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马上就是二十三;
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切块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俗话说,过完腊八就是年,想想看也就半个多月,就迎来中国人的大日子:春节。
每到春节,无论有钱没钱,无论路途多远,都只有一个目标——回家过年,因为没有比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更幸福的事儿了。
小时候的我们多盼望过年啊,不仅有肉,有新衣服有压岁钱还有烟花,去长辈家拜年还有各种好吃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却很难找到过去过年的那种感觉、那种期盼,相信朋友都有共同的感受——如今的年味真是越来越淡了。
以前,腊月十几就准备赶集办年货
童年的欢乐、记忆里的甜味,都和年货紧密相连,那时候还没有大商场,存在在各个区的集市就变成我们玩闹的圣地,上街赶集...买买年货,招待宾客必备的瓜子糖果,爸妈挑挑红纸,因为那个时候,春联还是长辈们亲自写的。
现在,网络普遍了,取代逛街的是动动手指等着年货快递上门的电子商务,很多小时候熟悉的商场变的变,关门的关门,早就不是童年的味道了。
以前,盼了好久的大年初一,终于可以穿新衣服了
那时候,每个小孩子过年必有一套新衣裳,学校一放假,就期盼着爸妈什么时候带着去买衣裳,这身衣服也会早早就备好,大年初一拜年必备。
“有新衣服穿”绝对是对过年的期待之一。
现在,新衣服也不是过年时那么期待的物品了,有了收入之后,买件新衣服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自然过年的时候就不再那么期待了,比如现在的你,准备给自己买新衣服了吗?
以前,放鞭炮什么的最刺激了
听到鞭炮声,才更有过年的感觉。那时候,每到过年老爸就变出了好多好多爆竹,摔炮、窜天猴、二雷子、还有威力大的二踢脚...每次都迫不及待的拿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放,有胆儿大的用手拿着,那时候好像还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有多危险。
现在想想,还真是后怕啊。
以前,腊月二十五,还有怎么逃也逃不过的大扫除
腊月二十五,绝对是小孩子最不想到来的一天,因为会被父母抓去大扫除啊。
小朋友爬不高,危险的就不做了,但是家里的桌椅板凳、柜子、玻璃,总有几样是你的!
现在啊,这个时间可能你还没有回家呢。
以前,饺子里面还带钱
那时候没有速冻饺子,饺子馅由妈妈亲自调制,面皮也是一张一张擀出来的,我们在旁边也想掺乎掺乎,但是总帮倒忙,还弄的一身都是白面粉。
那时候总会把小硬币放到饺子里面,预示着富贵和吉祥,吃到之后别提多开心了。
以前,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
准备一桌像样的“年夜饭”绝对是春节里的重中之重!从年前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之前就要开始筹备食材,一直到年三十当天的“全家总动员”,七大姑八大姨围在一个小小的厨房间各个忙的不亦乐乎。
平常很少吃肉,可是三十这一天的饭桌上几乎所有肉类都聚齐了。
现在啊,很多人家估计由之前的“家里忙”转变成为“饭店忙”了吧。
以前,我们还守着电视盼着春晚呢
那时候,吃完年夜饭,一家几十口子人备好水果,零食,早早的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叔叔宣布春节联欢晚会开始。
那时候的陈佩斯、赵本山特受欢迎,自带不说话就能让人笑出声的技能。
现在呢,春晚越来越无聊,播出后网络上到处是吐槽,也不如以前搞笑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想再看了。
以前,去拜年最重要的还是那些糖果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糖果吃,所以我们那时候拜年嘴特别甜,邻里串门,叔叔大爷婶子大娘新年好啊~
拜年进门,长辈一定会给小朋友拿一大堆零食,我们不主动拿,还会亲自给我们抓过来,那时候有小心思,还会穿口袋大大的衣服,等装得满满的再撤,这一天收获颇为可观。
现在呢,拜年迎来的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心”:一月挣多少钱?有没有女(男)朋友,咋还没呢,得抓紧了,阿姨认识个小姑娘,你看看合不合适.......
以前,最期望的还是压岁钱
那时候的几十块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想,看中很久的四驱车or芭比娃娃终于可以买啦。
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红包拿来,我先帮你保管着。
现在想说:妈,你说,我小时候那些红包什么时候给我?
以前...以前...以前....
太多的回忆,仿佛就在昨天
现在面对转瞬即逝的光阴
也只能感慨岁月蹉跎了
小时候的春节才叫过年
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啊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