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至今已整整两个月。然而近期发生的外卖送餐员偷吃顾客饭菜又吐回事件再度引发公众对于外卖配送安全的关注。
一份外卖从餐厅后厨最终送到顾客餐桌的过程中,究竟哪些环节会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仍在存在哪些漏洞需要及时补齐?
据了解,对于外卖行业使用的餐盒,目前尚未有具体成分标准。而对于是否为可降解环保材料、是否有利于日后处理也没有相关规定。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绝大部分外卖配送餐盒都是由餐馆自行采购并提供。而根据中消协此前发布的2016年网络外卖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外卖包装的标准不一致,店铺人员由于时间的紧迫性等原因,很容易忽略外卖的包装,导致包装破损、实物撒漏、串味等影响消费者食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消费者:有洒出来了。
送餐员:他这个有点洒出来了,他这个盖子不太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餐盒作为外卖打包过程中,唯一与食物直接接触的容器,其安全性尤为重要。如果餐盒含有有害物质,会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风险。
(餐盒)不能够含有有害物质,能够保证储运过程中不受有害物质迁移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出现,比如说你接触的纸制品,不应该含有荧光性物质,还有餐盒它的重金属迁移,还有脱色试验;还有溶剂残留的总量;还有聚丙烯单体的残留总量等等,这个塑料制品他都有严格的规范。如果说,刚才我说到的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迁移超标了,都是有可能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的。
近期发生的外卖小哥偷吃顾客饭菜又吐回事件引发公众对于外卖包装密封的关注,随后也引起了给外卖包装“加封条”的讨论。在朱毅看来,外卖食品的密封包装能否防止人为和意外污染也是配送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他在配送的路程当中,如果说密封不足够合理,我们就不能够完全杜绝配送过程当中有可能发生的人为的或者意外的误操作打开餐盒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有可能有意外的投入、有意外的打开之后的环境的污染物的进入。
一段时间以来,餐饮配送箱的卫生问题陆续被媒体曝光。
消费者:有一股剩饭的味道,打开就是,摸一下就很油。
消费者:那你这个箱子里面要不要洗呀?
送餐员:不洗,我没来几天反正我是没洗过。
今年7月,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外卖平台发布了行业内第一个《消毒餐饮配送箱(包)》团体标准。朱毅表示,配送箱实际上是防止外卖食品受到二次污染的又一道屏障。
配送箱是我们餐盒存在的一个外环境,它的干净与否,肯定和我们餐盒内部的食品安全也是息息相关的。防止路上的人为的打开,以及灰尘、雨水等等的污染,这是对它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今年9月1日,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联合外卖配送平台共同起草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正式实施。《规范》对外卖配送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等做出详细规定,其中包括配送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而且商户应在10分钟内确认订单、外卖配送员不应进入消费者家中、禁止收取小费等。规定虽然具体,但也有相关人士指出,由于这一新规只是一个团体标准,执行过程中相对缺乏强制力。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
徐勇:如果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或者管理办法,应该说没有约束力,相当于一个公约,大家共同去遵守。建立标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另外一方面就是设置一定的门槛,让不符合规范的公司不能进入外卖这个配送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外卖配送服务规范》标准的出台,对服务人员的准入设立了门槛,而部分外卖平台也对新规的实施做出了响应。那么面对这些外卖配送当中的各个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外卖平台又该如何把关?
央广记者:杨博宇
编辑:周文超
来源: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晚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