上,简单的有规律可循的
机械工作,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近两年的财务圈,似乎一直都不平静。从年初的
“会计证被取消”
,
到后来
“财务共享中心引发恐慌”
,到现在的
“财务机器人”
来抢工作。
财务,似乎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永远不用为生活工作发愁的“铁饭碗”了。
随着财务转型话题的越来越热,管理会计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会计证的替代者、财财政部新捧的“宠儿”《中国管理会计师》、财务共享中心的核心……太多的标签贴在管理会计上了。
而就目前来看,财务机器人横空出世,唯一没有受到影响的,大概就是管理会计了。相反的,管理会计可以利用财务机器人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更好地进行规划、预算以及管理控制,进而做出决策。
财务人应看清现实,着眼未来,学会应对新的形势。
将财务制度和流程固化在统一的系统中,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财务共享中心,各工作小组依据功能进行划分。相应地,审计师也将会派出专业团队组合,如由擅长金融工具的专家负责审阅金融工具,由税务专家审阅税费……
这种事务所内对特定领域的审计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方式,与财务共享中心相呼应,有利于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未来必然将成为大势。
试想一下,
审计师把企业的财报和相关数据导入到一个审计软件中,同时录入企业性质、地区和行业等信息,然后,这个审计软件就会自动输出审计重点科目、主要风险领域、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审计经验,同时对科目的增减变化进行相关的“风险分析”。而这种快捷方便的功能实现,是以“大数据”为基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