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伊始,马斯克的火星计划火了。在国内,你想跟太空有交集,离不开这些公司。
#布告栏#自9月14日起,智东西主办的自动驾驶系列课已经奉上5堂课,来自通用、福特、比亚迪、Waymo、百度无人车、Uber、博世、NVIDIA、英特尔、Mobileye等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的数千名汽车工程师和从业者,在「自动驾驶」社群中一起听课。10月,4堂自动驾驶系列课将在社群中陆续开课,添加小卡(ID:zhidxcdx)免费报名,可入群听课。
智东西 文 | 晓寒
国庆伊始,特斯拉的老大,硅谷钢铁侠马斯克首先在朋友圈火了。
原因是他在一个航天论坛上宣布了SpaceX的火星计划——2022年向火星发射太空飞船、2024年向火星运送宇航员,并建立居住点。
过去,宇宙探索都由国家主导,与普通人距离太远,但正是由于马斯克创办的SpaceX,贝佐斯创办的BlueOrigin这类民营航天公司的存在,才会让我们与航天、太空这些词汇更近一步,甚至在有生之年能够飞上太空或是登临其他星球看上一眼,想想都激动不已。
而在SpaceX和BlueOrigin之外,我国也至少有5家民营航天初创公司存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都是谁,以及在做些什么。
一、导语:航天创业的三个方向
在现阶段,我们可以将航天领域的创业粗略划分为火箭、卫星、应用和服务三个方向。
火箭方向的公司主要在研制火箭或者其他飞行器,然后装上卫星等物品,并将其发射到太空;卫星方向的公司就是研制具有拍照、遥感、通信、定位等功能或者可以进行太空实验的卫星,并将其制造出来。
应用和服务方向的公司主要在基于卫星的功能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例如被谷歌收购的Skybox Imaging,就是一家专门对卫星图片进行分析的公司。
目前,我国比较出名的5家民营航天公司分别为翎客、蓝箭、零壹空间、天仪研究院以及九天微星。前三者为火箭方向,后两家则专注在微型卫星制造方面,其中没有从事应用和服务的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从事航天产业的公司其实还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航天国企或者政府牵头成立的公司,其客户也多是航天国企或者政府机构,而这四家公司则是由普通人发起,然后通过融资,招聘等途径逐渐成长,并一步一步向着市场前进的。
二、火箭三剑客
翎客航天算得上是国内第一家纯民营航天公司,创办于2014年1月。
其创始人胡振宇当年还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在大学期间就出于兴趣爱好搞过“小火箭”(可以理解为航模)的设计制造与发射,也因此在2013年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邀请过去实习。
大四时候,胡振宇希望能够保研到清华大学航天系去学习专业知识,但是由于成绩不够没能实现。结果一气之下就拿着1000块钱跑去注册了翎客航天,决心自己干。从这儿就能看出这家公司是多么的纯民营以及多么的草根。
成立以来,由于90后、草根、民营、火箭等关键词聚集在了一起,翎客航天前几年在媒体上火过一把,但同时也引来了争议,有批评者就认为十几人的小团队加上缺乏资金支持,很难在火箭领域有所作为,该公司随后也陷入了沉寂。
最近,有网友在知乎上攻击翎客航天,胡振宇跳出来回击,并且也透露了公司的最新进展,包括获得了几千万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地产大佬冯仑)、在山东开建一个发动机与飞行试验场、顺利给国内两家航天院所提供了发动机、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火箭悬停控制、与中国航天集团旗下第十研究院达成合作等。
(翎客航天进行的火箭悬停实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翎客航天目前都在做一些小火箭的研发测试工作,其预计在2020年推出首款能够载物的小型液体运载火箭。
与翎客航天的草根相比,火箭方向的另外两家初创北京蓝箭和零壹空间则要显得更“成熟”的多。
今年1月13日,丹麦Gomspace公司与北京蓝箭在杭州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将在2018年为期发射立方体卫星群,这是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首次与其他国家卫星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蓝箭与Gomspace签约仪式)
从结果来看,北京蓝箭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据媒体报道,蓝箭由张昌武、吴树范和另外两个合伙人一同创办,张昌武为CEO。在创办蓝箭之前,张昌武在金融行业工作,他于2014年看到了SpaceX取得的成果后开始研究进入航天领域的可能,并在随后与曾在欧洲航天局任职的吴树范有了接触和交流。
另外两位合伙人之前则都在航天系统内部工作,也属于科班人士,蓝箭目前有一支50多人的技术团队。
在产品上,蓝箭研发的也是发射微型卫星小型运载火箭,运载能力400kg,总长20.7m,起飞重量57.4吨。但他们并不准备一切都亲力亲为,而是自主设计整箭,但向航天国企去采购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因而推进速度也要快上一些,但是蓝箭也并非一帆风顺。
今年4月,发动机供货商宣布停止供货,导致北京蓝箭的火箭研发受阻。为了实现上述在2018年为丹麦公司发射卫星群的计划,蓝箭一方面在跟发动机供货商积极争取,另一方便也在扩大自己的动力团队,开始自研发动机。
很明显,搞火箭是一个耗资耗时的事情。在资金上,零壹空间在这三家里算得上“最有钱”的公司。
2016年10月,零壹空间宣布A轮获得超过1亿元融资,其背后的投资方包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比亚迪联合创始人夏佐全创立的正轩投资、春晓资本、陆石投资,以及联想之星。
零壹空间目前有一支30多人的技术团队,其首款小型运载火箭也将于2018年首飞,官方公布的运载能力为700kg,总长21米,起飞重量70-80吨。
有趣的是,零壹空间的创始人/CEO舒畅与北京蓝箭的CEO张昌武一样,都有金融背景。
据报道,舒畅本科在北航读的是飞行器设计,随后在北大读了个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去了航天产业基金,随后又转到了联想控股去做投资。由于能力出众,85年的他后来做到了投资VP。
(左为舒畅)
在联想控股工作期间,他看到了SpaceX取得的进展,也收到过多个卫星创业的BP。有航天背景的他知道,民营卫星公司们最大的难处是发射资源太少,而非造卫星。因此他在2015年6月创办了零壹空间,目标是为国内外的微型卫星公司提供廉价的卫星发射服务。
三、卫星双雄
从上一部分就可以看出,民营火箭领域的创业其实与民营卫星公司息息相关,在卫星领域天仪研究院与九天微星是两家比较知名的民营公司。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天仪研究院还是九天微星,其研发的产品都不是电视画面经常放的拥有几十米的天阳能电板,在高空能进行各类重量级任务的大家伙,而是只有几十公斤重,跟一个大盒子似的微型卫星。
这些微型卫星也会携带通信设备或是拍摄与遥感设备,多飞行在低空轨道。
天仪研究院比较有意思,他们并不是像普通卫星公司那样,把具有拍摄/遥感,或者通信能力的卫星卖给特定的公司,而是向科研院所和其他相关机构,出售太空实验和验证服务。
换句话说就是你想在太空上做实验就可以找到天仪,他们会跟你一起设计实验设备和方法,然后把这个设备装进小卫星里发射到太空里进行实验。
而太空验证则是给其他航天企业提供的测试服务,例如你可以把软件系统、光学设备或通信设备放进小卫星里送上天,然后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这个系统和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为什么会有这种商业模式?
天仪研究院CEO杨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想要解决的正是国内以及全球科研院所的一个痛点。
由于成本高昂且都由国家机构在操作,目前的太空实验都是些国家认为重大的项目,其他研究项目想上天就需要申报计划慢慢排队,并且大量中小项目也很难被选中,因此杨峰选择了这个创业方向。
目前,天仪研究院一颗10公斤左右的卫星对外报价约为600万元,涵盖了卫星研发、制造、发射以及到太空后的运维等所有费用,而如果卫星发射失败,天仪还会免费为其提供第二次服务。
2016年11月和2017年2月,天仪研究院分别发射了潇湘一号和陈家镛一号卫星。
前者“坐”的是我国的长征11号运载火箭,将进行空间软件无线电、导航信号增强、新型星载计算机搭载、高精度光学稳像等试验。
(潇湘一号卫星)
后者则是搭载于印度的PSLV-C37运载火箭,将进行微重力环境下液滴的聚并与分散实验。除了天仪研究院,该项目还涉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和以色列SpacePharma公司。
天仪研究院官网显示,其服务的最大特点是低成本与快速部署,最低10万元起,而最快部署时间则为1年。
九天微星的出名与ofo有着直接关系。
5月19日,ofo宣布将启动X计划,预计将于2017年底发射一颗卫星。ofo方面表示,这颗卫星能连接共享单车,以进行卫星定位监控和信息回传,说白了就是帮助车辆实现精确定位。
(ofo推出X计划)
由于共享单车公司本身就自带光环,因而消息出来之后就引起了热议,也牵出了其背后的卫星制造公司九天微星。
相关报道显示,九天微星的创始人与CEO名为谢涛,创业前在航天系统内工作了十几年。他于2014年离开体制内到了一家航天文化教育公司,并在此萌发了做一颗让普通人也能够参与其中的卫星的想法。
2015年谢涛正式创立了九天微星,并在随后获得了千万元天使投资。
上述与ofo合作的这颗微型卫星除了能自行车连接外,其更重要的用途还是要与普通用户互动——例如其搭载有VR相机、自拍相机、LED灯组等。
VR相机可以给用户看到太空的全景,LED灯组会让卫星闪灯以让地面上的人类看到。此外,用户也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跟自拍相机拍摄的太空背景融合在一起…所以九天微星也将这颗卫星称作是娱乐星。
而放眼更远的将来,九天微星也与航天圈的先驱OneWeb(获得软银投资),SpaceX一样抛出了自己的微型卫星星座方案,该公司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部署60颗卫星组成卫星网络(星座),与地球进行物联网连接系统,从而采集地面设备的数据,进行商业运营。
结语:SpaceX的中国门徒
马斯克创办的特斯拉走上正规后在中国激励起了一波电动汽车的创业浪潮。而同样的,在SpaceX成功搞出火箭并拿下NASA价值十几亿美元的订单后,又在我国激起了一波航天创业热潮。
造车已然属于重资产和高技术难度的创业项目,航天领域也更是如此。但是好在我国还是为航天创业提供了一些土壤。
一位航天创业者曾说,中国航天有着60年的积累与完整的配套产业链,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而随着国家政策在2014/2015年开始有一些松动,民营创业公司也开始出现,值得庆幸的是,在资本的帮扶下,他们也都走出了第一步。
与国家队相比,这些公司虽然实力还很弱,但是想法更多,也更贴近消费者。在未来,也正将是这些公司才能更快让普通人与航天联系在一起。
自9月14日起,智东西重磅出品自动驾驶系列课,9堂课,9位顶级导师,9家自动驾驶领袖企业参与,810分钟讲解和互动,33个知识点,帮你建立未来汽车知识壁垒。扫码申请听课,同步加入自动驾驶社群。
每日一头条
趋势·深度·犀利·干货,最专业的行业解读
深喉爆料、投稿:[email protected]
来这里,遇见潜在的行业伙伴!
要进群,请加小助手微信zhidx007
请备注相应群的关键词👇审核后邀请进入
人工智能 · 自动驾驶 · 机器人 · 物联网 · 智能家居 · 无人机 · 智能医疗 · V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