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生态环境  ·  送法入企助发展,环保合规促提升 ·  2 天前  
新疆生态环境  ·  送法入企助发展,环保合规促提升 ·  2 天前  
西藏举报  ·  2男子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被民警依法约谈 ·  2 天前  
西藏举报  ·  2男子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被民警依法约谈 ·  2 天前  
中金点睛  ·  中金 | ... ·  3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4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从捐赠的绘画长卷与展品 看70年上海记忆与变迁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19-10-23 09:42

正文

“众心筑梦70年——海上揽胜长卷暨市民捐赠展”今天上午在上海历史博馆开幕,展出24位捐赠人及单位所提供的64件(套)展品,包括早期中国共产党党章、南京路上好八连早期放映机、1964年的28寸凤凰自行车及沪上画家张弛所绘的反映上海城市变迁的《海上揽胜》70米长卷,这些展品以小见大,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上海的沧桑巨变。

“开放浦东 振兴上海”奖章

1959年张磐上海市社会主义先进工作者奖章

展览中既有早期中国共产党党章、南京路上好八连早期电影放映机、1964年的28寸凤凰自行车、无敌牌缝纫机等上世纪生活中常见的老物件,也有从50年代至80年代,潘阿耀、张磐、曹蔚文等不同行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奖章证书等,这些实物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承载着奋斗者的足迹和理想信念,记录着一个个在普通岗位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身影。

1964年试制版PA12型28寸凤凰自行车
展厅中陈列的1960年代的凤凰自行车、无敌牌缝纫机等老物件给人一种浓浓的怀旧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裘争平介绍,自行车和缝纫机是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上海制造水平。英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自行车牌子叫兰令,凤凰自行车在某些方面的功能是超过兰令的,所以凤凰自行车厂也是专门将其捐给上历博。“有位老先生说他从1960年代购入同款凤凰自行车,一直骑到2000年前后,家人因为他年龄太大了,才不让他骑。”

解放初期上海市军管会臂章

展览还展出了“南京路好八连”电影放映机。“南京路上好八连(现为73181部队特战3营8连)”于1949年6月进驻上海,主要担负中共华东局、上海市委、市人委和中央领导来沪警卫任务及南京路、外滩等地巡逻执勤。1963年4月25日该连被国防部命名为“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宣传“好八连”优秀事迹,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到八连,拍摄了纪录片——《南京路上好八连》;并向总政提出申请,为八连配发放映机两台用以播放影片。八连成为全军第一批拥有电影放映机的连队之一。后来关于八连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专题片《好八连野营归来》等,均使用这两台放映机为官兵播放。1963年南京路上好八连史陈列室建立以后,这两台电影放映机还用于向参观陈列室的群众播放《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电影,一直使用到21世纪。

展览现场 “南京路上好八连”电影放映机

“好八连”电影放映机不仅见证了上海英雄连队的发展历程,也珍藏着几代上海人的珍贵历史记忆与上海荣光,对研究上海当代历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950年慎昌五金制造厂赠潘阿耀劳模英雄银匾

潘阿耀是我国无缝铜管、无缝钢管的发明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1950年,潘阿耀成功研制无缝铜管,被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并继续研发无缝钢管。无缝钢管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原材料,其重要性就好比是“人体内的血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潘阿耀 洪都钢铁厂赠瓷盘

1958年3月8日,潘阿耀试拉无缝钢管成功,同时发明了用普通耐热钢制造“水循环冷却热穿孔顶头”这一无缝钢管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设备,提高无缝钢管生产效率100余倍。这在当时史无前例,比美国1962年开始采用这一技术早了4年,解决了国家建设的急需,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生产无缝钢管的历史。周恩来称赞潘阿耀为中国工人争了气!无缝钢管这一历史性创造,被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列为上海60年发展长河中的60项重大成就之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也把它列为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之一。

张弛《海上揽胜》老城厢

上海画家张弛的70米长卷《海上揽胜》在展览中尤为引人注目。画卷从风光旖旎的安吉浦江源头出发,吴淞口码头游船、海轮、穿梭往来;陆家嘴的林立高楼,与外滩的万国建筑交相辉映;静安古刹钟磐悠扬,上海博物馆汇聚中华千年文明;音乐厅大剧院闪耀世界艺术之光,醉白池荷叶滴翠,方塔巍然耸立……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张弛创作的2010厘米长的水墨长卷《海上揽胜》曾引起轰动,此次展出的《海上揽胜?七十长卷》是张弛自2009年至2019年十年过程中为上海精心创作,以国画山水形式描绘了上海城市建设成就以及繁华安泰的时代面貌,展现上海城市精神。

展览现场

张弛表示,将这幅长卷捐赠给上历博,是为新中国70华诞献上的一份心意,也希望通过这件作品,更多地激发观众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此次展出的藏品均来自于市民的捐赠。上历博自今年5月面向社会征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历史文献和实物以来,捐赠工作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所获得的捐赠物品,携带者市民的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众心筑梦70年——海上揽胜长卷暨市民捐赠展”的举办,亦是上历博对捐赠人、捐赠单位的感恩。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10月27日。

对话捐赠画家张弛

用长卷记录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

澎湃新闻:这幅画作涵盖了上海哪些地标建筑和著名景点?

张弛:《海上揽胜·七十长卷》实际有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绘制的2010《海上揽胜》、2013年为长宁绘制的《长宁揽胜》以及从今年元旦开始绘制的到9月7日正式完工的2019《海上揽胜》。从2009年至2019年共历时10年,长卷自安吉浦江源头为开端,至洋山深水港为结尾,整个长卷涉及上海的地标建筑的著名景点一百二十七八处,包括上海老城厢、中华艺术宫、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豫园、徐汇滨江、人民广场、洋山深水港……

人民广场(海上揽胜)

澎湃新闻:。您创作这幅长卷的初衷与动机是什么?它的灵感又来源于何处?

张弛:2009年为上海世博会,在陈佩秋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创作2010厘米的《海上揽胜》卷。那时我刚从日本回国定居,我是画山水的,对城市建筑很陌生,所以能不画就尽量避开结构复杂的建筑群,所以我画的主要是以安吉为开端,以崇明的湿地、吴淞口为结尾,涉及的自然风光比较多。

2013年,应长宁区政府邀约画《长宁揽胜》,内容要囊括长宁区的50个景点,长宁区这一段涉及到很多建筑。2010年《海上揽胜》长卷里刚好是从七宝开始到上海展览馆,长宁这一段刚好没有,那么画好后我就把长宁的一段续接在原来的长卷上面。

因为长宁在西面,续接上以后感觉整张长卷西面的景点特别多,很密集,因为囊括了长宁的50个景点,东面是在第一次画《海上揽胜》时特意避开建筑,所以一大会址纪念馆、南京路、外滩源等都没有画,整个长卷看上去就左右不平衡,东面最主要的景点都没画。当时就想着以后有机会补一补。

去年国庆节,上海市文联在微信公众号上以动图形式表现《海上揽胜》,很受大家喜爱,浏览量达到26000,之后《上海发布》也转发了这条,当天就超过10万+,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与此同时又深感惭愧,然而,大家的点赞和鼓励让我鼓起了勇气,我打算把十年前没有画的新老地标一一补上去。

豫园(海上揽胜)

澎湃新闻:您提到过去您是画山水的,建筑并不擅长,这幅作品中涉及这么多建筑,在创作过程当中需要作出哪些调整?

张弛:那个时候陈佩秋老师也在给我指导,一开始我是用水墨画写意,但是工笔的基础我一直都有,我就想找到一个最好的表现效果。我家住在苏州河边上,十八楼,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的视野非常宽阔,往西可以看到飞机每天上上下下,正面一直可以看到上海中心,没事我就看看窗外的风景,观察气候和时令的变化,以及不同时令房子呈现的不同状态,从中获取灵感,其实还是从真实的环境里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