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记者联系上钟老的儿子钟声和多位老友
一同追忆这位音乐匠人与厦门的情缘
作曲家,1925年生,江西南昌人。曾任《歌曲》副主编,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曲作者。1947年,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48年,广东艺专音乐科肄业;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为研究生;1953年9月到中国音乐家协会任《歌曲》编辑;1986年1月任《歌曲》副主编;1988年秋离休。
《我爱鼓浪屿》
《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之恋》
《哦,鼓浪屿》
《集美学村的灯火》
《厦门为什么这样美》
《凤凰花开》
就连生病时……
钟立民的儿子钟声说,《鼓浪屿之波》是钟家的符号,全家人都会唱。自小他就时常听父亲哼唱,父亲也常给他们播放不同版本,一起讨论哪个版本最好听。
因为《鼓浪屿之波》,大家认识了钟立民。厦门很多人也一直记得钟立民,时常邀请他。每年,鼓浪屿馅饼店都会给他们家寄馅饼,给钟立民写信。“近年,父亲身体不太好,也没法回信。”钟声想借此表达歉意。
“父亲一直说,《鼓浪屿之波》给了我们很多。”采访时,钟老的大儿子钟声一再强调厦门、鼓浪屿对全家的馈赠。
“父亲手术后,身体虚弱了很多,开始会说些糊涂话。”钟声说,但是,他老是提到会看到五线谱,五线谱上有金线,金线上是《鼓浪屿之波》。
位于厦门环岛路的《鼓浪屿之波》音乐雕塑。(资料图/黄少毅 摄)
有多少人是奔着《鼓浪屿之波》
来到厦门,来到鼓浪屿?
为了无愧厦门人民的喜爱
钟老曾多次拒绝出让版权
“我想,谁也说不清,这首歌给厦门带来的财富有多少。”昨日,厦门词作家朱家麒突闻钟老逝世的消息,不禁感慨道。
▲1999年,钟老与朱家麒一起坐在《鼓浪屿之波》音乐雕塑上的合影。
朱家麒还记得,去年,厦门一家文化公司找他帮忙,想向钟老买断《鼓浪屿之波》的版权。可是,钟老很快就拒绝了。
钟声说,这并不是父亲第一次拒绝。“虽然,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侵犯版权的行为,但是,谁也无法预见版权出让带来的影响。”钟声说,经过全家人商量,特别是考虑到父亲的态度——既然厦门人民这么喜欢这首歌,这首歌就应该属于大家,他们决定不出售给任何人。
“我们也希望,这首歌能传唱下去,歌声永远不停。”钟声说,这首歌属于厦门。这也是钟家能为厦门做的。
鼓浪屿。(王火炎 摄)
有人说《鼓浪屿之波》
是鼓浪屿形象气质的代表
这首歌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1981年12月,应福建音协之邀,钟老随同14位词曲作家到福建采风,途经厦门。那是钟老第三次来厦。住在鼓浪屿的日子里,听着浪花拍打沙滩礁石的声音,波涛般的旋律油然而生,《鼓浪屿之波》诞生。
▲钟立民和《鼓浪屿之波》首唱者李光羲合影。
1984年,《鼓浪屿之波》在央视春晚由著名歌唱家张暴默唱红。至今,这首歌曲已有二三十个演唱版本。“《鼓浪屿之波》是厦门音乐的象征。”厦门爱乐乐团团长方翊说,每逢重大节日、外出演出,他们都会将这首歌作为凸显厦门元素、表明乐团来自厦门的演奏曲目。得知钟老逝世的消息,他们决定在本周末厦大的演出中,增加《鼓浪屿之波》曲目,以表达对钟老的悼念。
那次采风,也是厦门歌手鲁帆第一次见到钟老。负责接待的鲁帆,同时也在为采风团收集台湾的歌曲。他记得,钟老对台湾的民歌民谣情有独钟。一见面,鲁帆就被钟老他们围着,唱《外婆的澎湖湾》。唱到“阳光 沙滩 海浪”,鲁帆说起自己与台湾亲人的故事。“钟老听得很认真,还让我带着他们去逛鼓浪屿,爬了日光岩。”
▲90年代,钟立民和鲁帆夫妇在厦门宾馆合影。
第二年,鲁帆收到了钟老的一封信。信中,夹着一页歌谱,那就是《鼓浪屿之波》。“钟老在信中,让我试唱,提意见。” 鲁帆说,“旋律很美,很好听。”之后,他在歌舞团演唱这首歌,受到很多听众的欢迎,还有不少人来索要歌谱。鲁帆也成为最早演唱此歌的歌手之一。
“感谢钟老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和厦门结下美好的情谊。这首歌曲,也让亿万人在心目中找到厦门的美好。”厦门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汝勋说,厦门应该感谢他!
在朱家麒的印象中,钟老是个清贫的知识分子。虽然多次到访过钟老北京的家,可除了满屋子的音乐资料和一架钢琴,朱家麒几乎记不起其他贵重物件。“钟老也从来不穿奢华的衣服,每次都是一套西装。”可是,钟老对音乐、特别是对厦门音乐的爱却热烈。
▲1999年,钟立民在厦参加鼓浪屿旅游节开幕式。
今年3月的《歌曲》杂志,还刊登了钟老作品《前进,伟大祖国》。“父亲一生都在追求音乐。”钟声说,这是父亲去年谱曲的。逝世前,父亲还在创作,还有两首歌曲没有完成。
说到钟老的艺术追求,朱家麒说他就是个音乐顽童。“生命不息,音乐不止。”朱家麒还记得,最后一次和钟老合作《凤凰花开》,当时,钟老给他寄来的曲子,充满着朝气活力。“一点不像80多岁的人写的。”
朱家麒说,钟老在艺术上重来不会固守。对此,钟声也很同意。他记得,父亲生病住院时,还找他要《小苹果》和凤凰传奇的歌曲听。
“他对所有音乐都保持好奇。”由于对歌曲的广泛涉猎,长年做《歌曲》杂志编辑工作的钟老在圈子里有个“活字典”的外号。“只要别人哼唱几句,父亲就能告诉他,这首歌在哪一期的哪一页。” 钟声说。
对于音乐,钟老特别认真
本报编辑至今保留他一封手信
1998年,本报曾对钟老的《鼓浪屿之波》得奖一事做过报道。“当时,钟老看过本报的报道后,还专门给我寄来信,指出文中小小的瑕疵。”本报资深编辑蔡志成说,这信,他至今还保留着。
感谢您,钟老
愿鼓浪屿涛涛声响
带去我们对您的思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兰京 图: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网站(除署名外)
编辑:梁辰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
昵称
| 微信号 | 昵称 | 微信号 |
厦门日报 | xiamenribao | 厦门招考 | xiamenzhaokao |
厦门晚报 | xmwb597 | 海峡生活报 | lifeweekly0592 |
海西晨报 | haixichenbao | 台海杂志 | taihaizazhi |
厦门网 | xmnn-cn | 遇见婚恋网 | yujianw520 |
|
|
|
|
|
|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厦门日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