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华略智库
10w+青年思考者集聚的新型智库平台: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赋能有赋能心的人。十年来专注于中国本土决策咨询研究和服务,持续挖掘优秀发展案例,梳理标杆项目经验,传播新理念新思维,解构新技术新模式,助推地区、产业、行业和企业创新发展、迭代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桂林广播电视台飞扬883  ·  春节出游!在桂林山水间踏出新春“第一步” ·  3 天前  
桂林广播电视台飞扬883  ·  春节出游!在桂林山水间踏出新春“第一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华略智库

从长三角再赴大湾区:华略智库赴深圳、佛山、广州考察纪实

上海华略智库  · 公众号  ·  · 2025-01-07 06:28

正文



作者 杨楠 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夏骥 华略智库CEO、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 上海华略智库 (ID: HUALUETT)


长江三角洲与粤港澳大湾区同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市场化程度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两大经济板块,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两大“引擎”。 2024年12月25日至12月29日, 华略智库重点研究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专业部门——长三角研究院 深入 大湾区考察探访, 实地感受了世界级大湾区的发展活力,学习考察了区域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请随本文一起来看他们此行的新体悟、新收获。
全文5655字,阅读约12分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区域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作为华略智库重点研究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专业部门,长三角研究院一向注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1年和2023年,长三角研究院曾先后赴大湾区、京津冀开展实地考察。时隔三年,2024年12月25日至12月29日,长三角研究院再次探访大湾区,顺着深圳、佛山、广州的“发展脉络”,实地感受世界级大湾区的发展活力、学习考察区域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一起来看!


深圳——创新之城、未来之城、机遇之城


大芬村:影响全球油画市场的城中村

中国有南北两大画家群体的集聚地,北有北京通州的宋庄,南有 深圳龙岗的大芬


大芬油画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最早是一位香港画商带领着十几位画工来到大芬村,做起了油画创作、临摹、收购和批量转销的生意,基本模式就是从香港的贸易公司接单,然后在深圳进行“流水线作业”。逐渐地,村内的画廊发展到上千家,画家、画师人数壮大到1万多人,形成了油画生产、收购和集中外销一条龙的体系,从而带动大芬村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乃至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



大芬村不仅以临摹中外名画的行画为主,近年来也逐渐发展出原创油画,各工作室和企业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大芬)中青年画展和大芬双年展等原创艺术品牌,逐渐推动“大芬原创”力量的壮大和崛起。特别是通过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等活动,吸引全球艺术家前来创作或在大芬村进行油画交易,着力建设世界级的油画全要素交易中心。


对于长三角特别是上海而言,也拥有数量众多的艺术家,大芬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要充分用好上海的开放优势,突出海派文化特色,完善提升文化产业链,特别是积极打造世界级的原创艺术创作交流中心,更好地讲好上海故事、长三角故事、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大潮起珠江 —— 广东改革开放 40 周年展览馆位于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通过照片、实物、视频资料等在内的 3234 项展项,全面、生动和立体地展现了广东改革开放 40 年的壮阔历程和辉煌成就。



在两个小时的参观中,小伙伴们学习了“敢为人先 勇立潮头(1978-1992)”“增创优势 砥砺前行(1992-2012)”“走在前列 当好窗口(2012-2018)”三个不同阶段的开放历程,直观感受到在党中央领导下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壮阔历程和辉煌成就,更加深刻了解了广东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生动实践。小伙伴们也感受到了广东特别是深圳崛起的历史逻辑:“来了就是深圳人”只是深圳十大观念之一,开放、创新、包容、实干、文化,已经深深嵌入到这座城市的灵魂。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地上地表地下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新型产业用地(M0)概念,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划定工业用地红线、要求“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工业用地”,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异地代保永久基本农田”。在深圳城市规划馆,小伙伴们结合国务院刚刚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对深圳的城市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特区中的特区

开发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简称 前海合作区 )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前海合作区也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包括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桂湾前湾及妈湾片区、宝中及大铲湾片区、机场及周边片区、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等五个片区,具备了空港枢纽、海港枢纽、会展商务、现代服务等国际湾区核心发展要素,拥有 1 个国际机场、 2 个铁路站、 6 个港口码头、 6 个对外开放口岸、 1 条城际轨道线、 7 条城市轨道线、 6 条高快速路(含 1 条跨境通道)。


在前海展示厅,小伙伴们通过观看宣传片与聆听专业讲解,系统地了解了前海合作区的规划发展蓝图。


图:前海“一心一带双港五区”空间结构示意图,资料来源: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制图:刘晓博说深圳)


前海合作区拥有国际空港、会展场馆,发展国际商贸、总部经济,创新人才管理、科创产业,推进深港合作、对外开放,与虹桥商务区的“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大科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前海合作区已经形成835项制度创新成果,并向全国复制推广94项。 2026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迎来设立五周年,可以积极借鉴前海合作区的经验,研究推出一批新的政策举措。



佛山——智造名城、美食之都、功夫之城

广佛同城:国内都市圈同城化的发展样板

广佛同城化是我国跨区域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也在不久前撰写了 《广佛同城VS沪苏同城:“最同城”的样板带来哪些启示?》 (点击查看原文) 。此次到访广州、佛山,小伙伴们近距离感受了广佛同城化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学习了广佛同城“从交通、生活同城向产业、创新同城发展”的发展路径,为长三角地区同城化研究开拓了思路。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同城化的基础先导。在地铁建设方面, 广佛两市共规划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 ,建成后总里程将达到1200公里,目前已建成并实际运营的有4条,分别是广佛线、佛山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顺德段以及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在城际轨道方面,广佛两市已建成广珠城际、广佛肇城际、贵(南)广高铁、武广高铁、广珠铁路、广茂铁路等多条城际轨道,依托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棠溪站、佛山西站规划形成五个铁路客运主枢纽站。小伙伴们也是乘坐广佛线,从广州市区来到佛山市区。


其中,广佛肇城际是大湾区“超级地铁”的一部分。


早在2019年,广州地铁集团就公布未来将承接珠三角四条城际铁路运营管理,并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东城际铁路运营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城际铁路旅客运输。


2020年,广清、广州东环城际开通运营,均由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所属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广东城际铁路运营有限公司全面运营管理,这是国内首次真正实现由地方自主运营城际铁路。


2021年,广东省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发展方向,逐步统一城际铁路票务系统。


2024年,广州市印发《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 》,提出逐步完善广州地铁集团接管珠三角城际铁路项目自主运营体制机制,创新大湾区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同年,全长258公里的广佛南环、佛莞、莞惠、佛肇城际“四线贯通”,实现了“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目标。


从修建铁路到实现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推进票制机制改革“软联通”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大湾区的经验也为刚刚成立的环沪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未来设立的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提供了经验。



佛山制造:“有家就有佛山造”

佛山的规上工业产值已经突破3万亿元,仅次于深圳、苏州和上海,是全国第四工业大市。 “有家就有佛山造”已成为一张享誉全国的产业名片,涵盖了家电(厨电)、家具、陶瓷、卫浴等25个家居行业的细分领域,培育了美的集团、格兰仕、科龙容声、大自然、恒洁卫浴、鹰牌陶瓷、蒙娜丽莎以及华润涂料、德尔玛、小熊电器、海天味业等头部企业。



为了进一步支持制造业发展, 佛山 在全市划定54个万亩工业集聚区、44个千亩工业集聚区,并且提出“鼓励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公地 ’”的新理念——围绕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协同升级,围绕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协同升级,积极推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佛山美食:“为了吃,值得飞一趟”

佛山作为粤菜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厨师之乡,美食早已成为城市闪亮的招牌。2014年,佛山顺德被授予联合国认证的“世界美食之都”称号。长三角的不少城市也拥有悠久的美食文化,江苏扬州、淮安等地也同样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称号,但其知名度远不如佛山,而杭州更是被戏称为“美食荒漠”,让城市魅力打了折扣。如何传承创新、吸引客流、促进消费,深入挖掘长三角的美食文化,向世界讲好长三角的美食故事,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广州——千年商都、南国门户、宜居花城

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发展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 ,小伙伴们对广州2035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总体思路、空间格局、重点功能区域,特别是“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中,“四极”包括国家知识中心城、北部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四个外围综合新城,与上海的五个新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北部增长极又明确对标上海虹桥等先进地区,以四大经济形态(高流量的枢纽型经济、高技术的智造型经济、高能级的总部型经济、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导向,形成“大交通”“大物流”“大智造”“大商旅”发展新格局,又与虹桥商务区有异曲同工之妙。


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还展出了国际知名大都市的城市发展经验对广州的经验启发,例如芝加哥2040战略规划的经验与启示,东京湾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等,都是“上榜”案例。


特别是广州还创新提出了城市“芯片”的概念,认为城市也遵循摩尔定律,某些地区的容积率可以达到6.0以上,加速推进城市的进化,让小伙伴们加深了对于“ 紧凑城市”(强调高密度开发利用土地,在有限的范围内容纳更多的经济社会活动,实现城市的功能、规模和结构紧凑)、“精明增长”(指城市建设努力节约资源能源,以尽可能低的公共成本投入,去创造尽可能高的收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的认识。



夜幕降临,小伙伴们一起登上广州塔登高远眺,在600米的高空,眺望广州的城市中轴线和珠江夜景,再次领略到老城市、新活力的独特魅力。



永庆坊: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永庆坊的改造作为广州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体现了新时代下的“绣花式”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方式。


2015年,当地政府引进社会资本,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对永庆坊进行“微改造”——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在保留原来岭南建筑民居肌理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元素,实现新旧融合。以永庆坊为示范,广州的老旧小区“微改造”由点到面,大片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具体来看,在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永庆坊注重对西关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通过房屋修缮、立面整饰、街巷整治、产业更新,青砖瓦房、琉璃彩窗交相辉映,让曾经沉寂的历史文化街区真正“活”了起来。


在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方面,永庆坊通过微改造,将文化创意、精品民宿、创意轻食、文化传媒等新业态引入老城区,打造了“广州首个非遗街区” ,粤剧曲艺、广彩、广绣等传统工艺与活字印刷文创产品等相得益彰。


在国际化与开放性方面,永庆坊作为广州岭南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成为广州展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最佳实践地。



类似的,虹桥商务区的蟠龙天地也曾经是城中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改造,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永庆坊与蟠龙天地,为国内其他地区的城市更新贡献了大湾区和长三角的智慧。


思考—— 继往开来 、再接再厉、行稳致远


大湾区学习考察期间,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召开了2024年年终务虚会,旨在回顾全年工作、复盘年度得失、查找短板不足,并对2025年“十五五”规划重大年份的工作任务凝聚共识、做出部署。


务虚会上,小伙伴们围绕“对标对表找差距”这一主题,依次交流了2024年度的工作感悟,认真剖析自身对标行业要求、领域要求、甲方要求、岗位要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就团队建设和公司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夏骥感谢大家在2024年度的辛勤付出,对各位小伙伴的自我剖析与反思总结给予肯定,并一一回应大家提出的建议。夏骥强调,智库行业需要与时间做朋友,要秉持长期主义,不断深化“四个认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