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钟正生经济分析
追踪海内外最新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分享来自莫尼塔宏观团队的最新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投资明见  ·  徐小明:小盘股强(0214) ·  16 小时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都在讨论,为啥立个创新企业都出在杭州。我也参 ... ·  2 天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我昨天调的还凑合,但要是不做交易,也是被量化 ... ·  2 天前  
交易员策略  ·  2025.2.11(准备切DEEPSEEK龙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钟正生经济分析

房贷低迷放大信贷淡季——2023年4月金融数据点评

钟正生经济分析  · 公众号  · 股市  · 2023-05-12 07:46

正文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璐/常艺馨


核心观点

新增社融表现乏力。 继一季度“天量”投放后, 2023 4 月社融增长明显降温,比去年 4 月疫情冲击期间创下的低点仅多增 2873 亿元,“稳信用”压力有所显现。 社融骤降的主要拖累在于人民币信贷增势放缓 4 月降至 2008 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次低点(仅略高于 2022 年同期)。 表外融资和直接融资基本延续了一季度的格局。 1 )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 小幅正增长;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较去年同期降幅收窄; 2 )企业直接融资 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因债券到期规模较大。 3 )政府债 融资 规模同比多增,但需警惕其“后劲”。 2023 年提前批的剩余发行额度不及万亿,截至 5 月上旬尚未下发剩余批次的地方债额度,期间空档可能拖累政府债融资表现。

新增人民币贷款偏弱 ,增量明显弱于历史同期均值。 各分项从强到弱排序,企业中长期贷款 > 企业短期贷款 > 居民短期贷款 > 居民中长期贷款。 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最大问题仍然在于居民中长期贷款 房地产销售不振使其增量不足,居民预期偏弱、提前偿还存量房贷又雪上加霜。 但基于 4 月这个信贷投放传统淡季的数据,尚不能得出企业信贷需求不足的结论。 一方面, 企业中长期贷款在一季度大幅高增后, 4 月又创历史同期新高,仍能有效发力; 另一方面, 表内票据维持低增长(与去年 1-5 月表内票据高增长形成对比),也意味着目前企业贷款需求或许尚可。 此外, 4 月初以来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较快推进,这有助于缓解银行面临的净息差压力,增强其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能够为企业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调“蓄力”。

从货币供应量和存款数据看: 1 M1 同比小幅回升。 每年前 4 个月翘尾因素对 M1 同比走势影响较大,或是驱动其变化的主因。 在贷款扩张的同时,企业存款也有边际改善。 2 M2 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4 月居民资产再配置,银行理财规模重回扩张,对 M2 形成拖累。 考虑到去年 4 M2 同比增速较 3 月抬升 0.8 个百分点,基数变化也有较强影响。 3 )居民存款同比少增。 考虑到 4 月多家中小银行下调挂牌存款利率、银行理财市场火热、居民提前偿还房贷规模较高,其驱动因素更多是家庭资产的再配置,流向消费规模可能较为有限。 4 4 月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多增 ,但结合基建相关高频开工率和重大项目开工金额数据看,财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可能有所减弱 4 月金融数据看,房地产恢复仍然缓慢,此时若财政基建支持力度不稳,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环比增长动能较快衰减。

目前社融增速回升幅度较小,但与名义 GDP 增速对比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是比较有力的。 即便按 2023 年中国名义 GDP 增速 7%-8% 的情形(假设全年录得 6% 左右的实际 GDP 增速,加上 1 2 个点的 GDP 平减指数), 10% 的社融增速也应足够与之匹配。 我们认为,后续需通过财政加力、促进 房地产修复、促进家庭超额储蓄动用等方式扩大总需求,夯实经济回升势头。




新增社融表现乏力

新增 社融表现乏力。 2023年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22万亿元,同比多增 2873亿元;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持平于上月的10%。 考虑到去年同期疫情多点散发、社融一度触“冰”的低基数效应,以及今年一季度“开门红”期间社融月均同比多增8200多亿的亮眼表现,4月社融表现乏力“稳信用”压力有所显现。 从分项看:

一方面,人民币信贷增势放缓,是4月社融骤降的主要拖累。 2023年4月人民币贷款4431亿元,为2008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次低点(仅较2022年同期高815亿元)。不过,得益于出口边际回暖、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4月外币贷款同比有所少减。
另一方面,表外融资和直接融资基本延续了一季度的格局。
  • 一则,企业直接融资同比缩量,继续小幅拖累新增社融。 2023年4月企业债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分别同比少增809亿元、173亿元。今年春节后,企业贷款发行规模持续高于去年同期,但到期偿还也迎来高峰,对净融资构成拖累。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2022年10月推出的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期)尚未开始投放使用,相关政策支持还有待落地。
  • 二则,政府债融资规模同比多增,但需警惕其“后劲”。 今年前4个月,财政继续前置发力,政府债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累计多增3114亿元。以财政预算数据看,2023年政府债融资的总体规模与去年相当。但不同之处在于,2022年在3月底就已经下达剩余批次的新增地方债额度,而2023年截至5月上旬仍未下发剩余批次的地方债额度,且提前批的剩余发行额度不及万亿。如果近期下达地方债额度,按照往年节奏,经过地方政府项目额度分配、预算调整程序,剩余批次地方债可能至6月中下旬才能发出,期间的“空档”可能会拖累政府债融资表现。
  • 三则,表外融资同比多增,持续对社融构成小幅支撑。 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单月小幅新增,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多增85亿元、少减734亿元。在表内票据贴现减少的情况下,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较去年同期降幅收窄,同比少减1210亿元。



贷款拖累在居民端

2023年4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188亿元,比去年同期低点仅略有多增,相比18年-21年同期均值少增6237亿元。 各分项从强到弱排序,“企业中长期贷款 > 企业短期贷款 > 居民短期贷款 > 居民中长期贷款”。 具体地,

  • 居民中长期贷款 单月净偿还规模达历史新高,相比18年-21年同期均值多减5410亿元;
  • 居民短期贷款 同比少减,但较18年-21年同期均值多减2625亿元;
  • 企业短期贷款 同比多增,但略低于18年-21年同期均值;
  • 企业中长期贷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