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开东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绝不偶尔的是——永远保持原创,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8 小时前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8 小时前  
环球时报  ·  《哪吒2》,突破130亿! ·  昨天  
都市报道  ·  急冒烟了!豫A78666车主,全网等你现身! ... ·  2 天前  
都市报道  ·  急冒烟了!豫A78666车主,全网等你现身! ... ·  2 天前  
扬子晚报  ·  南京紫金山下雪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开东

教育,不能都教有用的东西

王开东  · 公众号  · 社会 教育  · 2024-10-02 00:1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文学、教育以及人生中无用的价值。指出执着于有用或无用是偏见,没有真正无用的东西,看似无用的东西可能在另一情境下变得有价值。教育过程中不应只重视有用的东西,也要关注看似无用的品质如坚持、执着等。同时,人们应该摒弃功利心态,沉浸在伟大真理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学和教育的无用之用。

莫言的话引出文学和教育的无用之用观点,强调执着于有用无用的偏见对人生无价值,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

关键观点2: 无用之物的价值。

通过庄子和惠施的辩论,说明没有无用之物,有用之物也就失去了依存之所。看似无用的东西,在追求过程中的思维锻炼和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都是宝贵的。

关键观点3: 人生需要旁逸斜出。

指出当下教育最大的危害在于不在乎无用之物,这些无用之物实际上滋养了孩子的心灵,丰富了生命。人生需要旁逸斜出,需要摇曳生姿和悬念迭出。

关键观点4: 教育的本质与有文化的文盲的危害。

强调学校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是有用的,但在追求有用过程中,坚持、执着、勇敢和爱等看似无用的品质是走向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文化的文盲比无文化的文盲更可怕,因为他们失去了对真理的兴趣。

关键观点5: 上帝喜欢沉浸在真理之中的人。

讨论什么是教育,强调在求索有用东西的过程中,人们的品质如坚持、执着等是必备的。艺术和音乐等看似无用的东西,能使人生命完整和谐。上帝只宠爱沉浸在伟大真理中的人。


正文


1
文学最大用处就是没有用

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莫言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教育也是如此。

执着于有用还是无用,不过是一种偏见,对人生没有丝毫价值。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

在他有用,在我可能就无用;此时无用,彼时或许有大用。饥渴之人,有用的是一杯水;饥饿之人,有用的是一碗饭;对于伤心之人,一个无言的眼神和一个紧紧的拥抱,或许就是无价之宝。



2
很多弯路是人生的必修课

庄子和惠施关于“无用”曾有过一次经典辩论。

惠施对庄子说:“你所有的言论都是无用的。”

庄子说:“懂得无用的人,才可以同他谈有用。譬如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人所用的只是立足之地而已。但是,如果把立足之地以外的地方都挖掘直到黄泉,那么人的立足之地还有用处吗?”

惠施说:“无用。”

庄子说:“那么无用的用处也就很清楚了。”

没有无用之物,有用之物也就失去了依存之所。

某重点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有一天愤愤不平地对他的辅导员说,大学四年期间,我所学的东西,都是无用的。

辅导员只问了他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这四年,请问你能否独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学生哑口无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很多时候,看似无用的东西,但在你追求它的过程中,你所获得的思维锻炼,由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甚至你所走过的弯路,你的绝望和痛苦,都成为你人生的必修课。



3
没有一种人生不需要旁逸斜出

当下教育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在乎那些无用的东西,以为给孩子无用之物是浪费孩子生命。殊不知恰恰是这些无用之物,滋养了孩子的心灵,丰富了孩子的生命,能够给孩子的未来奠基。

没有一种人生不需要旁逸斜出,没有一种人生不需要摇曳生姿,也没有一种人生不需要悬念迭出!

我们却妄图设计好人生的每一步,精确无比,高效吓人。但设计好的人生,就算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样一览无余的人生,还有意思吗?

在成人看来,童年太幼稚了,是无用的。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把孩子的童年变成了压缩饼干,一口就吞了,使得孩子五彩的童年黯淡无光。当孩子穿梭于各种培训班的时候,往往缺失了和父母家人的相处。

要知道,所有的技能都是为人服务的,从小缺失了对亲情感受,未来是不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艺术,也不可能制造出人们喜欢的产品,更不可能领导好由人组成的队伍,因为人性是一切的基础。

看看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不知道捉迷藏,不知道过家家,不知道掏蜜蜂,不知道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葚;没有了百草园,孩子们只有三味书屋,只知道兴趣班、特长班和考试课,结果单调乏味,一味不味。

很多孩子就像小老头一样,一个个背着硕大的书包,暮气沉沉,还没真正入学,就已经产生了上学恐惧症,每天都做噩梦。

学校学习期间,我们又按照考试的分值,人为地把一些课程分为主科,副科和无用科。比如体育、美术和艺术课,因为不计算在考试成绩之中,就被划分为无用的科目。

无用的学科当然不受重视,常常被挤压,被忽视,被取消,于是,除了考试,除了分数,我们的孩子脸色苍白,心灵贫瘠,有知识没见识,有见识没胆识,成了有文化的文盲。

有文化的文盲比无文化的文盲更可怕,无文化的文盲,还有对知识的渴求,至少还有一副好身板。有文化的文盲,则永远失去了对真理的兴趣,一个个像豆芽菜一样,病恹恹的,烂泥扶不上墙。



有学者早就指出:“自然界不跳跃。”意即自然界所形成的整体是完整而没有空隙的,其中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不可少的。这种连续性与整体性,就是“不跳跃”,亦即没有任何东西是全然无用的。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进步,不是蒸汽机的发明,也不是工业革命的爆发,而是从第一个人发现一朵花的美丽开始,花朵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但人的灵魂第一次被它穿越,这是对实用主义的摆脱,是心甘情愿对美低头,因而成为人智慧觉醒的第一步。

4
上帝喜欢沉浸在真理之中的人

什么是教育?

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