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诗词赏读
诗词名作赏读,小众诗歌解析,原创投稿展示,诗词格律学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慧田哲学  ·  张鸣:退休之际的废话(这也太敢言了) ·  昨天  
A项亮  ·  项亮文字的核心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  2 天前  
A项亮  ·  项亮文字的核心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  2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新型储能装机全国竞技,内蒙古领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诗词赏读

一首咏风诗,每句却都在说“我想你了”

古诗词赏读  · 公众号  ·  · 2024-05-21 18:36

正文


某天,你正临窗而坐,闭目养神,忽然门开了,独居的你会感到惊喜还是惊吓?


若时间是夜晚,你八成会因为脑补了许多聊斋画面而被惊吓到;若时间是傍晚,你或许会因为读过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而感到惊喜:噫!老朋友,你总算来了。


来看这首因风思友的作品:





@古诗词赏读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赏读

诗词




题目“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交代了写作缘起:因听到风声而想念老朋友苗发、司空曙,故写诗寄之。


风与思念的产生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因其“开门复动竹”的“行为”与故人来访的动作十分相似,也就恰好成了相思的触媒。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实际语序应是“临牖思悠哉,微风惊暮坐”,傍晚,李益正坐在窗子旁遐想,身心都处于十分放松的状态,忽然传来一阵声响,将他的思绪打断。待他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起风了。一阵微风,声响能有多大?何以“惊”了独坐的诗人?

我们猜想:李益“临牖”而坐的时候,已经在默默地思念老友了,他或许正在幻想,苗发、司空曙一同登门拜访,先是打开了院门,再穿过庭院,最后来到了竹窗前。而就在这时,门真的开了,竹子也恰好动了,仿佛二人真的来了……


这种巧合所带来的情绪波动,正是“惊”字意义之所在。“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一个“疑”字表明故人并没有真的到来,门开、竹动,都是风吹所致。经此一转折,这阵微风在作者心目中,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成了多情有思的故人的象征。同时,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也变得更加强烈了。



接着二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仍是对风的描写:风时不时穿过竹林,吹落了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到阶下的苔藓上,渐渐地润泽了苔色。这两句通过对风滴露、露沾苔的刻画,突出环境之幽,同时也暗示出作者家里已经许久无人来访了。到这里,思友之情又深一层。


最后二句“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将风与故人并写,表面是说,风何时才能吹开窗帘,进入房间,为我拂去绿琴上积落已久的尘埃?言外之意是,故人一旦到来,自己将重理旧弦,重奏幽曲,以慰知音。“何当”,可见期盼之切,同时也有一丝埋怨的意味。


倪其心《唐诗鉴赏辞典》称,“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实际上并不在以情动人,而在以巧取胜,以才华令人赏叹”,可诗词君认为,本诗最动人的地方正在于这个“情”字,从直接镶嵌入情的“惊”、“思”、“疑”,到间接编织入情的“开、动,滴、沾,入、拂”,无一不是“情”字的体现。亲爱的诗友,你觉得此诗动人在何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