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每一场项目路演会一样,创业者们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PPT,穿上自己认为最得宜的衣服,向台下十几家创投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兜售自己的创业想法。
他们每个人只有短短6分钟的时间。
屏幕上不停跳动的倒计时,台下目光如炬的投资人,让台上台下的创业者们都如坐针毡。
6分钟的介绍完毕,该是投资人提问的时间了,有的创业者能够赢得投资人咄咄逼人的提问,而有的创业者却收获一片沉默,这是他们最尴尬也最难过的时候。
“我不明白,我有资源、有数据、有流量、能盈利,他们问都不问一下,而那些90后,一个创意而已,什么都没有,凭什么大把大把拿钱?”
路演结束后,一位70后创业者愤愤不平地向他的朋友抱怨道。
嗯,“90后创业者”,又一群被标签化的群体。从出生之日开始,这个群体就自带争议,无论是读书、就业、恋爱、婚姻还是如今的创业,他们总能被单独拎出来批判吊打一番。
而“90后创业者”们则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并且用他们90后独有的态度对此呲之以鼻。
| 邵洁儿、漆斌
90年出生的
邵洁儿
是模特出身,曾经拿到过亚洲新丝路模特大赛平面组冠军,她创办的时空梭已经完成了天使和Pre-A轮数百万元的融资。
“投资人现在都投美少女了!”在与其他年龄层的创业者们频频聚会碰头的场合里,邵洁儿常常会听到他们酸溜溜的嘲讽,似乎她的年龄和外表,不能与她拿到的融资相匹配。
画你的创始人
漆斌
同样是90后,他则自嘲道自己长得比较着急,所以轻易还能唬唬人,自称“中年人”。比起一些80后创业者,虽然自己晚出生了几年,但大家真要比起做生意、创业的经历来,漆斌一点也不怵。
那么,回到那个油腻的中年人的问题,贪婪逐利残酷无情的风投,为什么愿意为90后的创意埋单?
创意都超出你的想象力
首先,能融到钱的创意都是超出你想象力的。
与70后、80后创业者不同,90后创业者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亲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依赖和理解,他们对消费升级有着骨子里的追求与渴望。因此,在很多触及90后、00后等群体的互联网和消费升级等领域,只有90后创业者才能触及他们的需求,很多投资人愿意投资90后,也在于90后往往能做一些他们不敢做甚至不曾想过的事情。
“企业能上市,商品能上市,时间是不是也可以上市呢?”
时空梭的创始人邵洁儿就是这么天马行空地向她的投资人兜售自己的创意。
巴菲特的天价晚餐众所皆知,但邵洁儿的想法大胆而清新,要把时间做上市,这个想法让天使投资人、追梦者基金创始人
朱波
着实“惊呆了”。
邵洁儿把时空梭打造成为一个时间交易平台,让名人在上面共享时间,让有需要的粉丝购买到能与偶像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这些名人包括明星、投资大咖和网红。此外,时空梭上还有一个
将名人时间证券化
的星股申购模块,将名人的时间按分钟折算成星股,粉丝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申购、持有、转让以及兑现。
“让时间也能上市交易”
,这个有趣又接地气的创意,让她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赢得了多家风投机构数百万元的融资。
不按规则出牌,一个“勇”字挂胸口
在这个全民创业、信息量爆棚的时代,一位创业者要经过多少次机缘巧合、多少次层层筛选,才能有机会获得在手握重金的投资人面前6分钟的路演机会?甚至,还有更多的项目只能等到1分钟的路演时间。
70后的稳重、80后的内敛,以及他们被社会经验和时光打磨过的循规蹈矩,让他们当中的很多创业者选择按规则行事。
亲见过这样一个场景。在同样6分钟的路演当中,70后仓促而完整地结束了自己的路演,80后语速飞快急于展示完每一张APP,而90后创业者呢,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边演讲边跳脚——“6分钟怎么可能讲完嘛,再给一点点时间……能否把那个倒计时停掉,压力太大了……还有更重要的内容……马上结束了……”结果硬是将6分钟变成了一场小型演讲会。
不按规则行事,勇于表现自己,推销自己。这是90后创业者的优点,
在这个被海量信息吞噬的时代,他们善于在人群中发声,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分营销也让一部分90后创业者饱受争议。
在90后创业者当中,超级课程表的创始人
余佳文
是一个典型,作为一个二本B类大学的学生,在最开始创业找资金的时候,他的项目甚至都排不进6分钟的路演名单中。当时,在广州一场路演的提问空隙中,他利用提问的时间,在短短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内介绍了自己的创业项目,险些给主持人轰走了。而就是因为这争分夺秒的表现,让他赢得了在场一位投资人的注意,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天使投资。
然而在后来的创业过程当中,余佳文并未控制好自己的“营销能力”,叫嚣“拿1亿利润分给员工”而又不能兑现,
融资后的过分膨胀让他还没成功就已经被舆论打垮。
活的广告牌,自带流量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传播、网络社交对90后而言简直就是本能。而一些90后创业者更是本身自带话题自带流量。
90后创业者擅长于打造
个人IP
,
余佳文
的“学渣逆袭成总裁”,
马佳佳
的“卖情趣用品的学霸”都噱头十足,成为他们在粉丝经济的背景下创业、融资的强大助力。但是个人营销如何跟产品体验、商业模式拓展以及企业发展相结合,这些90后创业者有的还太过稚嫩。
伏牛堂的
张天一
在这方面的运作能力则算得上同类当中的佼佼者。这位北大的文青在创业之初就利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输送自己的创业理想,将伏牛堂公众号打造成了一个自媒体属性平台,用一周时间,没花一分钱,就举办了“微信50万人”发布会。他在创业过程中建立了自有社群“霸蛮社”,成为吸粉利器,据悉成员已经超过20万。
90后创业者还是资源整合的一把好手。
有一位天使投资人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自己跟一位90后创业者“不经意”聊到了一个创意,当天晚上,这位创业者就立马拉了几个500人的群来推进这件事。资源整合能力之强、执行效率之高,让这位天使投资人瞠目结舌。
对于投资人而言,投资90后创业者的另一个不言而喻的好处就是让这些创业者为自己“带盐”,不管最后成功与否,投资人都收获了
话题
和
关注度
。
他们没有后路,只有勇往直前
在一场论坛上,70后、80后和90后的创业者们同台论道,天使投资人兼主持人问道:
“创业者需要找风口吗?”
70后和80后创业者似乎都对“风口”这个词有所避讳,纷纷表示创业者不要刻意找风口,而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道理是对的,但却不太对投资人的胃口。
90后创业者抢过话筒:“我认为创业是需要找风口的,而且要趁着风来了迅速做大,创业者的目标应该是行业第一。”
另一位90后创业者也不示弱:“我的项目就踩着好几个风口。”
70后反驳:“扩张太快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管理跟不上、硬件跟不上、人才跟不上……”
“能想得到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人才不够就招聘,要做就要做没有天花板的生意。”90后创业者再度一语惊人。
最后,投资人精准评论道:
“两位70后、80后创业者都是有积累有经验的,考虑周全做事老道,项目扎实但这也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力。而对于90后创业者,他们才20多岁,往后看找不到答案,所以他们只有上足发条向前冲。”
很多天使投资人都是二次创业甚至多次创业者,他们对创业有着天然的情节,在这些打了鸡血、满怀梦想和冲动的90后创业者身上,他们也更容易看到当年“一往无前”的自己。
创业需要梦想和激情,天使投资就是一场“赌博”,在这些充满梦想的年轻人身上下点注,其实对投资机构而言比重并不会很大,说不定,他们当中哪个人就成功了呢?
老道的“90后”,
他们有的从小学就开始做生意了……
与其他年龄层的创业者不同的是,90后创业者出生在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他们当中很多人从小就是一个“生意精”,虽然才20多岁,但是论起做生意、创业的经验,他们当中有的可比70后、80后们老道多了。
90年出生的
漆斌
从小学就开始倒腾生意,用一个布袋装着红球和蓝球,5毛钱可以摸一次,摸到红球给1块,摸到篮球不给钱,就这样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块钱,也因此挨了母亲一顿胖揍。
但他的生意天赋也一发不可收拾,高中倒腾山寨MP3发现钱来得太快差点放弃高考。
高三暑假因为太无聊,提前15天到学校,手绘了学校地图并向学校申请免费发放给大一新生,得到了学校授权。之后就拿着地图和学校的授权向学校周边的商家收了一圈“保护费”,给1000块钱就将商家标注到地图上,就这样一把赚了十几万。
大学时大家都沉迷魔兽世界这款网游,有的把吃饭的钱都贴进去了,而漆斌却热衷于在游戏中挣金币,想方设法垄断了他所在第三战区内的必要材料,并做成成品兜售出去,最高的时候挣到了280万金币,成了他那个圈子中最有钱的人。
在“脸萌”这款APP火起来的时候,漆斌毛遂自荐,在知乎上给脸萌创始人
郭列
写了一篇洋洋洒洒一千字的建议加自荐,郭列很感动,然后拒绝了他。血气方刚的漆斌一时气不过,这才产生了“画你”的雏形,从一开始在微博上免费为别人画头像,到月入7万,到如今公司拿到了几轮融资,投资漆斌的投资人,看中的也不仅仅是他的冲动和创意这么简单。
不管你信不信,他们真的有梦想
在谈到投资90后创业,有的投资人会担心:90后从小生活优渥,会花钱不会赚钱,很多人创业甚至仅凭一个任性,这样的创业者能帮投资人赚到钱吗?
也有投资人回答,正因为如此,90后可以为了理想去追求,力求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这种硅谷有的优势,现在中国的90后也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