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餐企老板内参
中国首席餐饮经管新媒体,餐饮产业链社交与服务平台。超过100万餐饮老板的每日经营读物。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共同投资。业务涉及餐饮媒体、教育培训、供应链电商、创投孵化。以及《咖门》、《好食记》、《外卖第一课》等自媒体矩阵。
51好读  ›  专栏  ›  餐企老板内参

10万、18万、55万交出后,他们一步步沦为加盟“韭菜”

餐企老板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9-08 18:5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多个创业者加盟饮品品牌后的血泪教训,包括加盟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及闭店止损的经历。提醒创业者在选择加盟品牌时要慎重,认清局势和风险,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同时,也强调了开店前需要做好选址、品类选择、运营管理和产品研发等功课,不要妄想轻松赚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创业者加盟饮品品牌需谨慎选择

文章中提到,创业者在选择加盟品牌时要警惕快招品牌,要实地考察品牌的实际营业门店,全面了解品牌的真实实力后再做决定。而且,创业者需要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经营管理能力,不能只依赖品牌的势能。

关键观点2: 开店前需做好市场调研和运营管理

文章指出,创业者开店前需要做好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竞争情况。同时,在选址、品类选择、运营管理和产品研发等方面也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在实际运营中,创业者需要注重店铺的管理和宣传,不能掉以轻心。

关键观点3: 踩坑后的教训与经验分享

文章中通过多位创业者的经历,分享了加盟过程中的血泪教训。他们通过自己的失败经历,提醒后来的创业者要注意风险,做好功课,不要妄想轻松赚钱。同时,他们也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帮助其他人避免类似的错误。


正文


转载自 | 咖门

作者 | 静子


10万、18万、55万

他们心怀憧憬交了加盟费


我联系到小七的时候,他刚刚在朋友圈宣布闭店。


前后投入60万的咖啡店,只勉强维持了一年。小七说,如果时间倒流,他绝对不会加盟。


时间回到一年前,喜欢咖啡的小七加盟了一个咖啡品牌。他采用了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方式—— 上网搜“咖啡品牌加盟”这类关键词。


示例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这时某咖啡品牌闯入了他的视野。了解品牌的基本信息后,小七直接去了北京总部考察。


“公司看起来很正规。”小七说,当时被他们的产品打动了。手冲、果咖都很好喝,手冲咖啡只卖20元,算得上优质平价。


店开起来生意不会差。抱着这样的想法,小七果断交了10万元加盟费。


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东东和朋友从广东刚回到江苏,兴高采烈地交了18万元加盟费,着手开一家新中式奶茶店。


示例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东东是偶然喝到该品牌的奶茶,“产品不错,而且正赶上他们开放第一批加盟,没多想就直接交钱了。”


如果说小七和东东是对品牌的产品有信心,那么小雯和阿丽开加盟店,则是出于对“自己一定能赚到钱”的信心。


今年刚毕业的小雯待业在家,刷视频时看到了一个奶茶品牌的招商信息。在父母的帮助下,她投资20万开了家奶茶店。“看过不少成功创业的视频,想着自己肯定能成功。当时规划三个月回本,半年内再开新店。”小雯说。


示例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阿丽是经朋友介绍知道了一线城市某咖啡品牌,去总部参观后得知25万元可以做区代理,55万可以做市代理。


招商人员每天游说:“投资越大、赚得越多。”“只有一个名额,你不做就被别人抢了。”


冲动之下,阿丽签了55万的市代理合同。“现在想来当时太上头了,感觉那些人很善于玩弄人性,画饼、饥饿营销,当下很难理智做判断。”


回看决定加盟开店的时刻,他们每一个人都意气风发,以为交了加盟费,接下来就可以“躺赚”。 殊不知,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现在回想,筹备开店期间,

许多问题就已经初现端倪。”


比如选址。


小七说,品牌总部先后派来两个“选址老师”,但给他的感觉是“一个糊弄了事,一个能力有限”。最后小七自己拍板了一个商场的临街店铺。


示例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事后证明,小七的经营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高昂的租金,更何况附近有瑞幸、比星咖啡等。


加盟新中式奶茶的东东,也在选址上踩了坑。


“根本没有负责选址的人。”东东看中了商场的档口位置,租金每月14000。前后投入40万后,终于把店开了起来。


“该准备的都准备完了,总部的人才过来看了一眼,说位置可以。然后培训一个星期,教我们如何使用机器、做产品。之后,除了卖物料,就什么都没管过。”



刚开业的那段时间正值暑假,商场的客流量不错,东东奶茶店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5000多。但从9月下旬开始,就没什么生意了。


东东经常一个人在店里百无聊赖地待一天。 “每天开张就在赔钱。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商场也就只有暑假那两个月有点人气。”


阿丽从拿到市代理到开店,一共投入80万,但签约时总部说好的培训和扶持政策始终没有兑现。 “交完钱经常连信息都不回,根本就不管我了。”


后续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示例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品牌知名度不高、品宣做得不好,导致没顾客登门。”小七说,最初看起来“优质平价”的产品,却并不好卖,“原料要从总部进,但他们的豆子和其他物料比市场价高出很多,单杯的利润很低。”


星星在网上发帖诉苦:她妈妈加盟了一个不知名的奶茶品牌,加盟费很便宜,但是原材料特别贵,一个杯子要三四块,整杯饮品的定价13~15元,但考虑到平台抽成和自付的补贴,外卖平台上一杯至少定20元以上才不亏本。



星星陷入“降价赔钱,不降价没订单”的两难境地,家里现在还积压着大量物料。


东东也焦虑,别的店三天两头上新品,自己加盟的品牌“半年只上过一次新品”。


毕业即创业的小雯,开了店才发现“成功学视频”不能当饭吃。她连外卖规则、毛利、纯利都算不明白,店刚开一个月就打起了退堂鼓。



挣扎了,自救了

但“店开得越久,亏得越多”


没等到预想中的“日进斗金”,反而陷入“店开得越久,亏得越多”的泥沼。


在加盟商群里,东东得知,同城有三家该品牌的加盟店,每一家生意都不好。他也算是见证了这个品牌的“衰败”:去年暑假还有200多家店,现在只剩几十家。


店开了不到一年,还没回本,东东决定不做了。我问他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他无奈地笑说:“还是重新回电子厂打工吧。”


示例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生意不好,小七想办法“自救”。他设计了“老店新开”的活动,在现有物料的基础上,自己研发新产品,自制贴纸和帆布包等周边,以此吸引新老顾客。


但因和商场的签约没到期,没法换门头,活动的效果也有限。


勉强支撑了一年,租约到期后小七把店关了。目前入伙了朋友自创的咖啡品牌,从产品到运营都自己做。


而星星和妈妈心有不甘,决定硬着头皮把店开下去,不过她们退出了加盟品牌,自己货比三家买原料、做研发。“先走一步看一步。”



在父母支持下开店的小雯,三个月亏了20万,初入社会就长了一个“昂贵”的教训。


亏了80万的阿丽,也选择了闭店止损。她现在一边走法律程序维权,一边在众多“加盟”帖子下发布自己的踩坑经历,“劝退一个是一个”。



踩坑之后

他们分享这些血泪教训


“前人踩坑,后人或许能走得更顺畅一些。”在此也提醒大家,入局饮品一定要慎重。


1、选项目时,重点警惕“快招”品牌


阿丽赔钱后得出结论:有的品牌重心就是招商,收取加盟费只是卖一波设备和原料,并不关心加盟商的实际运营问题,这类大概率是快招公司,几个月就换一个项目,到时候受害的加盟商连维权都难。


示例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而且选择加盟品牌时,不能仅听对方的一面之词,不局限品牌指定的样板店,而是多方实地考察其实际营业门店,全面了解加盟品牌的真实实力后再做决定。


小七说,一般那些手里有闲钱、或者父母愿意出资的创业者,无法正常上班的宝妈群体,最容易上当。


2、选址、品类、运营、产品……开店前一定做好功课


东东当初看中“新中式”这个概念,但开店前后,他对新中式奶茶的市场都不甚了解,也没有尝试过其他同类产品。


示例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品类和赛道看起来火爆,并不代表每个入局者都能赚到钱。


即便懂产品的人,也难以避免在实际运营管理中踩坑,找一个有开店经验的朋友取经,可以为自己上个双保险。


3、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妄想“躺着赚钱”


许多人加盟的初衷是想借品牌的势能“起飞”,这其实是个误区。“入局后发现,还是要靠自己运营。关键是顾店,不能做甩手掌柜。”


小七现在和朋友一起开咖啡店,两人摸着石头过河,每天还拍视频做宣传,辛苦并快乐着,生意还不错。


踩过那么多坑之后,他选择把坑变成垫脚石。



结语


饮品业的蓬勃生命力,吸引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入局。


加盟也好、自创品牌也好,在入局前,创业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认清局势、风险和自己的能力。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轮值主编| 戴丽芬、孙雨
视觉、插图| 代丹
编辑 | 权紫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