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公众号老北京城
ID:beijing-cheng
一提北京,很多人立马就能想到胡同。其实北京可不光有胡同,其实北京的街、巷、夹道都大有学问。
今儿个咱们就来聊聊老北京的街道。
街
街,其实就是宽阔笔直的大道。
街两边也得是以商铺为主的道路。
一般比较宽,
至少得在
24
步以上的宽度才能称之为街。
北京的街道之间大都参考《考工记》里的王城规划。
主要道路基本大都是以
“
井
”
字建成。
相互之间的路口也都是垂直的。
过去的北新桥
但北京街道的命名对于一些游客来说就不太友好了。
如果要是以
“
南北为路,东西为街
”
的规律来游玩的话,您会发现北京的方向是“上西下东左西右东”。
老北京的街道里面,
“
路
”
几乎没有。
在二环以内您很难找到一条
“
路
”
。
北京的路名大都是后来改的为了纪念某位名人的,如
“
赵登禹路
”
等。
老北京的街道大都以城门来命名。
比如常说的东直门内大街,前三门大街等。
而街道的规模不同,也有大街和小街之分
,如朝阳门北小街、西直门南小街等。
老北京城内被东南西北四条方向的各个街道划分成一块块长方形
,这些长方形是供人居住的,也就是小区,咱们现代人说的居民区。
巷
这些居民区也叫做
“
坊
”
。
从元代开始,北京城就被划分为大大小小数十个坊。
到了清朝北京更被分为
“
皇城六坊、内城二十坊和外城八坊
”
。
白纸坊是北京仅存的坊制地名
这么多居民住在坊里,通行也是个大问题。
那么坊与坊之间的小道也就承包了这里居民的交通出行。
这些小道就是我们常说的
“
巷
”
。
这个巷跟南方的巷子、里弄等名称是一个意思,就是胡同。
这些居民区的胡同可不能乱串,不然丢了东西出了事故算谁的?
现在最好也别到处乱串
为了保护居民的安全,各个坊还设有高墙,也就是坊墙。
这些高墙和街巷一同分隔着各个坊,也能保护坊内居民的安全。
现在仍有不少胡同在名字中保留了
“
巷
”
。
如咱们常能听到的南锣鼓巷、东交民巷、流水巷、陕西巷等地。
在过去,为了防火两家之间还会尽量留一条小巷。
这些小巷就像是咱们今天的消防通道,叫做
“
火巷
”
,隔开两家院子又能从中间串行。
夹道
普通居民都需要防火,更何况大户人家。
过去的王府和有钱人家也会把自己家院墙和隔壁的院子之间空出一条小过道,就像
“
火巷
”
一样。
这条巷子一来是跟火巷一样,能够防火;
二来也是显得自己谦逊一些。
往往这些夹道都是大户人家自愿把自家院墙往里挪挪。
这样的火巷就叫做“
夹道
”
。
现在的北京偶尔还能找到这样的夹道
那么这条退让出来的夹道按理来说也是大户人家的私人用地
,所以这样的夹道可属于内部道路,
可不是谁都能串行的。
故宫的东筒子夹道
要说北京最有名的夹道还得是故宫的东筒子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