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派代
为创业者提供内容服务,涉及电商、直播、新消费等多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购投诉平台  ·  春节不打烊掀起消费热潮 ... ·  16 小时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估值超百亿港元!钢铁交易平台“找钢网”借壳上 ... ·  昨天  
亿恩  ·  深圳大卖认罪!将面临6000万美元罚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派代

看完这些奇葩仅退款理由,商家崩溃了

派代  · 公众号  · 电商  · 2024-08-23 18: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商家老王因一起仅退款事件将消费者告上法庭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文章详细描述了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双方的观点,并探讨了仅退款政策的问题和争议。商家和消费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商家们为了应对仅退款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平台和法律界对此事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商家老王与消费者的仅退款纠纷。

商家老王因一双鞋套的仅退款问题将消费者告上法庭,引发社会关注。

关键观点2: 网友观点分歧。

网友对事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消费者素质差,商家应维权;有人质疑商家的产品质量和平台规则;还有人对平台的规则漏洞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观点3: 商家应对仅退款问题的措施。

商家们通过加强商品描述、使用科技手段监控退单账号、呼吁平台改进申诉渠道和审核制度等方式来应对令人头疼的仅退款操作。

关键观点4: 平台和法律界的看法和建议。

平台和法律界人士呼吁完善售后规则、给予卖家申诉渠道、加强审核力度、引入科技手段识别风险用户等,以达到买卖双方的相对公平。

关键观点5: 文章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及呼吁。

文章反映了当前仅退款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呼吁平台和商家共同优化规则,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商家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正文

作者 | View

编辑 | 文定

7月26日那天,商家老王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儿——把白嫖党告上了法庭!而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跟人对簿公堂。

啥情况?原来,某消费者在老王的店里买了一双2.99元的鞋套(包邮),转头就申请“仅退款”。这人原本想着,这点钱,商家不会花精力计较,只能乖乖认栽。

不成想,耿直的老王怒上心头,哪怕只有3块钱也不能放过这些白嫖党,直接起诉消费者。

该事件引起了媒体《南风窗》的关注,并在微博上引来十多万人围观。

谁也没想到,区区一双鞋套,竟然能引发这么大的风波。

对这件事,网友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人对商家表示支持,认为这消费者素质太差,商家一定不要撤诉,硬刚到底。

当然,还有一些网友表示质疑,“会不会是产品质量有问题?”、“某些商品确实是虚假宣传甚至是二手商品。”、“我买的东西数量不对,商家又不肯补发,难道我仅退款就错了吗?”……

甚至有同行指出,要是商家把品质做好点,就不会出现仅退款了。

还有理智一些的网友则认为,平台自身的规则漏洞才是问题的核心。

平台的规则设计不合理,甚至间接鼓励了消费者的不当行为。尽管有人提议通过法律手段追责平台,但考虑到诉讼的成本和复杂性,实际成效有限。即便胜诉,平台可能以退店或罚款等措施反制,维权非常困难。

而上述的仅退款案例,只是冰上一角。派代在与商家的交流中,还发现了非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仅退款例子,以及背后奇葩的理由。

奇葩 “仅退款”理由大赏
在众多“仅退款”奇葩理由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品质有问题。

比如“1400元洗衣机因无法安装被仅退款”、“本子有边角翘起要仅退款”、“看到价格更低的要仅退款”、“买家说自己太瘦穿不了”等,都还算比较正常的。
而让人有些不能理解的,是“衣服散发有毒气体,到公司毒倒3位同事”……还要告到联合国去,就让商家哭笑不得了。

还有奇葩的,用仅退款来许愿的。今年6月8日在河北保定,就有一位家长,要求商家仅退款211元,祝自己的孩子能考上211学校。

除了亲情让人疯魔,爱情也有强大的魔力。比如这位,收到货后感情破裂,就要商家仅退款50多块。

前面的你要说它离谱,但也还能理解,毕竟被感情冲昏头脑。但是这仁兄,就完全没有逻辑可言,他说平台不要脸,半夜扣他的钱,现在去看病都没钱了……意思是到平台买东西,不用付钱?

还有紧跟时事的,“日本核辐射,他们的东西不敢买”。

更有“献祭”自己家人的,“我婆婆吃死了”、“戴了帽子人死了”、“穿了你家内裤女儿怀孕了”……都纷纷找上商家要仅退款,要赔偿。

还有为了仅退款,用了强大的p图能力。前不久,有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买了堆宠物食品,转头就跟卖家说,他家的汪星人不幸去了汪星球,没法吃这些粮了,要求“仅退款”。客服和店小二都说了,这理由站不住脚,但平台最后还是给退了。

结果卖家一看消费者发来的“死亡证明”,那公章PS得也太明显了吧!更逗的是,证明里配的狗狗照片,根本不是灰泰迪,而是只德牧。卖家一搜,发现这图早就在网上飘了好几年了,是2017年的老照片了。

这届消费者为了“仅退款”,真是拼了。
关注派代跨境电商
可加入 TikTok Temu 淘系
拼多多 抖音 小红书 等商家群↓
商家亲诉仅退款经历
“仅退款”这事儿,简直就是悬在商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刀下来,不仅钱包瘪了,心情也跟着跌到了谷底。

就拿商家杨女士来说,她在电商平台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遇到的仅退款事件简直数都数不清:“无论是否过了7天,平台客服介入后就会直接要求商家接受全额退款。”这话听着,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那些所谓的“羊毛党”呢,更是嚣张得很,说什么“三个月内、半年内都可以退款,平台审核宽松得很”。这哪是购物啊,零元购嘛!

还记得今年6月初,有个叫杨先生的商家,硬是千里迢迢跑了一趟,就是为了追讨一个9.9元短袖的真相。买家的理由是“不是纯棉”,可杨先生那叫一个冤枉:“我反复检查了我的商品页面,从未有过任何关于纯棉‘纯棉’的承诺。”

这事儿闹得,卖一件衣服赚个几毛钱,结果还得倒贴好几倍的损失,想想都心塞。

杨先生最后终于在买家所在地的快递驿站通过监控视频,找到了申请仅退款的买家,是一个女学生。

杨先生跟那个女学生买家理论了半天,最后买家说是过敏才退的,听得杨先生气不打一处来:“她告诉我,她并不是想要故意欺诈,只是因为对非纯棉材质过敏,所以选择了仅退款。”

并不认可买家说法的杨先生给出了自己的诉求:退回衣服的9.9元,承担他们来回的路费和住宿费共3000元。

经过漫长的交涉和派出所民警介入,双方终于签下调解书,最后杨先生折腾半天只拿到了1500块,唉,能怎么办呢?
再说说灯具卖家陈先生这档子事,今年6月,买家买了个14块钱的灯具,说是有质量问题,非要仅退款。“在发货前,我测试过,是正常的。买家录了一个视频以证明商品有问题,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端倪。”陈先生说。于是,他向对方承诺由自己承担运费险,让对方将商品寄回,结果买家还是成功仅退款。

在和买家联系的过程中,陈先生表示希望对方能把商品寄回,并表示“如果不寄,我就投诉”。该买家随即在平台进行了投诉,称陈先生存在威胁行为。之后,陈先生收到了平台小二的电话,让他不要再与买家过多交流,否则就要计入违规和进行300元罚款。

咽不下去这口气的陈先生在互联网法院上进行起诉。他坦承,14元商品很不起眼,但心里总有一口气,“能向我道个歉就够了”。

“十年老电商人了,从来没觉得这么难过。”张女士在上海开了家网店,她感叹道:“平台有些‘偏心’了,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大胆地去薅商家羊毛。”

看到这里是不是也血压上升了,或许大家会觉得:“这什么仅退款?明明就是对卖家的不平等待遇!”

确实。不过,既然遇到了问题,总得想办法解决,对吧?现在咱们商家也不是吃素的,开始琢磨怎么反制这些让人头疼的操作。

首先,商家就从自己做起,商品描述这块儿得细致入微,不能让“白嫖怪”、“羊毛党”有可乘之机。描述得越清楚,理由就越少,退款的事儿自然也就少了。当然了,这活儿干起来挺累人的,但为了生意,咬咬牙,忍了!

然后呢,有些商家开始用高科技来帮忙,比如AI啥的,监控那些爱退单的账号。只要发现谁老是搞事儿,商家就直接不卖。

话说回来,平台那边也得给力点儿。不少商家现在是真希望平台能建立个更好的申诉渠道,要是有买家玩阴的,也得有地方说理去。

最近江苏那边的消保委也说了,平台得设个专门的申诉窗口,这样卖家遇到不公平的退款,至少还有个伸冤的途径。

而且,平台得严格点儿,审核“仅退款”申请的时候,得让买家拿出真凭实据,别动不动就退。有些商家还提议,能不能找个第三方来仲裁,就像美团那个评审团一样,这样处理起纠纷来更公正、透明,自己心里也有底。


如何规范 “仅退款”?

仅退款政策本意是好的,想让消费者退货方便,提升购物体验,特别是那些小东西,不用退货那么麻烦,直接退钱,多简单!

可没想到,好心办坏事,这政策就像硬币两面,一面是消费者的快乐,另一面却是商家的痛苦。

有人认为,就算因为仅退款损害商家利益,也不能因此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有人反驳,商品不退回去,这造成交易的不公平。还有人呼吁,既然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都要保障,那平台就应该兜底。

对此,有律师表示,平台在设置仅退款规则时,完全可以考虑给予卖家一定的申诉渠道,或者对仅退款设置相应的等级和条件,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触发什么样的规则,达到什么样的严重程度可以申请什么样的救济渠道。通过完善售后规则,达到买卖双方的相对公平,而不是一味的零和博弈。

还有一些法律界大V也呼吁慎重执行“仅退款”政策。当下有些平台是机器人客服介入“仅退款”,且自动推荐“仅退款”,宽泛的执行口径,更容易引起纷争。

因此,增加人工客服的介入,加强审核力度很有必要,审核时可以结合消费者反馈的商品问题本身、消费者的需求、同一账号仅退款的频次和数量、商品本身的评价以及投诉数量等因素。

根据中国《民法典》,法律其实从来没有赋予消费者不退货的权利,平台的规则不能凌驾法律。从商家利益角度,任何一个商家都不会同意仅退款。如果被平台强制“仅退款”唯一选择走法律途径。

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表示,有些消费者不诚信,加上平台为了省事省钱,一碰到投诉就直接从商家那儿扣钱,这可不行!商家维权麻烦,又耗时间,又不划算,久了自然就不愿折腾了。这样下去,好商家被欺负,差商家趁机浑水摸鱼,市场就乱套了。

还好,今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北京互联网法院带着电商平台,说要优化“仅退款”规则,不让好商家吃亏。淘宝、拼多多也积极行动。在今年7月、8月对仅退款规则进行调整。

对此,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律师曾雨就说:消费者在使用电商平台进行购物前,需要与平台签署用户注册协议。而商家在使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商品或服务之前,也需要与平台签署用户注册协议和商家入驻协议。

之后,电商平台基于自身,将除合同相对方以外的第三方纳入已有的合同关系中使之受共同的权利义务拘束。“仅退款”条款属于电商平台单方制定的规则,属于格式合同条款,对消费者要求仅退款的请求,电商平台可以依据其规则流程作出相关决定,商家应当履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