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自从《延禧攻略》被大家集体Pick以来,始终霸屏微博话题排行榜,总共登上微博热搜榜133次,TOP1就有14次,微博阅读量94.1亿,讨论次数652万,依仗实力成为制霸热搜大户。截止目前,网络播放量累计107亿,稳居网剧第一名。
如今的《延禧攻略》成了妥妥的爆款剧,早已渗透到公众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不仅在小红书、抖音、知乎、B站出场率很高,有关于正作品“翻身”、“卫龙CP”、“魏姐C位出道”等相关的微博话题也成为网友生活日常。这种感染力和渗透力如何达成?在扎实的内容之外,该剧的营销方式同样skr!
其实这部剧的成功不是偶然,回头看看这几年于正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对古装的喜好,作为古装清宫戏领军人物,于正自知剧集的命门在于历史细节,所以这次在《延禧攻略》上,一开始就打好了“还原正史”口号,不仅摒弃了以往花团锦簇、色彩纷繁的“阿宝风”,还专门斥巨资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对乾隆年间的服饰、古玩、房屋等进行了一一还原。
比如妃嫔们手中的团扇,是以故宫博物院中清宫文物为样本制作,不论是主角还是群演的服装,风格不但素雅清新,还添入绒花、刺绣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
(仿制清代红色缂丝乌木雕花柄团扇)
(仿制清沙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
其次在画风和摄影、美术方面,《延禧攻略》选择了“性冷淡”风格、质感颇为高级的“莫兰迪”色系,给人收敛又温柔的感觉,如此美术风格,不仅高度还原了观众心中的历史,还提升了剧的审美。
在配乐方面,剧组特意请来陈国樑(曾为《金枝欲孽》配乐)亲自操刀配乐,很多网友表示这剧看得太有带入感了。
去年十月,《延禧攻略》前往戛纳参加国际电视节,惊艳国内外媒体,还被新华社点评“磅礴大气的中国清宫画卷”。热播期间,《人民日报》也为《延禧攻略》点赞,“服化道精美,昆曲、刺绣、打铁花、缂丝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剧中有所展现,努力做到情节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情节。”
前有主流媒体的认可引起期待,在后面的宣传营销上,宣传方也对剧中的细节进行了放大,将于正埋下的历史伏笔一一戳破,力求达到“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效果。比如《延禧攻略》上线第二天,于正在微博发表了观众对剧中妃嫔唇妆质疑。
除了唇妆,剧中人物其他装扮也按照史诗和旧例,采取了乾隆年间的“小两把头”发型,还沿袭了“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的“一耳三钳”。嫔妃身份不同,佩戴的首饰也都各不相同,这一点在《延禧攻略》里都做到了精准还原。
在确定人物服装风格与细节后,剧组又特意邀请为故宫修复文物的绣娘,用难度极高的方式为剧中人物打造符合年代及身份的精美服饰。在高度还原的同时,自然造价不菲,秦岚头上所佩戴的“绒花”价值就值上万,衣服则是由2000块钱1厘米的罗制成;皇帝的龙袍造价更是高达几十万。
在《延禧攻略》幕后纪录片中,造型设计宋晓涛和梳妆总监林安琦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戏,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大家更认识和了解这些技艺。”
有了前期如此大的铺垫,《延禧攻略》的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于正一鼓作气,接连发表长文解读首集所涉的全部历史,并在一个礼拜之内多次回复网友提出的各种疑问,包括该剧历史人物会亲、鲜荔枝献贡等真实历史故事的分析,官微后续推出的“历史小讲堂”,牢牢抓住了观众对于相关知识点极度渴望的心理。
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吸引了一批历史迷,热衷于官方印证的《延禧攻略》就连爱情故事,也有营销团队预先准备好“史实”为之背书,例如,搬出《百家讲坛》佐证乾隆和富察皇后的爱情,炒热“帝后CP”。
(《延禧攻略》观众去《百家讲坛》打卡)
舆论围绕《延禧攻略》“良心还原历史”、“唇妆”、“于正翻身”等话题持续发酵,开启了霸屏之路,但不得不说,能够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引发历史学习热潮,是一部古装剧最大的成功。
反套路人设不仅引来了自来水
蹭热度的媒体、商家也大有人在
现如今观众看剧早已对白莲花女主、深情款款男主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而《延禧攻略》则反其道而行,打造出不走寻常路的女主角、鉴婊专家大猪蹄子、白月光皇后,成功实现了一大批引流。
例如,女主魏璎珞一反常态的从第一集就走上开挂人生,拥有高智商和坚强的意志力,和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气场。这一女主角色从任何一方面来说都同过去影视剧中截然不同,在面对级森严的封建制度面前,她的反抗精神能感染荧屏前的每一个观众。这对具有平权意识的80/90后观众来讲,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有了前期的正确引导,才引发出后来网友和KOL的自发跟进扩散。
除了主角人设能留住观众,剧情展开也毫不拖泥带水。在此剧中,女人不在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杀伐决断,摆脱惺惺作态,群像戏也着实生动,高贵妃的嚣张跋扈,尔晴的前后反差,富察皇后的善良贤惠。在对历史文化素材进行娱乐包装时,也在多维度多渠道情况下,实现了观众对剧情的诉求。
此外,《延禧攻略》还会根据人物特色引导观众跟进关注,让各色人物更加鲜活立体,比如“CP站队”、“魏璎珞宫廷职场晋升之路”、“纯妃式粉圈女孩”、“七夕快乐 尔晴纯妃娴妃除外”等诸多话题,让原本的宫廷正剧兼具恋爱、职场、追星等多重元素。
因为题材关系,这部剧也能和其他前作清宫戏形成互动,比如《甄嬛传》《还珠格格》等剧中同一人物的相互串联,让人物和演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更好地帮助关注梳理剧情和详细了解人物关系,一方面能减轻追剧带来的苦等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满足网友们的调侃心理,就连剧中富察皇后扮演者秦岚都玩起了“再不领盒饭就赶不上下辈子嫁给五阿哥”的梗。
观剧过程中,魏璎珞的人生过程被进一步发散讨论,引发出圈式传播,不少自媒体也都凭借自身特性,借助热点紧贴内容发布各类话题来分一杯羹,比如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侧重职场推出了“《延禧攻略》:你能动用的人脉,全都是等价交换”;穿衣搭配潮人注重时尚发布了“看了《延禧攻略》,终于知道怎样穿衣更耐看,更有高级感了!”;搜狐网注重历史发布了“从延禧攻略,我看到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大量KOL的话题发酵让这部剧从各方各面进入了大众生活,这全部都是《延禧攻略》成为爆款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每一部爆款剧背后最功不可没的就是大量自来水的推广安利,才能有今天“全民追剧”的现象,《延禧攻略》也是在循序渐进中有效地迎合了观众这份心态。
摸清受众心理只是其一,更多的还是从网络、生活多面出击,完成各式各样的跨界合作。比如覆盖便利店、网络购物平台;美图秀秀也推出“延禧”妆容;搜狗拼音出现“延禧”皮肤,抖音微博美妆等APP更是与观众亲密接触,让每个人的生活全部被《延禧攻略》所充斥,彻底实现整合营销,让观众、网友能够将剧情“玩”起来。
(同款卖的也不错)
过硬实力才可撑起花式营销
出口海外也能玩的风声水起
古装剧的大女主人设已经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只有在情感、剧情和角色人物身上多下功夫多做创新,才能满足观众对宫廷剧的新式需求,而于正的新,不只是停留在扎实的内容创作方面,在选角上也保持了大胆、冒险的一贯特色,正因如此,才让吴谨言有机会与魏璎珞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