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辩律师是享受独特快乐的职业”
全文2064字 | 推荐阅读13分钟
口感:38度浓香微醺
国庆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因收到事务所同事的精美小礼物而醉心之时,读到了法律先生撰写的《做律师,也可以快乐吗?》一文。
文章语言简练,举例和论述精准。深刻、清晰地道出律师职业的意义、作为律师的自豪以及非律师难以体会的快乐与满足。
彼时的我,犹如正欣赏把玩礼品的时候,又接过了一杯白葡萄酒,品味着独具的滋味,感觉美不胜收。
做律师究竟是否快乐?做刑辩律师究竟是否快乐?这也正是近来我被时常询问和自身常常考虑的问题。
在看守所,每一次会见当事人(涉嫌犯罪的人),我都会在见面的第一时间,即刚进会见室等待民警在会见专用椅上戴好手铐再坐下之前这一小段时间里,细细观察他们。
多数情形下,他们都是坐下后,再抬眼看着律师,作为初次涉及刑事案件的人,眼睛和面部表情隐约暴露出程度不同的哀愁或哀伤,同时又都充满了探究或疑惑。
会见中,我会尽量注意不要触碰到他们的“软肋”,比如,年轻的母亲对未成年孩子的牵挂,新婚的丈夫对妻子的思念,子女对生病父老的担忧等等。
即便他们触犯了刑法,但他们也是自己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亲人。每当看见他们(“80后”母亲、“90后”丈夫)无法控制情绪的泪如雨下,或者哽咽的述说和请求,总会触及到我内心柔软的地方。
对于自己的亲人(妻子、丈夫、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委托的律师,究竟是否能帮助自己、是否专业、是否有能力等这些疑虑,他们在初次及多次陈述中,多少都会有所保留。而对于亲人替自己委托了律师,及时来看守所会见这一举动,大都非常感动。
那些有过刑事案底的涉案人,无论是否属于累犯,那眼神和表情就大不一样了。不仅对律师的作用和能力有基本的估量,甚至对如何应对公安机关的侦查讯问,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方法。
偶尔,对于律师略微敏感的询问,就会立即躲避眼神接触,或者回答闪烁其词,每当这种情形出现,我便会立即调整,转换询问方式。
大体上,多数涉案人会认为,自己即便涉嫌犯罪,其罪也很轻。真正认为自己无罪的涉案人还是很少。无论哪种情况,委托人都是将涉案亲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托付到律师手上。
作为专业的刑辩律师,并不受涉案人表象态度的影响,而是会本着尽职尽责的宗旨和职业操守,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
因此,对于法律先生以下这段话,我感受颇深。
“我们的职业,关乎别人的生命、自由、财产。每一件事情,都会对别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让我们更慎重,但是也更有意义。 实现每一件细小的正义,也就是实现了全部的正义。
……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个意义非凡的职业,这种快乐,其实难为外人道也!”
刑辩律师每接受一项委托工作,会第一时间查阅资料、奔赴看守所会见涉案人。自此开始,该涉案人的人生轨迹、经历的悲欢离合,尤其是涉案情节就开始逐渐进入刑辩律师每天的思绪,逐渐从成为刑辩律师日思夜想、反复掂量、推敲的事情。
如同法律先生说:
“ 一个人,只能经历一个人的悲欢离合,而一个律师,可能会经历很多人的悲欢离合。
我们面对不同的客户,深入到他们背后的秘密,介入了他们的人生起伏。这种经历非常难得:体会到不同的人生,也阅尽世间繁华与罪恶。”
逐渐地,也成为刑辩律师自身成长、成熟的有益途径和捷径。
每当和涉案人有比较成功的沟通,或者和承办警官、检察官有深入的沟通时,都会使作为刑辩律师的我深感欣慰,深感他人难以理解的快乐。
法律先生在文章中说:“独立、自由,无可比拟。就挣钱的多寡而言,手工作坊的律师工作模式有点落伍。
但是换一种角度,就保持人格独立性而言,这种模式反而更好:只要你有很强的专业技能,正直而热情,那永远不会被辞职:市场需要你,就不会有失业。
……
人在这样的时候,也就更容易快乐起来”。
是的,只要犯罪现象不消失,刑辩律师就有做不完的工作。尽管工作中风云密布,险滩陷阱丛生,但是这种有挑战、有激情甚至有理想的工作种类及其魅力,总是会吸引一代又一代合适的人来担当,来付出,来享受。
当然,刑辩律师的工作,除了内心价值观和信念支撑的乐观和快乐之外,具体工作中,还是有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甚至如履薄冰的一面。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犯罪类型,刑辩律师的作用也是极为有限的。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是存在的,刑辩律师的春天,是与刑事政策和现实社会环境相匹配的目标,随着社会法制文明程度的进步,该目标值也会随之变化。
对此,刑辩律师也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努力适应。在享受刑辩律师工作快乐的同时,增强适应能力提升职业生存技能。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鲁兰
北京大学 刑法学博士
前司法部研究员
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 专职律师